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

| 滔祥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怎么做?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精选篇1)

一、传染病的防治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做好信息系统升级改选的准备工作。组织开展疫情报告管理的督导检查。

(二)深入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工作。严格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做好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切实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医防合作,以结核病防治项目带动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病人发现、治疗和系统管理。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治愈率85%以上;肺结核病人完成治疗率90%;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及病人家属筛查率达85%以上。

(五)学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实施计划》,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为龙头,全面推进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与国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我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二、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二)落实《年—年内蒙古自治区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1—1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三)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全面促进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

三、地方病防治

(一)按照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继续开展碘盐监测,做好自查补漏工作,迎接上级的考评验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二)切实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完成人间布病监测任务,与农牧部门加强工作沟通,充分利用协作机制开展防控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大力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慢病防治

(一)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围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重点疾病,探索疾病控制工作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快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综合机制。根据呼伦贝尔市的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精选篇2)

在人类千年文明史中,瘟疫总是以挑衅的角色与我们相伴同行。14世纪毁掉欧洲1/4人口的“黑死病”、15世纪~1日世纪横扫欧洲的天花、1799年把英国人口死亡率推向顶峰的结核病、1840年~1862年席卷全球的霍乱、1844年~1866年在沙俄西伯利亚地区发生的大规模炭疽,以及20世纪以来发生的“西班牙大流感”、疯牛病、艾滋病、SARS、禽流感……瘟疫对人类的冲击不曾间断。

发生在上世纪1910年10月~1911年4月的中国东北流行性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尽管事件已过去将近百年,但对于许多研究者而言,那场卷走了6万余人性命的灾难仍具历史研究性。正是那场鼠疫抗争真正揭开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防疫工作序幕,它在组织管理、措施实施、医疗救护、防疫检疫等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透过这次事件,清末民初社会的社会发展状态及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也得以管窥。

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焦润明教授是众多研究者中的一位。他对东北大鼠疫的关注始于2000年,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使他有可能对这一历史事件做充分地还原,并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做全面深入地考察,SAPS的爆发加速了他的研究进展。迄今,焦润明对这次东北大鼠疫的研究已涉及事件规模、政府和民间措施、风俗习惯影响,以及对外交、经济、法律法规的影响等14个方面。在其近期发表的《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一文中,依托大量详实资料,对曾经只有片言只语记述的那场大鼠疫有了相对全面的展示。

郭老十之死

公元1910年(宣统二年),在吉林省榆树县大岭区大岭村前红石砬屯发生了一连串离奇惨剧。

村民郭老十腊月末回家过年,一天突感额头发烫,周身不适,躺了两天,病情未见好转,反倒咳嗽不止,继而吐血,除夕病死,死后皮肤呈紫红色。当时东北地区的汉族有停尸祭祀的葬俗,郭老十的家人遂将其尸体在家中停留五天,亲属邻里纷纷前去吊唁。意外发生,数日内,郭老十一家53口人,有32人得了与郭者十一样的怪病,咯血而死。随后,全屯死了近百人。到了正月二十,这场怪病终于停止,倡屯子里的幸存者已寥寥无几。

生前的郭老十曾在大岭衔开了一家名为“魁升元”的旅店,就在他赶着回家过年之前,接待了两位从哈尔滨过来的客商,蹊跷的是,两个人投住两日便死在店中,随后,郭老十的一个店员也死了。

就在郭老十病死的前外月,中俄边境有官方报告称:“有华人在俄界大乌拉站务工,宣统二年(公元19lQ年)九月初工棚内郁人暴毙。其中有二人于九月十七日(阳历10月19日1由乌拉站来满洲里寓居,九月二十三日1阳历10月25日)相继死亡,同院居住的房东、客人等亦身亡。”

接下来,隆病有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1910年11月8日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当时属吉林省),之后又蔓延长春、吉林,再波及河北、山东等地。“从北部中国各地疫情流行的时间上看,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的传播态势。流行方向和路线大多是沿着铁路交通线呈爆发状流行。”焦润明说。

哈尔滨,死亡人数5693人!  长春市,死亡人数5827人!

奉天(今沈阳),死亡人数2579人!

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胡影之下,在人们心头,重重地压着两个恐怖的大字:鼠疫!

疫情肆虐之处,百业俱废,民生凋敝,社会经济生括出现全面恐慌。通过史料记载,焦润明记述如下政府强令关闭了疫区所有戏院、妓馆等娱乐场所,导致优伶“沿街求乞”,“困坐日久,毫无生路”。在奉天,因鼠疫引发了人们的挤兑风潮。在吉林,因交通断绝,致使市面乏货,百姓苦不堪言。在哈尔滨,鼠疫亦影响到大豆等粮食作物的出口。学校因鼠疫流行而停课,工矿停工停产也极为普遍。

罪魁祸首――旱獭

鼠疫星―种比人类更古老的疾病。鼠疫原来就是啮齿动物的疾病,只是在偶然的机会下,人类介入了这种疾病的循环过程,才会受到感染。但它在人类中的流行有相当长的历史。据专家考证,世界公认纪元后全球性鼠疫大流行就有三次,每次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导致此次东北大鼠疫的直接原因在俄罗斯境内。在俄境西伯利亚的斯列坚克斯已经发生鼠疫,接着俄属黑龙江下游的屉克拉耶夫斯克城也发生了鼠疫。但因俄属远东地区人烟稀少,居住分散,加上俄国方面控制严密,使疫情未得肆虐。不过,当时的俄方出于自身防疫要求,将有染疫嫌疑的中国人驱逐出境,从而直接导致了东北鼠疫的发生。”焦润明分析说。

传统医学理论普遍认为鼠疫由老鼠传播,所以正当时的几乎所有防疫规章中,都有除灭老鼠这一项。但日本医学家北里柴三郎博士称自己在奉天解剖老鼠3万只,无一例含有百斯笃(鼠疫)病菌。既然在这次鼠疫大流行中,老鼠及其他动物、牲畜等都没有成为病源物,那么真正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

直到1911年4月,肆虐已近半年之久的东北大鼠疫疫情将息,专家们才基本确认旱獭是这次鼠疫的传染源,鼠类身上的跳蚤是传播鼠疫的媒介,满洲里―带有蒙古旱獭疫源地。

啮齿类小动物早獭皮毛光泽柔软,肉亦可食,因而从来就是猎人们追逐的目标。健康旱獭行动敏捷、奔跑迅速,然而一旦染病,它就会瞎眼、失声、行动迟缓,并且每每被健康的同类逐出洞外。染病旱獭无异于一颗注满鼠疫病菌的生化炸弹,有经验的措人惟恐避之不及,即便射杀,也决不裹挟而去。

20世纪韧旱獭皮毛在世界皮革市场上销售火热,价格猛涨。于是,中俄商人及部分官员受经济利益驱使,私自招募华工疯狂捕杀旱獭。不幸的是,这些私自招募上来的华工大都毫无狩措经验,即使是染疫的旱獭,他们也不放过,有时还将这种旱獭剥皮煮肉充饥。这样就为鼠疫向人类传播提供了机会。

华工的居住环境又是极其恶劣的。他们大多寄宿在一些低矮的草屋里,一间屋子里有两面大炕,一面大坑上至少可以排列睡下数十入。而肺鼠疫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唾液传染的。于是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环境中,一个人染疫,立即会传染全屋的人。

焦润明介绍说:“据当时的报道,起初是一个姓王的山东农民,打死了一只病旱獭,剥皮而食,回到客栈不久便咯血而死,紧接着又死了数人。惊恐的劳工知道这是一种要命的瘟疫开始传播了,互相奔走相告,四下逃散。于是,火车上、客栈里、闹市的商店、妓院,都成了肺鼠疫的传播地。”

而此时的俄罗斯在发现疫情后,并没有立即通知清政府,电没有采取任何人道主义的救援措施,而是将约

3000劳工关进旧列车的铁皮车厢,很多人活生生地被冻死在里面。劳工的住房用具也被俄国人全部焚毁。尔后,俄国人又先后将一万多难民驱逐出境,并用火车押往长春。这些难民被送往长春后,又遭到了日本占领者的阻挠,日本人以避免鼠疫传播为由,不许难民下车。因此,很多人其实没有死于鼠疫,而是死于寒冷和饥饿。

事后的《东三省疫事报告书》确认了这次东北大鼠疫的源头:“满洲鼠疫确源于捕旱獭者……满洲里与达乌里亚间传染之媒介,实即被逐之华工,遂酿成此三省最惨最烈之疫症!”

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防疫

东北大鼠疫的防疫工作是在残酷疫情和领土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进行的。

在近代中国备受屈辱的外交史中,清政府这一次难得地表现出了一点大国气概,不仅主要凭借中国人的力量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地抑制了鼠疫的蔓延,而且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国际防疫大会――万国鼠疫研究会。: 清政府对这次鼠疫大流行的防疫行动,实际上是在鼠疫流行了两个月之后才开始的。当时清政府接到哈尔滨陆军卫戍病院发来的急电,称“黑死病”已在满洲流行,建议速设法防止。而此时的东北,正值日本、沙俄两大列强南北分踞。鼠疫发生后,日俄企图借此在东北继续扩大侵略地盘,因而准备随时对清政府的防疫工作进行干涉。

在这种形势下,经外交大臣施肇基推荐,清廷于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

而当时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是极其简陋的。“从医疗技术上说,当时中国通晓西医的人才极为稀少。普通的诊治技术、实验设备更是无从谈起,甚至起码的验尸和解剖实验,都不为法律所允许。从民众来说,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民众对传染病的观念也十分淡薄,更不知如何预防,仍然有旧的生活习惯。”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院员袁熹说。因此伍连德等人此次远赴东北疫区,不仅担负着抗击人类第一号烈性传染病的重任,而且要克服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还要用科学的方法与一些固有民俗做顽固抵抗。

为了发现东北大鼠疫的流行根源,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通过对医学界已有成果的研究和深入疫区分析病例,伍连德确定了1910年东北大鼠疫鼠疫菌的贮存宿主是旱獭,并弄清了鼠疫杆菌的传播路径。

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总的来看,晚清各级政府组建起比较完善的防疫体系来应对这场灾难,为防治疫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与以往完全不同。”焦润明说。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清政府还积极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防疫合作,“这也是以往防疫工作所没有的。”焦润明说。在伍连德组建的防疫队伍中,就有一些自愿参与和清政府聘请的外国医生。在防疫工作中殉职的外国医生也不乏其人,比如法国医生曼斯莱博士、英国医生嘉森、日本医生守川歆显等。

1911年4月3日至2日日,清政府在奉天(今沈阳)组织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次会议,焦润明称它是“近代以来在中国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袁熹也评价它为“在我国举行的最早的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人在近代科技史上从来没有这样风光过,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医学代表,伍连德任会长。与会专家确认了这次鼠疫大流行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传播路径,并对鼠疫的额防和治疗处理的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会后,由马尼拉出版局出版的长达500页的《1911年国际鼠疫研究会议报告》(英文)汇集了大会的全部科研成果,至今仍被视为人类医学科学的伟大经典。

人类进化史也是疾病抗争史

发生在20世纪初的这场大瘟疫也让当时的中国人有机会重新审视政府的公共卫生防疫制度和表达对危机事件的观念。

“虽然清政府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大瘟疫,但因缺乏应急措施、个别官员读职、医护人员防疫素养参差不齐等因素,防疫成绩在某种程度上被抵消,所以当时有报纸刊载评论文章批评清政府在这次防疫事件中举措不利。另外也有人呼吁,每个中国人都要把东北人民所受的灾难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所受的灾难,号召捐款捐物,并认为这是一个提升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的绝好机会。”焦润明说,“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舆论已经能够表达政府以外的独立见解,同时报纸所发表的观念已经具有近代国民观念和国家民族意识了。这是很可喜的。”

大灾难已过去将近一个世纪。时至今日,鼠疫,这个人类第一号烈性传染病也已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中叶,抗生素的发明使鼠疫的治愈率大大提高,21世纪,英国桑格中心的科学家又宣布完成了鼠疫杆菌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将有助于研究该病菌的进化过程,为这种烈性传染病寻找新的抗菌药和疫苗。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精选篇3)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

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1)预防接种的种类

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炼成分及类毒素。其制剂可分为:

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株制成。如结核、鼠疫、布鲁菌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活疫苗。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但由于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一般必须冷冻保存。

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等)灭活制成。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不易有杂菌生长,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也有将菌体成分提出制成的多糖体菌苗,如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

类毒素:是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

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由于抗体半衰期短,有超过25天,因而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

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提出其丙种球蛋白有效免疫成分称精制抗毒素,含异种蛋白少,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也可作预防使用。

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为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使用,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更不能作为万能治疗制剂滥用。

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白喉,可肌注白喉抗毒素1000~3000单位,同时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

(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7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已自上而下建立起计划免疫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冷链系统,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1988年和1990年,我国分别实现了以省和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并通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组的审评。目前,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又进入了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新阶段。

1)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品及病种:我国常年计划免疫接种主要内容为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结核和破伤风的免疫。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未纳入计划免疫程序。有些地区也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的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预计,其他一些危害儿童健康、用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也将列入计划免疫工作范围。

2)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由国家对不同年(月)龄儿童接种何种疫苗作统一规定。只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疫苗效果,避免浪费。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初种(初服)起始月龄、接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时间和年龄范围。

儿童基础免疫:卡介苗1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两针(两次)间最短间隔时间为一个月;麻疹活疫苗1针。要求城市和已经装备冷链设备的地区,在12月龄内完成儿童基础免疫;尚未装备冷链和边远地区儿童可在18月龄内完成:牧区(含半牧区)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在36月龄内完成。同时还要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基础免疫的起始月龄不准比规定的免疫月龄提前(但可以推后);两针次间隔时间最短不应短于28天(但可长于28)。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基础免疫才算合格接种。城市12岁儿童是否作卡介苗加强,根据当地结核病流行情况决定。

3)计划免疫的实施:

①组织措施:接种方式有定点和分散接种,凡有条件和可能的地区都应实行定点接种,以保证接种质量和降低疫苗损耗。接种人员城镇由基层保健构成预防保健科(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股、站)负责实施接种;农村由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或乡村医生负责实施接种,在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工作态度不可信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技术不适应的地区可组织接种小组(分队)实施接种。

②接种剂量和部位:使用有效疫苗,正确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如接种剂量与途径不当,可造成接种事故,如个别基层卫生组织误将用卡介苗作皮下接种而发生成批的深部脓肿患者出现。

③接种实施步骤:实施接种步骤及其工作要求如下:

④计划免疫疫苗的禁忌证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计划免疫接种所用的疫苗几乎没有禁忌证。

发热、腹泻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可进行接种,儿童腹泻时,仍可口服脊灰疫苗,但不计入基础免疫次数,应在下次补服;

家长或临床医生对正在患病的儿童接种疫苗有顾虑时,应鼓励和动员他们进行接种;若经劝告仍不愿接受,可暂缓接种,等愈后及时补种;

对接种第一针百白破疫苗发生强烈反应(抽搐、高热、惊厥)的儿童,不可再接种第二针。

根据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实际情况,处理疫苗禁忌证的原则为:受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以减少其发病率与死亡率。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3月,我国政府总理已正式签署了上述两个世界性文件,为实现文件规定的各项目标作出了庄严承诺。这两个文件涉及到预防接种目标者,如下: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到1995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到1995年,与实行计划免疫前相比,使麻疹死亡率降低95%,发病率降低90%,以此作为长期在全球消灭麻疹的重要步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到2000年以后)。

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的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口服脊灰疫苗除外);

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暂缓接种,等愈后补种;

具体如何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证,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4)冷链:实施计划免疫,冷链是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冷链”(coldchain)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证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

5)扩大免疫计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programmeonimmu-nization,EPI),要求1990年全世界所有的儿童接种率至少达到90%,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通过了在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决议,我国地处西太洋地区,因此这个庄严的任务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国《八五计划纲要》规定,到1995年乡镇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

(3)预防接种反应

1)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

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如果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则该批疫苗不宜继续使用,应上报上级卫生机关检验处理。

2)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

3)偶合疾病: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

4)预防接种事故:制品质量不合格或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或接种技术(部位、剂量、途径)错误而引起,常误认为接种反应。

5)计划免疫所用疫苗的反应及处理。

(4)预防接种效果考核:预防接种效果的考核多由生物制品研究所或卫生防疫站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免疫学效果评价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包括不良反应观察和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对比分析。免疫学效果评价系观察接种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状况。

3.防护措施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在进入血吸虫病污染的“疫水”中时,可在皮肤部位涂擦防护剂(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涂剂),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布料缝制的防蚴裤、袜,以避免尾蚴感染。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精选篇4)

一、突发事件及其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各种危害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等等。辖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暴发;

2.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

4.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5.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

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者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10人及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者死亡事件;

7.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9.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

10.放射性污染、丢失放射源和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或者中毒事件;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三)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并实行对可能引发各类突发事件因素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统一指挥、属地负责

在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卫生局及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的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控制工作成效,沟通信息,推广经验,完善应急处理技术规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七)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负责领导、指挥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科室、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八)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织。分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医疗救护技术指导组、预防控制技术指导组和检测技术指导组。各组由相应的专家组成。

(九)卫生局组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十)卫生局组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设在卫生防病站。

四、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有关机构、组织职责

(十一)卫生局

1.负责草拟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报政府批转执行;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

3.对医疗救治、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取得的经验,不断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组织推动社会心理卫生、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咨询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5.组织突发事件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6.建立检查制度。督导检查本预案各项措施在平时或者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实施情况。

(十二)防病机构(含结防所)

1.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预警;

2.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做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报告和评估;

3.负责核实疫情,提出疫点和疫区的划定意见。参与对控制疫情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汇总、分析、评估疫情;

4.建立紧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和相关器械等;

5.对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后,提出改进建议;

6.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负责对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传染性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7.具体落实对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8.承担社会心理卫生、卫生宣传教育和预防医学咨询服务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它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0.承担对应急处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十三)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参加突发事件的现场取证和违法事实的调查工作;

2.监督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及有关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4.监督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5.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中危害公众健康,造成人员病、死、伤的报告情况;

6.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消毒;

7.监督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环境的消毒的落实情况;

8.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9.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

10.依法进行其它监督检查工作。

(十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所涉及病例的报告;

2.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3.负责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4.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卫生处理;

5.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6.协同疾控机构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相关检验物、样品采集等工作;

7.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8.进行疾病及有关防治科学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它防治工作;

10.建设符合应急工作要求的门诊、病房。

(十五)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常备机动队伍。由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三部分组成。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各级医疗卫生等机构进行应急处理。

1.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精选篇5)

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加强部门协作,充分调动广大地方病防治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病区群众参与意识,继续以补碘补硒、防氟砷改灶及现患治疗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开展病(疫)情调查、监测及高氟高砷水筛查和改水工程水氟检测,强化政府行为和组织管理措施,组织多部门联合作战,加强督导检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十一五”地方病防治规划的全面实施。一、主要防治工作项目(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1、与盐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大盐业市场管理力度,抓好合格碘(硒)盐供应,确保病区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硒)盐。全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硒碘盐含硒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2、利用国家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以安康市为重点,完成不少于3.2万户12万人口的防氟(砷)改灶炉任务;利用部分国家转移支付防氟(砷)改灶专项经费作为周转资金,解决历年来已改传统炉灶破损部件的更换问题。3、通过扶贫异地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再有一批地方病区群众得到有效防治。4、加强鼠疫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与宁夏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接壤地带、经济开发区、定边疫区及其周围地区农田、草原、林区和农户的灭鼠及疫区灭蚤工作,严格控制以长爪沙土鼠为重点的野鼠密度,控制动物间疫情,严防人、鼠间疫情发生。5、与农业(畜牧)部门协作,狠抓以畜间免疫为主,免、检、处相结合的布病综合防治措施,迅速遏制畜间疫情,减少人群发病。(二)组织有效的现患治疗工作。全省治疗各类地方病患者不少于5万例。其中:在已改水、改灶的氟中毒病区,选择1000例氟骨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大骨节病重病区完成手术治疗300例,并在一定范围推广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重症病例;选择4.45万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碘剂药物治疗;在克山病调查、监测点治疗慢型患者不少于60例;对当年新发的布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以免费治疗,力争在急性期得到治愈。现患治疗要向病情底子比较清楚的已建成的示范县倾斜。通过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总有效率力争达到90%以上,以减轻患者病痛,改善和增

强生活自理及劳动能力,使更多的地方病患者得到治愈。(三)做好病(疫)情监测。1、继续加强陕北北部鼠疫疫区的疫情监测工作,在做好__市定边县部级监测点的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靖边、横山、__、神木、府谷、子洲、吴起、安塞8县(区)省级流动监测及自毙动物的收检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采取相应调查和控制措施。陕北其它历史疫区县要继续开展鼠疫疫情监视。2、按照《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开展__市部级和省内10市、区23个县(点)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3、按照《陕西省碘盐监测方案(修订)》,在11市、区107个县(市、区)实施碘盐监测,并继续参与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外质控考核;按照新修改的《陕西省硒盐监测方案(试行)》,在8市重点县及省内硒盐生产企业实施硒盐质量检测,及时反馈质量信息。4、完成渭南市2个防氟改水效果监测点的年度监测任务;按照国家和我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监测方案,完成国家和安康市防氟改灶效果监测任务。5、做好__市__、__市__区2个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监测;完成旬邑、黄陵2个全国克山病监测点及富县、凤县、商州、黄龙4个省、市、县监测点的监测任务。(四)开展病区环境和病(疫)情调查。1、高氟水筛查和改水工程水质检测:利用国家下达我省1090处防氟改水工程水氟检测项目,调整安排146个村的高氟水筛查、894处改水工程水氟检测工作,检测水样不少于4300份。2、高砷水筛查:按照国家计划,在可疑高砷地区安排150个村饮用水源的砷含量检测,检测水样不少于2250份。砷含量大于0.15mg/l的人群进行病情普查,普查率不低于90%。3、大骨节病活跃病区病情调查:在10市完成国家下达80个村的病情调查任务,调查7-13岁儿不少于4000人,并拍右手x线正位片确诊病人。4、克山病病区调查:完成国家下达的调查任务,在全省重、中、轻病区中各选择2个病区县共6个病区县12个乡镇12村作为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600人。5、对人间有新发病例或畜间有布病流行的县,及时开展疫情调查,查清流行范围和强度,迅速采取控制措施。(五)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在尚未实施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县(市、区),以市、县投资为主,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加快完善和建立地方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

和新型防治模式的步伐。二、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一)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召开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2009年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总结、评估年工作,安排部署新一年国家防治项目和省内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签订年度地方病防治目标责任书。(二)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努力做好与计划、财政、水利、扶贫、农业、教育、工商、广电、盐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认识,紧密合作,开展综合防治,使“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的防治项目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组织督导检查验收。按照省上与各市和省级业务单位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以国家下达的防治项目为重点,省、市要组织开展不定期的、有重点的督导检查、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对年度工作进展要安排中期综合检查,实施年终考评验收、评比表彰。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碘缺乏病中期考核评估和中央转移支付有关项目的督导验收工作。(四)加强防治能力建设。一是加强鼠疫防治能力建设。派员参加国家举办的技术培训和进修,邀请国内有关专家为我省举办鼠疫防治技术培训班,以提高各级业务人员的检诊水平;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使省疾控中心定边鼠疫监测站实验室具备对鼠疫菌株的复判与鉴定、血清阳性标本确证,使__市地病所鼠疫血清学实验室能够协助县级完成现场监测,并具备鼠疫血清阳性标本的复判能力。二是利用国家投入,强化省地病所硬件装备,使更加适应全省地方病防治、检测、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三是举办一期市、县(区)地方病防治人员业务培训班,解决因人员变动而出现业务技术工作上的脱节问题,提高我省地方病专业人员的总体业务素质。(五)深化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以燃煤型氟砷中毒为重点的地方病危害及防治科学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制定《陕西省燃煤型氟砷中毒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将病区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和家庭主妇作为重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强化全民防病意识,为推行和自觉接受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保证。(六)坚持疫情报告制度。继续加强鼠疫和布病疫情报告,强

化疫区干部、群众疫情报告意识,发现自毙动物和可疑布病病人、病羊后,及时报告当地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对于被确诊的新病患者,要按疫情报告制度逐级上报。(七)广泛开展信息交流。继续办好《陕西地方病防治》简报和信息上网工作,有条件的市也要主办简报,广泛交流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活动、工作进展、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全社会传递有益于推进地方病防治事业发展的信息资料。(八)切实落实地方病防治专项资金。按照“”地方病防治规划确定的投资标准,加大落实市、县防治经费的工作力度,保证最基本防治工作及其活动的开展;管好用好国家和省、市、县本级财政投入的专款,按照预定项目专款专用,确保任务按要求完成。

19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