幼儿园醒狮文化总结

| 柳苑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醒狮文化总结,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幼儿园醒狮文化总结

幼儿园醒狮文化总结(篇1)

广东醒狮属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广州市白云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传承地域之一。每周五的夜幕中,在白云区钟落潭镇虎塘村文化广场上,一头头生龙活虎的醒狮在灯光下腾挪跳跃,时而威风凛凛,时而憨态可掬,这群不知疲惫的醒狮少年便是虎塘村醒狮队成员。

这支组建于2021年的醒狮队,由50多名青少年组成,年龄最小的队员仅七岁。每到约定的时间,少年们就赶往文化广场练习舞狮基本功。

雄狮少年在训练期间,“坐头”等难度动作一个也不会少,有时会用上真道具,光是狮头就有八斤重,汗水不一会儿就能把头发都浸湿,但队员们依然相互鼓励、咬牙坚持。

辛劳汗水赢得了回报,2022年,虎塘村醒狮队一举摘得“狮王文化杯”第三届全国民族龙狮文化展示活动男子组铜奖。在此前举行的白云区首届“云·飞扬”青少年醒狮大赛中,他们勇夺单狮二等奖、群狮三等奖,另有两名队员获得人气奖。

与虎塘村文化广场一样,每周五或周六,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也会如约在仙师宫广场响起,另一帮青少年同样在教练的带领下练习起势、奋起、施礼、惊跃等造型动作。

青少年们舞狮的动作行云流水,他们是在白云区首届“云·飞扬”青少年醒狮大赛中喜拔头筹的嘉禾街长湴佐端堂醒狮团。揽下此次比赛的一等奖队员们入门先站三年桩,个个练就出拿手技艺,舞狮动作早已刻进记忆里。

佐端堂醒狮团队员介绍,从报名到参赛短短两周时间里,醒狮团通过高强度训练,出色完成比赛节目。

除了比赛,少年醒狮队也是当地重要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重头戏”。

正月初一,锣鼓喧天,白云区人和镇南兴合兴堂醒狮队一大早就忙活起来,用传统醒狮表演向父老乡亲拜年,值得一提的是,台上的表演队员是几名“00后”姑娘。

合兴堂醒狮队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以男队员为主,2013年,教练余卫钊在社区的支持下打破传统,带起几名女孩“耍狮子”。

2019年,余卫钊和教练张哲亮正式组建起一支女子醒狮队,目前这支女子醒狮队已有20名成员,平均年龄13岁,每年年节时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同台竞技,热闹非凡。

合兴堂女子醒狮队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队员们练习“坐头”“爬高杆”等动作时遇到过瓶颈,但姑娘们坚持了下来,一个月练习一个动作上千次,由教练拍摄视频、逐秒检查动作,然后姑娘们再次练习、精益求精。

付出终有收获,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组龙狮比赛中,广州南兴合兴堂女子醒狮队夺得传统南狮女子少年组一等奖。

据了解,2020年12月15日狮舞(广东醒狮)入选白云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千年来,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庆,青年一代也成为当地村内醒狮队的主要成员,从长辈手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弘扬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醒狮精神,成为醒狮少年。

幼儿园醒狮文化总结(篇2)

醒狮文化传承着仁、义、勇、智、孝、忠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醒狮既体现着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精神气节,体现着开拓、团结、不畏艰险的民族形象。也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桥梁远播四海,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成为中华儿女自省自强自豪自信的文化象征。

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及粤西地区。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

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醒狮表演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

幼儿园醒狮文化总结(篇3)

那一年,我随爷爷、奶奶到北京旅游。对小朋友来讲,到北京不去着名的北京动物园那将是遗憾的事。

进了动物园的大门,一只狮子闯入了我的眼帘,我一见到它就被它的凶猛的气势吓的大叫起来,情不自禁的往爷爷身后躲。妈呀!狮子从笼子里跑出来了!赶快跑啊!爷爷看见我的样子大笑起来,告诉我别怕,那是一只假狮子,只不过做的逼真一些。爷爷让我坐上去照张相留个纪念。我心里想,虽然是假的但也是够吓人的,我看还是不坐上去为妙。可我那当兵的爷爷最讨厌胆小的人,他以首长命令士兵的口气命令我必须坐上去,我见命令没有改变的余地,也就只好硬着头皮、闭着眼睛爬了上去。就是在爬的过程中,我依然是非常紧张,两腿发软、眉头紧皱、直冒冷汗。我真担心他是一只熟睡的狮子,万一醒来啦可就惨了!等到真正坐在狮子身上时,什么也没有发生,感觉还真的挺好的。就在我得意洋洋的为征服雄狮而高兴时,爷爷不失时机的按动了照相机的快门,为我留下了这张让我感到骄傲的照片。

照完像,爷爷告诉我,世界上的任何困难和胆怯都要想办法去战胜,有时只需要咬咬牙就能挺过去。我记住了爷爷的话,每当我胆小时,我就拿出这张珍贵的照片来,鼓励自己战胜自我。

幼儿园醒狮文化总结(篇4)

我的祖国,我可怜的祖国。从日本侵略者践踏中国到,从九八抗洪到凝冻灾害;以及汶川大地震;一波又一波的灾难打击着我们,但我们并没有认输,并没有被打到。我们依然和往常一样上进着,抗争着,创新着。

如今的中国是强大的,而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来报效祖国。曾经的灾难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沉睡,激发了中华儿女们的爱国,为国效力的热情。年轻的我们,若有一颗包裹之心,就是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年轻的我们,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武装自己,那更是精忠报国。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是一直飞奔的雄狮——中国。

说起长江,黄河,天安门……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祖国母亲——伟大的中华民族。展开历史的画卷,昔日的祖国,曾经傲立东方。我们为此自豪;昨天的华夏,也曾忍辱百年,我们为之哀歌;然而今日之中国,已是青春焕发,我们为之雀跃!我们是幸运的,不曾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苦难,不曾看见过祖国母亲昨日的沧桑,但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了解了民族的兴衰,亲眼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说说我美丽的家乡。位于西南部,是高原地区。我们这山多、树多、民族多。上到四川,下到云南。着就是壮美高原——贵州。我的家乡,我的摇篮。“我深爱这片土地。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黄果树瀑布沐浴。在百里杜鹃里沉睡,花香潺潺催我入眠。沧海桑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被这土地哺育着,这土地蕴涵着我深沉而炽烈的情感。

家乡的习俗醒狮

锣鼓声声中,狮子在高桩上辗转腾挪,它踏着鼓点,动作行云流水,忽然鼓声骤停,雄狮高高跃起,仿佛撕破了湛蓝的天……

醒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对舞狮的一种昵称,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蹈脱胎而来,醒狮是优秀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作 文 吧Www.ZuoWen8.coM每逢元宵佳节、集会庆典或店铺开业,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当锣鼓再次在我耳边响起,记忆中的雄狮又一次浮现,我永远都忘不了那次佛山的醒狮。

黄飞鸿这位武道大家的纪念馆自然是佛山之行的必经之路。黄飞鸿的一生与醒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纪念馆内参观的我因此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醒狮表演。

旁观的人很多,我挤了半天才从人群中挤出了一个小脑袋。那时一只通体艳红的雄狮已经伴随锣鼓声踏入广场,它迈着大步,在广场上肆意游走,时而眨眨眼时而翘翘屁股,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逍遥自在地在山林间游荡。游荡了几圈,它发现了竖着的桩子,它似乎从来没有见过那些高耸的桩子,好奇地用前爪轻触第一根桩子,确认安全后它轻轻一跃跳上了上去。这时锣鼓声忽然一变,变得紧锣密鼓,一只金灿灿的雄狮从广场的另一端踏入,它轻盈地跃上了第二根桩子,与红狮针锋相对起来。气氛一下变得紧张,两只雄狮相互对视,铜铃般的眼睛里似乎燃起了火光。他们开始比武,他们轻巧地从这根桩子跃到另一根桩子,在如此高耸的桩子上如履平地凌跃,每一跳都惊心动魄。它们互不服气,用一个比一个更加复杂困难的动作压着对方的气焰,也同时给观众奉上一场视觉盛宴。两只狮子的功夫相当,比了半天也没出个结果。它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最高的桩子上。那根桩子太高了,足足有3米多高,离普通的桩子又远,就算刚刚两头狮子比武再激烈也没有考虑过那根桩子。而现在十八般武艺都用尽了还没出结果,只能挑战这根桩子一决胜负了。锣鼓声忽然停下,两只狮子腾空跃起,向那根桩子跃去,他们在湛蓝的天空的映衬下化成了两头真正的雄狮。

黄狮子终究技不如人,落在了地上,红狮子见自己技高一筹,骄傲地扬起脑袋仿佛仰首咆哮。它那威风的一面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锣鼓再一次响起,雄狮再一次浮现。雄狮每每出现在身边,我都忍不住去旁观,醒狮用它的喜庆热闹与精彩时刻吸引着我。

147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