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鼠疫应急预案
突发鼠疫应急预案怎么做?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中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突发鼠疫应急预案。
突发鼠疫应急预案(精选篇1)
目的 探讨临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临海市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防治监测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07年共上报流行性出血热病人32例,年发病率为2.81/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呈高度分散性,多见于农村;具有明显的秋冬季高峰,男性多于女性(24:8),多见于青壮年,占87.50%,农民多见,占78.13%。结论 采取疫苗接种、灭鼠和环境整理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流行。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乙类传染病,是临海市重点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解临海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探讨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防止爆发流行,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提科学依据[1]。现对临海市2007年ehf流行情况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为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病例资料,并由防疫人员对每例出血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录入电脑,利用excel软件进行相应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疾病的三间分布
2.1.1 地区分布
疾病呈高度分散,32例病人分布在10个镇(街道),即杜桥6例,白水洋、沿江各5例,东塍4例,桃渚、上盘各3例,大洋、邵家渡各2例,汛桥、涌催各1例。杜桥、白水洋、沿江、东塍4个镇(街道)占发病总数的62.50%。
2.1.2 时间分布
从图1可知,10月同1月发病人数最多,共13例,占总发病数40.63%,2、9、11三个月发病最少,每月仅1例病人,见图1。
2.1.3 年龄、性别、职业分布
年龄最小21岁,最大74岁,以35~60岁人群发病较多,共28例,占总发病数87.50%,其他年龄组发病较少见。在性别分布中,男性发病24例,女性8例,男性发病占总数75.00%。在职业分布中,农民25例,占总数78.13%,渔民3例,工人3例,家务1例。
2.2 病例诊断分类
现将出血热病人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用eilsa法)定为实验室诊断;病人出血热临床表现典型,抗体检测阴性者定为临床诊断病例;经对各监测医院住院病历汇总统计,实验室诊断病例15例,临床诊断17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发病数46.88%。
2.3 各监测医院诊断符合率情况
通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各医院监测点上报的出血热病例进行核实诊断,台州医院共上报出血热病人33例,误诊8例,诊断符合率为75.76%;市一医院上报4例,排除1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台州市立医院、桃渚镇中心卫生院各报了2例,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4例全部符合出血热病例诊断。
2.4 鼠类密度监测情况
2007年临海市疾控中心在市区全年开展鼠密度监测(分特殊行业、一般行业、居民区、窗口单位、绿化带),密度监测采用夹日法,全年共布放有效中型铁夹74 832只,捕鼠53只,全年市区平均鼠密度为0.71%。市农业局植保站在全市各镇街道选择东、西、南、北、中5个监测点开展常年鼠情监测,全年共布放有效中型铁夹6 200只次,捕鼠110只,全年平均鼠密度为1.74%。属基本无鼠害。
3 讨论
3.1 临海市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的疾病三间分布和全省基本一致,以秋冬季发病为主,高峰为10月和次年1月,同浙江省各地资料报告不一致的是无明显春季小高峰。病例呈高度分散性,无明显聚集现象,且多发于农村,以青壮年男性农民多见[1]。这同各地文献资料报告基本一致。
3.2 从鼠情监测资料中可以看出,鼠密度监测市区平均为0.71%,乡镇街道平均为1.74%,农村高于城市。由于农民和渔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病观念缺乏,加之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接触鼠类和被鼠类污染物品的机会较多,暴露于出血热的机会较多,所以感染发病的人数较多[2]。
3.3 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普遍易感,无论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发病,但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群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感染机会的大小。流行性出血热是通过鼠类特别是野鼠(浙江省主要为黑线姬鼠)传播的,每年十月份开始,农民开始收割稻谷,皮肤破损机会增加,带毒鼠类的排泄物、分泌物乘机通过皮肤、黏膜进入,从而引起接触者的感染[1]。由于下田劳作的多为男性青壮年农民,因此,发病率较高。临海市2007年的资料分析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都符合以上特征。
3.4 从个案调查汇总资料分析,部分监测医院的疫情报告诊断符合率不高(只有75%),提示临床医生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传染病的诊断符合率;另外,医院门诊医生作出传染病的诊断报告后,医院传染病房医生发现原诊断有误,应及时作疫情更正报告,也可以提高疫情报告准确率。
3.5 在本病的防控措施方面,除了加强卫生宣教,提高市民的自我防护能力外,主要是采取以防鼠、灭鼠和环境整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2007年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全市开展大规模春秋二次灭鼠运动,有效的降低了鼠类密度(全年市区平均鼠密度为0.71%,农村全年平均鼠密度为1.74%),传染源数量的减少,对控制该病的流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防鼠、灭鼠及环境治理工作,减少传染源数量,切断传播途径,对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具有重要意义。
3.6 大力开展出血热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2],是目前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措施,临海市自1999年开始接种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灭活疫苗,已接种6万多人份,到目前为止,所有接种者没有1人发生出血热,证明疫苗的免疫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值得各地推广使用。
突发鼠疫应急预案(精选篇2)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hv)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又有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主要在亚洲及欧洲部分地区)或流行性肾病(nephorpathia epidemica,ne)(在欧洲)等不同的名称,1982 年who 在日本东京会议把这些各种各样的名称统一为hfrs[1]。hfrs由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的汉坦病毒属( hantavirus) 引起,包括汉滩型、汉城型、puumala型和dobrava型病毒[2]。本病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20 几个国家, 1931 年首次发现于驻扎在我国东北北部的侵华日军中。1981 年证实我国存在家鼠型hfrs流行后,疫区进一步扩大到华北和华南地区,至今仍广泛流行。近年来有关该病的研究较多,现将本病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现状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研究
1.1 宿主动物与传染源
不同型别的hv有其特定的鼠类贮存宿主[1]。与其他出血热病毒相比,hv是唯一呈世界性分布的,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均有临床记录。作为布尼亚病毒科(包括五个属)的一个属,hv是唯一的由非节肢动物传播的病原体[3~4]。hv对鼠类造成持续的感染,但不会致病。hv随鼠类共进化,不需要复杂的宿主-载体转移循环。hv是否总能持久地感染鼠,或者这种持续感染鼠的特性是在宿主-病毒共同进化的过程中通过选择而实现的尚不得而知[1]。
国内外的研究均提出hv具有多宿主性,同时每一血清型hv又各有其特有的单一主要(或原始)宿主鼠种。迄今全世界已发现173种陆栖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其中在我国发现的有73种。在我国经研究确证的主要(原始)宿主鼠种为野栖的黑线姬鼠(占79.75%)和以家栖为主的褐家鼠(占70.10%)。从疫区野外和居民区的鼠种组成可以明确这两个鼠种也是人群感染hfrs的主要传染源鼠种。
此外,林区的大林姬鼠和实验用大白鼠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它数量较多、带病毒率较高的如以家栖为主的小家鼠、黄胸鼠和野栖的黄毛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等,对它们在hv传播上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确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养猫户及养猪户hfrs感染率和发病率明显较高,提示这两种家畜可能成为传病给人的扩大宿主[5]。
1.2 传播途径
目前对hfrs 传播途径存在着多途径的看法,认为可能的传播途径有3 类5 种,即:动物源性传播(包括通过伤口、呼吸道和消化道3 种途径传播) 、虫媒传播和垂直传播,其中动物源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6]。hv 在人-人之间的传播虽然罕见,但在阿根廷南部发生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疫情暴发事件中有过报道[7]。
1.3 流行特征
1.3.1 地区性
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发现hfrs,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其中发病最多的为中国、俄罗斯、朝鲜、芬兰、瑞典等。hfrs疫区分布相当广泛,但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特别是姬鼠型疫区,有沿水系分布的特点。自1992年以来,研究和事实都证明了在海拔1 600m以上,甚至2 500m左右的高原地区或高山林地中存在有hfrs的微小疫源地,一定情况下,可引起爆发流行。疫区还有相对稳定性和局限性的特点。1995年国内对疫区、疫源地的统一命名如下:①姬鼠型疫区;②家鼠型疫区;③混合型疫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疫区类型为混合型疫区。经1984~1986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县为单位的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及1984年起全国42个监测点连续性的疫情(人群和鼠类中)监测,发现我国大陆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发生,台湾也有hv感染病例报告。近十年来我国年报告发病人数一直在2~5万人左右,且不断有新疫区出现,并时有爆发流行,老疫区的类型也有所变化[8~9]。
王世文等[10]对我国h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证明我国的hv感染主要为htn和seo。据国内报道我国htnv变异性较大,可分为9个亚型。seo的基因较稳定,也可以分为4~6个亚型。值得提出的是王华等[11]发现从安徽大别山地区社鼠中分离的nc167病毒株在系统发生上与其他htnv明显不同,认为是一个新型病毒。lundkvist[12]根据其发源地将其命名为大别山病毒(dbsv),但其在病原上的意义仍需阐明。刘刚等[13]在我国东北地区捕捉棕背鼠,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两株病毒序列fushun28和fusong48,与genbank上的序列比较,确定为两株puuv新毒株。同时,在对多种动物进行hv检测中发现中国有73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hv。这些病毒可能受到宿主动物及地理生态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并没有广泛流行,或已有流行但现在的分型方法未能检测到[14]。
1.3.2 季节性和周期性
姬鼠型hfrs发病高峰季节在秋冬之间(10月~次年1月),家鼠型hfrs则在春夏之间(3~6月),3种类型疫区hfrs发病高峰期亦因之表现有明显不同,混合型疫区的流行季节具有两型hfrs的特点,两型hfrs中占优势一型的季节表现亦较明显。本病在我国南北不同地区同型hfrs的发病季节分布上亦有所不同。hfrs发病的明显季节性决定于其两种主要宿主鼠种的繁殖及活动的明显季节性,及其生活习性的明显不同;自然因素(如洪涝灾害等)及社会因素(如战争、兴修水利等)对宿主动物数量、活动及人群经济生活的影响而影响hfrs发病数量,亦会造成hfrs发病季节的波动[15~16]。
1.3.3 人群分布
分布特征为:男性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约占2/3左右,16~60岁年龄组人群占发病数的90%左右,农民发病占80%左右。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发病人群分布有明显不同:家鼠型hfrs发病性别、年龄及职业的差别较小,这与不同人群在居民区及其周围与主要宿主褐家鼠接触机会和与主要在野外活动的黑线姬鼠不同有关。
1.4 易感性
本病隐性感染率很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hv具有较普遍的易感性,在姬鼠型疫区尤其如此。感染率高低主要由于不同人群活动场所、范围及与鼠类传染源接触机会不同有关。家鼠型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8%~20%)明显大于姬鼠型疫区(1%~5%)。混合型疫区介乎两者之间(视两型所占比率不同又有所不同)。姬鼠型和混合型疫区人群男性隐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家鼠型疫区则女性可高于男性;姬鼠型疫区16~45岁组最高,而家鼠型疫区则以36岁以上最高,0~15岁亦有较多的感染。农民隐性感染率最高,其次为中小学生。
2 防病策略
2.1 组织实施
本病复杂多变的流行因素决定其预防控制的复杂艰巨性,必须采取长期、连续不断的预防措施。
(1)制定全国性的防治规划,提出对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疫区控制目标和措施要求,对重发病区需制定相应的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总结并上报至卫生部。
(2)卫生部每年组织专家组到几个高发病疫区考察,并向卫生部提出报告和建议。
(3)卫生部定期召开小型出血热防治工作会议或现场会,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逐级举办培训班,学习、贯彻“防治规划”、“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学习新的诊断、监测技术。
2.2 加强疫情监测
搞好对疫区人、鼠间疫情动态、流行因素及发展趋势监测,主要是传播途径及感染场所,疫区类型变化和主要疫源地变动趋势的监测。对防治措施效果进行研究评价。在掌握流行动态、流行因素的基础上,开展对疫情的预测预报[17]。
2.3 灭鼠策略
(1)灭鼠防鼠一直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18],须将鼠密度控制到1%的指标较难实现。为此应首先抓防鼠,在搞好防鼠的基础上,抓好重点地区的灭鼠工作(居民区及其周围,场院等主要感染场所)[19]。(2)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健康教育工作,改进建筑物防鼠设施和食物防鼠。(3)逐步建立适合当前体制的、高效率、高效益的疫区灭鼠的领导、组织和管理体制。(4)将特别贫困地区的灭鼠防鼠与扶贫措施结合起来。(5)组织专业灭鼠队灭鼠,解决好对专业灭鼠队的酬金。(6)抓好初春和流行开始前一个月的灭鼠工作,以消灭越冬母鼠和孕鼠,为全年灭鼠打好基础。(7)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大力抓好生态灭鼠。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可先把重点放在防鼠、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上。
2.4 预防接种策略
鉴于hfrs疫苗是安全、有效的[20],在防治工作中应在重点疫区和高危人群中推广疫苗接种[21],对发病率在100/10万以上的乡镇、500/10万以上的村,要以村、屯为单位,全面实施hfrs疫苗接种,接种率达到应接种人口的70%以上。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的改善,保健意识的增强和人们普遍接受免疫,hfrs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必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突发鼠疫应急预案(精选篇3)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防控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由鼠类主要携带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市报告EHF病例发病疫情出现反复,2011年发病数为近10年来最高,达到74例,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本文分析了2005~2015年湘潭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病学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EHF疫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报告资料及EHF病例的个案调查表信息;人口资料来于湘潭市统计年鉴。
1.2方法 由专人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核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2结果
2.1流行概况 2005年~2015年湘潭市共报告EHF病例475例,年均发病率1.51/10万,死亡3例,年均病死率为0.63%,2005年~2011年湘潭市发病率成上升趋势,2011年以后,EHF疫情开始下降。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2.69/10万,为近10年最高。
2.2时间分布 EHF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呈现双峰一谷,11月~次年1月份出现一个发病大高峰,共194例,占发病总数的40.84%;4~6月份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136例,占发病总数的28.63%
2.3地区分布 全市79个街道/乡镇中,有74个社区/乡镇报告了EHF病例,病例覆盖率93.67%,其中石潭镇、花石镇、射埠镇、易俗河镇、梅林镇、姜畲镇、荷塘乡、排头乡、云湖桥镇、谭家山等10个乡镇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共报告235例,占49.47%。
2.4人群分布 475例病例中,发病年龄7岁~82岁,以青壮年劳动人群为主,30~64岁发病人数369例,占77.68%。男性占74.95%(356/475),发病率为2.20/10万,女性占25.05%(119/475),发病率为0.71/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6.00,P
2.5血清学检测情况 报告的475例中,其中经实验室确诊的有303例,即采用金标试剂快速检测EHF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仅占63.79%。
2.6疫苗接种情况 对453例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其中明确接种了EHF疫苗6例,仅占1.32%;免疫史不详的为14例,占3.09%;明确未接种433例,占95.58%。
3讨论
2005年~2015年湘潭市EHF年均发病率为1.51/10万,在1/10万以上,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湘潭市EHF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发病,11月~次年1月为一个发病大高峰,4~6月份为一个小高峰,提示湘潭市属于野鼠型和家鼠型并存的混合型,冬季峰高于春季峰,主要以野鼠型为主[1-2]。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湖南省其他地区监测情况一致[3-4],主要原因可能是该人群参加田间劳动和从事野外工作多有密切关系。地区分布来看,EHF发病具有较明显的聚焦性分布现象,发病主要集中在石潭镇、花石镇、射埠镇等10个乡镇,占49.47%。
EHF抗体检出率是63.79%(303/475),EHF有一些非典型的临床表现病例,而病毒IgM抗体发病1~3 d即可检出[5]。因此积极开展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可及时确诊病例,减少漏诊、误诊,在治疗中依据实验室的结果实施“三早一就”治疗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从发病人群的接种疫苗来看,95.54%明确无疫苗接种史,没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针对目前的流行特征,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①灭鼠工作是预防EHF的综合性措施之一[6],在发病高峰,尤其在秋末冬初季节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等优势鼠种灭鼠工作。②在田间劳动或野外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留意老鼠出没的痕迹,尽量避免与鼠类排泄物或分泌物接触。③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免疫效果较好,保护率可高达100.00%[7]。可以在历年发病较高的乡镇,对30~64岁高危人群开展EHF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减少病例的发生。④加强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⑤结合湘潭市正在建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采取以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突发鼠疫应急预案(精选篇4)
根据《____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结合《__县鼠害联防工作计划》要求,__县____年的鼠害联防工作,在县委、政府及各乡镇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以灭鼠、爱国卫生、鼠疫监测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鼠疫“三报”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
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现将__县____年鼠害联防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鼠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随着全球鼠疫死灰复燃,我县部分乡(镇)的鼠疫疫情处于活跃时期,且来势凶猛,态势十分严峻。我县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鼠疫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对鼠疫防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本地区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职责,将鼠疫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按照《____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____省鼠疫防治联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鼠害联防组织,完善网络机制,截止到____月全县鼠害联防组织领导共有166人,办公室人数52人,技术组77人,灭鼠责任人501人,为我县鼠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09年县政府召开了四次鼠害联防工作会议、二次鼠害联防工作反馈会。在年初举行的总结会上表彰了08年的先进,安排部署了09年鼠害联防工作,下发了____年鼠害联防工作计划;安排鼠害联防经费1万元,用于开展灭鼠和鼠情鼠疫监测工作。同时,县人民政府与十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并将鼠害联防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并要求卫生、农业、粮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二)截止____月,全县499个自然村,已配有专(兼)职灭鼠员的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100%;每10—15户有一名灭鼠员的自然村占全县总数的100%,达到2031人。全县十个乡(镇)共有10个乡(镇)级联防组织,有52个行政村级联防组织,499个自然村级灭鼠负责人,联防覆盖面达到了100%。
(三)____县鼠防办下乡督促检查5次,从根本上保证了鼠害联防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措施、有经费,使我县的鼠害联防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全民除“四害”的良好局面,城乡各族人民对鼠防工作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一)认真组织灭鼠,控制鼠害
鼠害联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大规模群众性灭鼠是鼠害联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达到“灭鼠保粮、灭鼠防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创造文明、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鼠害联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一灭三保”和“鼠情三报”,普及鼠防知识。县鼠害联防办根据州鼠害联防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深入开展除“四害”、“灭鼠保粮、灭鼠防病”和环境卫生治理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在县鼠害联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卫生、农业、粮食等相关部门配合密切,对灭鼠技术人员进行逐级培训,严格要求做到:“三个到位”(经费、人员、药品)和“五统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灭鼠时间、统一配制毒饵、统一毒饵投放、统一督促检查)。____年共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4次,投放毒谷20吨、溴敌隆杀鼠剂20件、都灭20件。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控意识
1、____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县共召开各级各类动员会100次;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1424人次;印发宣传材料12种共10850份,出黑板报、报刊宣传栏99期、进行电影、电视录相宣传37次,有线广播719次,直接受教育140893人次。
2、09年全县范围内共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活动,集中治理了居民生活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食品加工、河道等地的卫生死角,填平废弃不用的坑塘沟渠;清理乱堆乱放、乱挂乱摆、乱贴乱画;治理生活垃圾乱丢乱倒等问题,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出动车辆600辆次,人员45244人次,清除各类四害孳生地20000余处、卫生死角1200余处、各类招贴5000余张、垃圾近百吨、环境消杀83198平方米、消毒水井50口、公厕30座;灭鼠5万余只,有效降低了我县的鼠密度。
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灭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指标:
1、全年群众共集资2万多元,集粮17059公斤;投放毒饵20780公斤,灭鼠农户30285户,覆盖率达100%;
2、农村坝区室内灭鼠前鼠密度为2.34%,灭后鼠密度0.22%,灭鼠率90.7%;山区室内灭前鼠密度2.6%,灭后鼠密度0.36%,灭鼠率达86.2%;农村室内平均灭效88.3%;
3、坝区菜园地灭前鼠密度7.18%,灭后鼠密度0.92%,灭鼠率达86.9%;山区菜园地灭前
鼠密度7.44%,灭后鼠密度1.19%,灭鼠率达84%,菜园地平均灭效达到85.4%;
4、全县农田栽种总面积10.8万亩,农田发生鼠害面积9.3万亩,农田防鼠面积10万亩,占总面积的107.1%;坝区农田灭前鼠密度8%,灭后鼠密度1.4%,灭鼠率82.5%;山区农田灭前鼠密度8.1%,灭后鼠密度1.5%,灭鼠率81.5%;农田平均灭效达82%。
5、目前我县在农田灭鼠防治工作中,主要以药物为主,协调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技术。为做好农田保苗,广大农户普遍使用地膜围秧防鼠技术,减少害鼠对秧苗的为害,全年灭鼠5万余只,为国家挽回粮食287吨,折合人民币23.9万元,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和农田鼠情测报工作
(一)鼠疫疫情监测和农田鼠情测报是“灭鼠防病、灭鼠保粮”工作的触角和视觉,是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县鼠防办要求疾控中心认真按照《鼠疫全国重点监测试行方案》和《____省鼠疫监测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实际,抓好《自死鼠报告及零报告制度》工作,扎实开展鼠疫监测工作,设立固定监测点,前后监测45个点(次),覆盖面达10个乡镇。1-12月布放有效鼠笼(夹)5324夹次,获鼠176只,室内平均鼠密度为0.85%,室外平均鼠密度为1.96%。完成鼠疫血清学检验368份,均为阴性。染蚤鼠数为172只,染蚤率49%。蚤总数143匹,动物昆虫检验均为阴性。鼠疫零报告应报告84旬,实报72旬,报告率为85.72%.
(二)农业植保部门定点开展农田鼠情测报工作,全年共设置鼠夹3600夹(次),有效夹3578夹(次),共捕鼠50只。平均鼠密度为1.4%。其中黄胸鼠捕获40只,占捕鼠总数的80%,卡氏小鼠捕获10只,占捕鼠总数的20%,全年田间种群数量出现一次高峰期,为今年的10月,鼠密度为3.03%,12月为低谷期,鼠密度为0。根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今年农田鼠害为中等发生。
四、加强防鼠设施建设,狠抓综合治理
粮食部门在鼠害联防工作中,积极开展“四无粮仓”活动,定期检查粮库,不断改善仓储条件,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全县国有企业在用仓库7幢,全部实现“四无粮仓”。共有粮食库存4103吨(混合粮),均达到“一符四无”粮食标准,“一符四无”粮食占总库存的100%。全县农村共有粮仓30285户,占全县农户的99%;达到防鼠粮仓农户的有27740户,占粮仓总数的92%。
五、做好预防性灭蚤防治监测工作
开展预防性灭蚤工作是切断鼠疫传播途径,保护生命健康的最主要措施,是鼠疫防治工作的核心。____年,我县应灭蚤行政村52个,应灭蚤自然村499个,应灭蚤户数30285户,实灭蚤自然村499个,实灭蚤户数30000户,自然村灭蚤覆盖率达100%。全年共投放粘蚤纸21000张,获蚤1107匹,全年游离蚤指数为4.65%。
六、做好灭鼠防鼠巩固工作
县鼠害联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灭鼠防鼠巩固工作,在全县设立了综合防治试点村10个,覆盖全县10个乡镇,占总村数的100%;卫生和农业部门按时开展了居民区和农田鼠情监测,今年52个村委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08次,治理环境占总村数的100%。食品行业、饲料加工、养殖厂等特殊环境单位均设有毒饵盒。
七、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县____年鼠害联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州卫生部门及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县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以灭鼠为重点的鼠疫监测防治任务,认真落实鼠疫“三报”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鼠疫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一是鼠疫防治工作人员不足,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有监测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时期鼠防工作的需要。三是灭鼠方法单一。目前主要限于开展药物灭鼠,虽然近年农村出现了群众积极养猫灭鼠的好现象,但覆盖面太小,形不成大气候,影响了灭鼠的面积和灭鼠效果的巩固。四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宣传工作不够广泛深入,群众对鼠类危害及鼠疫防治的认识不到位,社会性灭鼠工作开展不够广泛。五是由于我县多年来未发生鼠疫,多数临床医务人员不熟悉鼠疫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疫情报告、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现场控制等预防控制措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又增加了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因此,难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鼠疫在本地区出现并造成传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六是经费不足。今年州政府给我县确定的指标是3万元,而我县财政下拨却只有1万元,达不到责任书的要求,也给我县工作实际带来很大的困难。
八、今后的工作任务
(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思路。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的原则。在省、州、县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鼠疫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投入,不断加大对鼠疫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保证鼠疫控制工作必需的经费和装备,确保鼠疫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完善鼠疫控制工作的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鼠疫防治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
(三)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力普及“三不”(不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和“三报”(报告病死獭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原因不明高热和急死病人)等鼠疫防治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和鼓励疫区群众开展经常性的灭鼠灭蚤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素质,主动参与鼠疫防治工作。
(四)开展临床医务人员鼠疫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加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和鼠防队伍素质。
突发鼠疫应急预案(精选篇5)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鼠疫防治工作各项措施,建立、完善鼠疫防治监测体系和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鼠疫防治工作运行机制,有效预防、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保障我县经济建设与社会稳步发展。
到__年底,制定完善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单位鼠疫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对乡镇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生医务人员进行一次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开展鼠疫防治宣传活动,群众“三不”(不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和“三报”(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原因不明高热和急死病人)意识得到增强。
到2008年底,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鼠疫防治知识培训率达到70%以上。
到2010年底,初步建成全县鼠疫防治工作管理和监测体系,形成比较规范的鼠疫防治长效机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点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工作条件和应急装备得到较大改善;全县医疗卫生人员的鼠疫防治意识明显增强,生物安全意识显著提高;群众鼠疫防范意识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格局;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报告和扑灭动物间疫情。一旦发生人间疫情,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
二、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依法开展鼠疫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加强部门协调,依法开展鼠疫防控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和《四川省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__年-2010年)》及有关文件精神;强化政府职责,把鼠疫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确保鼠疫预防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以动物鼠疫监测、疫源地灭鼠灭蚤和宣传教育等为主要防控策略,依法开展鼠疫防控工作。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制定完善鼠疫应急预案,落实应急队伍、技术力量和应急物资储备;积极组织开展医务人员鼠疫等急性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以及治疗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治水平和生物安全意识;落实首诊医师责任制,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鼠疫突发疫情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加强鼠疫防治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引入快速检测技术和装备,提高鼠疫监测、防治能力。
(三)广泛宣传,大力普及鼠疫防治知识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力普及“三不”、“三报”等鼠疫防治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和鼓励群众开展灭鼠灭蚤活动,主动参与鼠疫防治工作。
(四)加强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鼠疫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并按照要求,加强鼠疫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到位。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
l、成立县鼠疫预防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的鼠疫预防与控制工作;发生疫情时,组织、指挥、协调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县卫生局),具体处理日常工作。
2、成立县鼠疫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导组:负责鼠疫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疫情资料评估、防治策略的研究和起草;组织专业培训;对各地工作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发生疫情时,及时向领导小组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疫区处理意见和建议。
(二)明确职责
预防与控制鼠疫,需要各部门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互通信息,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相关部门主要职责:
县卫生局:协调全县鼠疫防控工作,具体承担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各项鼠疫防治工作,并进行督导、检查。
县发改委:将鼠疫防控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规划。
县经委:按照卫生部门提出的防治鼠疫所需医药用品具体要求和财政部门的资金安排,做好医药储备工作。疫情发生时,按照疫区需要,及时组织调运预防、控制和治疗鼠疫以及杀虫灭鼠消毒等药品和器械;及时组织调运疫区人民生产、生活必要物资。
县财政局:根据鼠疫防控工作需要,对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监测、防控和疫情处理给予经费补助,并对鼠疫防治工作所需经费落实、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县交通局、辖区内火车站:负责交通运输企业和关口实施鼠疫防控措施的行业管理工作;组织优先运送疫情处理人员、药品和器械;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安全运送生物标本和菌株。
县农业局、县爱卫会、县林业局、县畜牧局:依照各自的职责分别组织做好动物鼠疫疫情监测、生物安全、灭鼠、疫区动物防疫监督监测等工作。
县公安局:协助做好鼠疫疫区封锁,加强疫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县药监局: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用品质量监督,确保用药安全。
县旅游局:认真做好旅游团队防范鼠疫知识的宣传工作;在鼠疫流行季节,避免组织到鼠疫流行地区进行旅游;在鼠疫疫源地区,发现原因不明发热及疑似鼠疫病人,要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三)目标管理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鼠疫防治工作,充分认识鼠疫的严重危害和影响,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把鼠疫防治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建立各级工作责任制,各部门分工负责,将目标、措施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四)人员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鼠疫防治应急队伍建设,根据鼠疫防控工作的需要,落实防治、监测人员,并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防治能力。
(五)经费保障
逐步加大灭鼠和鼠疫防治专项经费的投入,确保鼠疫防治、常规监测、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督导检查
县鼠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对各地落实防控措施进行检查、督导及评估,并适时组织鼠疫防控演练。
(七)信息反馈
县鼠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安排部署工作,并定期以疫情通报或鼠疫防治工作简报等形式向县政府、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和向县鼠疫预防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报鼠疫疫情、监测信息及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