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形式。推动戏曲进校园,是传承、繁荣、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欢迎阅读。
【一】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形式,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少年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优秀戏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橱窗、电子屏、广播站等载体开展宣传,积极营造“戏曲进校园”活动氛围,同时让戏曲教育走进了音乐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我校学生戏曲兴趣小组也正在积极组建中。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戏曲兴趣,更多、更直观的了解戏曲知识、表演形式,张湾区“戏曲进校园活动”今日走进了__小学。
活动一开始,主持人对十堰的地方代表剧种豫剧的起源、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作了简短的介绍。接着市歌舞剧院的老师和演员们为师生们献上了豫剧《红灯记》和《花木兰》选段。同学们个个观看地津津有味,聆听得聚精会神,激动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互动环节中京剧四大行当精彩的示范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纷纷上台体验学习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最基本的动作,场上掀起一阵阵高潮。
表演结束后,许多同学和老师都意犹未尽,表示说:“现场看豫剧表演,我还是头一次,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又增长了戏曲知识,真希望还能再次参加!”
本次活动有效地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承了民族艺术,使该校的全体师生有幸品尝了一顿丰盛的传统文化大餐。
【二】
今年9月7日,我州召开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传达贯彻落实全省“戏曲进校园”工作鄂西片区推进会精神,总结交流前阶段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借开学之际,掀起全州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新高潮。
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各县市根据自身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推进会上,恩施市教育局、咸丰县委宣传部、鹤峰县教育局、恩施市非遗中心作为基层单位代表,作交流发言。
__市文联、市非遗中心整合资源,将一批老专家、老艺人纳入戏曲教学库,积极开展戏曲讲座和培训,为各中小学校派去戏曲辅导员,充实专业教学力量。
__市在中小学校秋季学期课程中开设戏曲课,并将戏曲进校园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学校艺术实验县”工作评价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评价内容,积极开展“戏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__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明确“既普及戏曲知识,又培养后继人才”的工作目标,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工作手段相结合,实现县域全覆盖,乡镇有示范,县里有样板,剧目有特色。
__县选取京剧、豫剧、黄梅戏、咸丰南戏等经典剧目名家唱段,制作成光盘光碟,供学校在大课间、主题班会及课余时间播放。利用音乐课、选修课开设戏曲课程。县南剧团结合送戏下乡,将《女儿寨》《土司夫人》等南剧剧目送进中小学校。
7月15日至8月13日,__县举办了一次戏曲夏令营活动,向学生普及南剧的唱腔特色、起源发展、戏曲音乐、表演等基础知识。如今,__县实小、二实小、县民中、县一中、中等职校等已建立__个戏曲社团组织,为校园戏曲群体和个人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
__县还在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表演,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长期跟踪培养。目前,全县共25人被纳入培养计划。
此外,__县戏曲进校园的方案和思路,在全省戏曲进校园启动会上作现场交流发言;利川戏曲进校园工作在师资培训上取得了突破。
恩施市、咸丰县开展的戏曲夏令营,既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滋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为引导广大学生度过安全、文明的暑期作出了贡献。
全州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精选篇1
《高文举》讲的是一男二女,即在台上“一生双旦”的传统故事。此剧的剧情是传统剧目常有的“赴试离别、得中相聚”的生旦戏,戏剧冲突自然是二女夺一夫,喜剧还是悲剧取决于丈夫的道义感和富家女的贤惠度。王魁、蔡伯喈、刘智远等莫不如是。
传统戏中女子寻夫的行路既是集中抒发人物激烈情感的段落,又是集中体现剧种艺术特征的最佳场面。《高文举》一剧中的“玉真行”就是这样的一折好戏。“玉真行”中十八步科母的伞科,一步一科一唱,通过程式表达深闺女子出外寻夫的心中熬煎和行动艰难。玉真的心在反反复复地琢磨和猜测中忐忑着,但即使心有不安,前进的步子并没有停歇,在行路的极端条件下愈发能够突出柔弱却坚韧的女子特性。与此同类的还有《蔡伯喈》中的“真女行”,不过,“真女行”除了表达寻夫之外,又暗含了人物传统孝义的表率。
相似的剧情,同一套科母训练,要表现人物不同的年龄感、性格、身份、经历,举手投足的尺寸表达是一种不可量化只能体悟的艺术神奇。林苍晓、吴艺华、李红三位老师在《高文举》一剧中带来的惊喜语言是无法准确言说的,三人形成最牢固的三角形结构将《高文举》稳稳地托起。
欣赏梨园戏,《高文举》必定在推荐戏单里。
3月4日上路流派《蔡伯喈》,同样是林苍晓、吴艺华、李红主演,三台柱再次带来观剧惊喜。《蔡伯喈》为残本恢复,修旧如旧,韵味绵长。剧分:头出生;二出“真女行”孝感动天;三出“入牛府”抽丝剥茧,真女、丽华相认交心;四出“挂幅”,两夫人设巧计探虚实;五出“认真容”,蔡伯喈在猜疑猜谜间得知实情。此剧安排了生、旦独角戏、双旦对戏、生旦群戏,编排精当,加之表演形式丰富、身段精妙,十分耐看。
林苍晓、吴艺华、李红三位老师连续两场分别演出《高文举》和《蔡伯喈》,同样是“一生双旦”的戏剧情节,传统简练的戏剧结构,在叠床架屋、极尽繁华的创新剧目对比下,简直是对戏曲传统艺术的高境界表达敬意。
赞叹老师们编戏改戏的高超技艺,能将传统戏捏合得如此妥帖,这样旧中取新,新中传旧的艺术创作,观赏起来真正十足地过瘾!回顾往年《刘智远》、《王魁》等剧,梨园戏中的几位老师达到了以梨园戏的程式语言自由表达的艺术境界,这是能够把剧目鲜活继承的根本原因所在。
戏曲是“长”在人的身体上的艺术,一是说戏曲艺术的高下有赖于人,尽管程式相同或相近,但不一样的演员能够演绎出不一样的味道,同一出戏能够看到完全不一样的风景;二是说戏曲艺术是活的,每一次舞台呈现都是一次绝不雷同的创作。因此,同样的一个剧目,可以欣赏不同的演员的表演,同一个演员可以看他在不同时间、空间的表演,从而获得微妙的、精细的艺术享受。比如《陈三五娘》是梨园戏的代表剧目,几年来很少有最顶尖的演员一人到底做推广演出。好剧目虽能戏保人,但演员的艺术水准不足以撑起好剧目的好来,观众也会流失。观众都知道曾静萍“大闷”的好,可谁能够呈现“投荔”、“留伞”的好呢?“赏花”常演,谁来重现上世纪80年代录像中的标准的闺门风姿?
不过,年轻演员们的成长需要舞台锻炼,他们是梨园戏的未来;市场和艺术传承也需要成熟演员的推广和示范,他们能够保证梨园戏的艺术水准。两者均不可或缺。推广宣传是吹散花香引人来的那股风,留住人的是梨园戏的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有限的资源下,做到两者兼顾,梨园团的确不易。把舞台机会更多留给谁,是一个难以选择又不可回避的难题,策略性的倾斜有战略发展的需求,但也很可能造成艺术传承的断档期过长,年轻演员尚未成长起来,成熟演员已经无力展示最佳,使得总体艺术水准下滑,最终观众流失。
看小演员们演出,想起京昆院团多年以来坚持做的一件事来――“进校园”。目前,昆曲观众的年轻化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坚持了多年的“进校园”活动,如今的购票生力军大多是当初在校园接触过昆曲的学生。个人尚不知道梨园戏是否在施行“进校园”的推广方式,建议梨园戏“进校园”主要基于京昆成功培养年轻观众的范例考量,京昆院团已经推行校园行多年所经验和教训、弊端以及操作方法等,均能够借鉴一二。梨园戏的根本在泉州,但当地戏迷的年龄阶梯结构还不够年轻化,买票走进剧场的人不多。与其他各剧种面临的情况相似,观众都需要想方设法培养,主动请进来和走出去。
“进校园”的演出最合适小演员们来担纲,扮相青春靓丽,同龄人沟通起来,共同话题也多。因此,“进校园”是既能练兵,又能培养观众。提倡“颜值”(编者注:网络用语,通常指容貌佳)是我个人浅见,也是亲身经历和感受,一般对戏曲并不了解的朋友进剧场看戏,普遍反应是视觉效果优于听觉。如果视觉首先能够吸引观众入场,也不啻为一件好事,更何况视觉本也是戏曲审美的一部分,梅兰芳曾经说过类似于这样的话:戏曲演员要有个头,有扮相,还要有嗓子。个头、扮相等均可视为是观众对戏曲和演员最初的视觉感受吧。只有让观众踏进戏曲之门,他们才会从多次的欣赏中琢磨出戏曲的味道来,品味身段、表演、唱腔等唱念做舞的精妙。
颜值不能片面理解为外貌,外貌姣好是老天给的本钱,对演员来说,能否在这个本钱上“利滚利”地丰富起来,要靠演员的勤学苦练和艺术修为。一站一坐一亮相等找扮相、练身段也是“颜值”的范畴。“进校园”也一定得有艺术最佳的演员参与,以呈现本剧种的艺术精华。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精选篇2
那是10年前的事了。我在一次校机关的卡拉ok比赛中,以一曲柔美的《桑园访妻》打动了所有的观众和评委,获得了第一名,同事们都说“越剧太美了,就像一阵和煦的清风,第一次吹进了我们校园”。担任评委的大学生艺术团的吴燕老师,当即请我组织大学生越剧队,担任指导老师,“那怎么行啊,我也是刚刚起步学唱越剧,不行不行”,可吴老师的执着打动了我,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办起了第一届越剧培训班(真的非常惭愧,真是胆大妄为)。记得当时大学生们由于新奇,参加培训的同学坐了满满一教室,可是等到培训班结束时,最终只留下了一个学生,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我是一个办事认真、不服输、性格倔强的人,摔倒了再爬起来,一定要做好。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我认识到,大学生的培训方法要不同于年龄大的同志,只是教教唱腔而已,他们虽然时间紧、课业重,但是年轻、文化素质高、领悟力强。针对这些特点,我向学校申请开设了《越剧学唱》、《身段训练》、《戏曲欣赏》、《戏曲演唱》等选修课程,让学生走进课堂系统地学习和了解精美绝伦的戏曲艺术。为此,我购买和查阅了大量的戏曲资料研习,以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并自费向武汉市老一辈的越剧艺术家虚心学习求教。就这样边学习边带教,经过10年的努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大学生越剧队,成为一支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为宗旨,以开设《越剧学唱》和戏曲系列选修课程为载体(基础),以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为手段,将素质教育和丰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最具影响力和特色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学历、高素质大学生文艺队伍。
一、接受戏曲文化艺术教育
越剧队成员均来自《越剧学唱》和戏曲系列选修课程中的佼佼者。他们和我一起,经历了那样的一段艰难的学习历程。
学生们最初选修的课程是《中国戏曲欣赏》,这门课程的内容汇集了中国各地方剧种的经典名段与戏曲基础知识。我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同学们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美轮美奂的民族艺术。同学们惊叹:“在香港举办的评选‘世界十大名曲’的活动,其中9首均来自欧洲,另一首则是享誉全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就是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民族艺术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也加深了他们对戏曲、对越剧的认识。在进一步选修《越剧学唱》课程中,我从演唱的节奏、发声、呼吸、共鸣、咬字、吐字初级阶段开始,到表演的多元综合训练,学习优秀的同学被吸收为越剧队队员。这种渐进式的培养,一方面,其基础覆盖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新生力量可源源不断向越剧队输送。
从选修戏曲课程到加入越剧队,从接触美、认识美,到发现美、赏析美,再到致力于发展美、传承美,队员们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品位逐渐加深。越剧作为浙江的地方戏,又要求有地道的江南方言作基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之前从未接触过戏曲,同时又面临着语言这第一大障碍,可他们硬是凭借着刻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从零开始,反复听、反复练,在唱腔上针对各个流派的不同特点,对着原唱逐字、逐句研究学唱。虽然医学生课业繁重,但他们坚持白天上课,晚上下自习后进行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的训练,克服了时间和精力的重重困难,不断提高着演唱及表演水平。
11月,经过我的努力,原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亲自率团赴我校,开展“百年越剧与当代青年同行”、“越剧文化讲座”活动,并将上海越剧院第一个校园越剧文化基地设在了我校。
第二年11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茅威涛团长携蔡浙飞、章益清等来我校与师生对话新越剧。
某年,湖北省和武汉市戏剧界的“新春联欢会”多年来首次邀请大学生参加,我校越剧队是武汉地区高校唯一被邀请对象。以上这些戏剧重大活动中,越剧队的同学非常荣幸与全国及省、市戏剧名家同台献艺,得到了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某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由中国文联、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越剧队演的上海越剧院的原创剧目《被隔离的春天・同舟共济》经过专家评委的严格筛选,成为本届校园戏剧节的25台戏剧中,唯一入选的越剧参演剧目。为祝贺这次校园艺术盛会,上海越剧院与我校联合举办了“校园越剧青春风”越剧专场演出。
二、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有机结合
作为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一支优秀队伍,越剧队在校内曾多次参加重要的文艺汇演,学生们演出的《辕门外三声炮》在激烈的战鼓声中,身着戎装、英姿飒爽,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演出《梁祝・化蝶》时,当20多个大学生宛如凌波仙子伴随着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优美旋律载歌载舞出场时,在场观众如痴如醉,达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在喧嚣的都市中,当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视听时,越剧队将浓郁的民族艺术和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带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到民族街、花楼街等社区以及在新民众乐园为广大群众表演,把戏直接送到老百姓中,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得到了广大武汉戏曲爱好者的肯定与赞扬。
在一次次的演出交流中,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艺术修养,还锻炼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不仅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也为更多的同学创造了接触戏曲的机会,民族传统艺术在校园中得以普及与传承。曾有一些同学认为戏曲艺术古板老套、跟不上时代潮流、无法吸引年轻人,在越剧队的影响下,很多同学的思想认识得以转变,进而了解戏曲、喜爱戏曲。在校园里,一提起越剧队,同学们都无不喜爱自豪地说“越剧队最牛”。
三、艺术硕果与专业成绩交相辉映
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队伍,在顽强的拼搏,不断地前进。
越剧队成立以来,在武汉举办过四场大型越剧专场演出。越剧队成立五周年专场演出(--年5月中旬),是建队以来最隆重盛大的庆典。全国高校素质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沈海宁、武汉戏剧家协会主席赵瑞泰、原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原武汉市越剧团团长金雅楼、原同济医学院院长田玉科欣然提笔为演出纪念册题词。74岁高龄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原武汉市越剧团金雅楼团长观看了演出之后,兴奋得彻夜难眠,她对同学们寄语:“整个舞台青春朝气,干净利落,你们大学生为越剧争了光,越剧的希望 寄托在你们身上。”
许多新闻媒体如:《文汇报》、《上海越剧网站》、《人民画报》中外文版、《china Today》、《china Pictorial》、《中国青年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南方周末》、《楚天都市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卫视,对越剧队的活动都给予了及时的报道和高度的评价。《人民画报》报道时说:“当人们还在哀叹中国传统艺术靠什么来代代延续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一支大学生戏迷队伍已经发展壮大起来。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从这群充满生气的年轻人身上找到我们期待许久的答案,这也是一种希望,一种渴盼,一种对民族艺术传承的责任感。”《China Pictorial》评价道:“They are youngand na? ve.but brave.Through a series of opera perfor-mances given b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is summer,peo-pie have been seen surprised to find that the group ofyoung opera fans fro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s grad-ually expanded.And by all appearances,the numberswill continue to grow.”《楚天都市报》在采访越剧队的演出之后,惊叹:“这似乎是戏剧长久沉寂之后,从一些青春的身影中发出来的一个响亮的回音。”
我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在对学生们进行戏剧教育的同时,时常提醒大家对本专业的学习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现在册的队员中有博士生2人、硕士生2人,其他队员学习成绩优异,均获得过各类奖励和表彰。“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10年的磨练,越剧队的同学们不仅在戏剧表演上有了长足进步,专业学习也更加优异,二者交相辉映。在参加全国及省市举办的各类越剧演唱比赛中频频获奖:在中国剧协举办的“利群杯”,“良渚文化杯”全国越剧演唱大赛中获“集体特别节目奖”1项,8人获银奖、6人获三等奖;武汉市首届“声直杯”戏迷票友大赛中,获“集体优秀组织奖”,10人分获一、二、三等奖;武汉市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中,获银奖三项、铜奖一项和优秀组织奖。
四、大学生戏剧的明天
大学生戏剧的明天需要您的一份爱心,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越剧队经历了成长过程中的曲折坎坷,靠着群体的努力,大家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才能够走到今天,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但是,辉煌过后我们也认真地思考,面对未来,还要面对现实,一些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大学校园戏剧活动的开展。
其一,队伍发展新老队员的交替,周期太短太短。年复一年一批批老队员毕业,奔赴新的工作岗位,高兴的是他们就像春天的种子,洒向全国各地。但是我最害怕的就是每年的毕业期,新老队员的交替,比起专业队伍,周期实在是太短太短,培养到刚刚能够挑大梁的时候,就面临着毕业。为选拔起点高的新人,想出了各种办法,如:招新提前在艺术团招新之前;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越剧队的宣传;将《越剧学唱》课程开到离家来回3个小时路程的主校区,为的是扩大选拔新人的面;对《越剧学唱》课程的佼佼者开“小灶”,单独进行辅导。希望这些能使越剧队员连绵不断延续下去。
其二,演出缺少伴奏带,演出的节目是根据伴奏带的有或无来选择。
俗话说“一个乐队半台戏”,武汉市没有一支越剧的专业乐队,业余的虽然有,但同学们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和乐队,当然也牵涉到经费的问题。一周年的专场演出,是越、京、汉、楚剧的乐队整合为我们伴奏的,但耗资、耗力,又留不下伴奏音乐。后来,我们请专业人员用midi制作音乐伴奏,但戏曲音乐制作太复杂,工作量太大,费用太昂贵。
其三,戏曲唱段也应该进大学校园,让年轻的知识群体快速传播戏曲文化。
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十省市开展京剧唱段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这似乎是戏曲春天的来临。但是,从小学到进大学这12年的戏曲教育时间的断层怎么办?政府部门也应该关注或强制推行戏曲唱段进大学校园,并配备专职或专业老师让接受能力强的年轻的知识群体快速传播戏曲文化,我和全国其他高校喜爱越剧的同学通过网上的交流,得知他们同样缺乏老师指点,演唱水平难以提高。其实我认为,师资虽然匮乏,但并不一定要学得十分专业,只要能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戏曲艺术的魅力就行,我们学校就经常有些小型的文艺活动,有些同学刚刚会哼上那么一两段,就浓墨重彩上台表演,照样满堂彩。
5
根据石家庄市教育局关于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通知安排,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校风优良、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有序、文化氛围浓厚、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学校,现将我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 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形成德育教育网络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马友燕全面负责创建工作,主管德育副校长于丽娜主抓落实工作,教育处、办公室、法制安全处、教导处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创建工作,在创建工作中,各处室积极配合,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在学生教育活动中,学校形成了德育教育网络。一是领导包年级,定期分层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形成全员的育人模式;二是争取社会各界对学生教育及学校工作的关怀和支持,使“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好教育的活力。德育教育网的建立,形成了学生思想教育的全方位管理机制,拓宽了教育空间。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办学,强化服务意识
坚持校长负责制,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明确各个岗位具体工作职责。 学校认真学习党的内容,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办学目标明确,形成五育并举的办学特色。把创建文明学校与和谐校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目标明确、规划科学、措施有力、责任落实。重视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
三、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以“深深地扎根 高高地伸展”为育人目标,始终把立德育人放在第一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突出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育人功效。
(一)关注教育细节,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开展以行为养成为主渠道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坚持把每一件小事抓细、做实,抓好“五个一”的养成教育,月初有启动,月末有总结,从小事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学生“自觉约束、自我服务、自主教育、自由成长”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进行班级量化评比,利用升旗仪式时间进行全校养成教育活动总结,对于身边平凡人平凡事进行表彰,树立“创建文明校园从我做起”的理念,人人争做文明儒雅的青檀娃,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二) 多彩主题活动,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
围绕文明校园创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明礼仪随手拍”,学生用手中的相机将看到的、亲身实践的文明记录下来,通过班级公示栏进行展览,让社会文明近距离走进校园。“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学生们通过“走进新时代”、“从小学用典”两个环节的阅读、交流、分享,了解了新时代带给生活的巨大变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正能量,组织五年级40多名学生代表与北外附校学生同游西柏坡,传承红色精神;三年级400多名学生走进华北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缅怀革命先烈。在学雷锋活动月中,涌现出了热心公益的四六班贾博涵等159名新时代青檀好少年,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身边榜样,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活动。
喜迎建国70周年,五月艺术节之际,组织各中队开展了以“檀娃歌舞庆六一,喜迎建国70周年”为主题的合唱比赛及六一文艺汇演、爱国主义教育故事演讲、“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小小追梦人”等实践活动。每周的少先队活动课,专课专用,结合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全面感知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宣讲文城创建,每周一次“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志愿服务活动,家长与孩子们共同走进金谈固家园小区,与社区携手共建文明城。
为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戏曲中国这一独有文化,传承这一独有艺术形式,我校制定谈固小学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戏曲教学进校园,将戏曲教学与音乐、生长课程等课程相结合,开展戏曲艺术教学。特邀请河北梆子剧团、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等,开展了“戏曲进校园,传承在身边” 的传统戏曲主题活动”。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中,开展端午中的戏曲文化,孩子们查阅与端午相关的戏曲文化,动手绘制戏剧中的人物脸谱,通过主动参与,将戏曲文化根植于心。
通过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活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学生有信仰、有目标、有行动,全面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推进全员普及理念
“5.10”心理健康教育月,通过心理班队课、办心理手抄报、心理团队训练等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邀请市41中心理教师梁金辉给六年级毕业生进行“我能善始,更能善终”、“我的品格我做主”等主题讲座。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完整人格,关注身心健康。
四、加强氛围营造,助推文明校园创建
在各级领导的督导下,我校积极营造双创氛围,利用室内外展牌、电子屏、制作电子相册、致家长一封信、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及文明校园创建等内容;每天利用课间操对全校师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等内容的抽查,确保双创知晓率达到100%。国检测评组领导到我校实地进行测评,我校作为石家庄市唯一受检单位,满分过关,为文明城创建和省级文明城区创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日日为功,久久为功,在石家庄文明单位评比中,我校荣获年度石家庄市文明校园的称号。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我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学校管理和教育全过程,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生处于浓厚的育人环境之中。
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要创建现代化的品牌学校,“大楼”不可少,但比“大楼”更为重要的是“大师”。教师队伍成长是学校改革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最宝贵的动力源泉所在。学校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先导,着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利用教师例会等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重点借助“专家和教师每月讲坛”、“校园魅力人物评选”等载体,大力弘扬团队及个人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和家长评校、评教活动。通过对数据客观、科学的分析引导老师们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贯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按照年级组成立项目组,开展助力师德、专业成长的各项活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勇担责任,确实是“檀园的希望”。
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通过一次次走访搜集,一次次学习理论,一次次全体师生、家长朋友参与的讨论修订,百年前青檀树下的学堂就是谈固小学的前身,以此为基础我校确定“青檀文化”为校园文化。“深深地扎根,高高地伸展”是我校的校训;“青檀自然固 育人根本处”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做有用才 立天地间”是我校的培养目标;“菁菁檀园”是我校的校歌,百年的历史和今天我们的苦干创新,为谈固小学和谈固师生打上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烙印——如同青檀树一般成长在时光里、屹立在天地间。
七、加强环境和安全建设,打造和谐舒心学校
安全是学校正常秩序的有力保障,每一位老师思想上高度重视,落实校园安全稳定各项制度和综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明确责任分工,实施一岗双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突出预防为主,以“三进二十六防”为基础,初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监管和改进网络,做到“责任人、整改措施、投入资金、完成期限、应急预案”五落实。同时,整合社会力量做好综治工作,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环境秩序,打造一所和谐舒心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