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

| 新华

心得要写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包括思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好的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供大家参考。

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篇1

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83年前南京惨案中30万死难者的亡灵,唤起14亿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整个公祭过程庄严肃穆,引领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回顾,振奋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憧憬。

看了公祭过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边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太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了,今天这样的大型活动,他们是不会自觉观看的,甚至说,既是看了对他们触动也不会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胡说,但我还是想说说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基本上是生下来就与父母分离,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这些隔代抚养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观念,无集体意识,一切唯我独尊,根本谈不上爱家爱国。等到入学之后,学生从一年级就被灌输分数观念,学校引导着学生围绕着分数转,什么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根本没有教师教;一些学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课本扔在后勤处,过一段当做废品卖掉。学生们从来没有唱过国歌,参加过升旗仪式,你看到的五星红旗是校长随便叫个学生拉起来的。不少学生上初中了,还不会左右转,不会唱国歌,更不懂什么历史、国情。

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祖国的来历,就能唱国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校应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当做第一要事抓,培养学生的家庭、集体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处处想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篇2

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参加南京_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77年前南京_惨案中30万死难者的亡灵,唤起13亿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整个公祭过程庄严肃穆,引领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回顾,振奋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憧憬。

看了公祭过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边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太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了,今天这样的大型活动,他们是不会自觉观看的,甚至说,既是看了对他们触动也不会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胡说,但我还是想说说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基本上是生下来就与父母分离,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这些隔代抚养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观念,无集体意识,一切唯我独尊,根本谈不上爱家爱国。等到入学之后,学生从一年级就被灌输分数观念,学校引导着学生围绕着分数转,什么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根本没有教师教;一些学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课本扔在后勤处,过一段当做废品卖掉。学生们从来没有唱过国歌,参加过升旗仪式,你看到的五星红旗是校长随便叫个学生拉起来的。不少学生上初中了,还不会左右转,不会唱国歌,更不懂什么历史、国情。

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祖国的来历,就能唱国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校应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当做第一要事抓,培养学生的家庭、集体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处处想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篇3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上午十点,冠县育才双语学校全体师生在操场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育才双语学校校长裴永模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他剖析了历史,指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会议由政教校长孟献刚主持。

活动中全体师生共同举起右拳宣誓“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把活动推向高潮,对大家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到77年前南京同胞水深火热般的痛苦生活,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同时也教育师生奋发向上,努力工作学习,珍惜当下美好幸福的生活!

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篇4

为进一步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确保20__年烈士公祭日公祭活动能在庄严、安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开展,__区民政局提前部署,多举措为20__年烈士公祭日公祭活动做准备。

一是成立20__年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监督、落实的工作专班,全力以赴保障烈士公祭活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建立健全烈士公祭活动安全工作责任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办法,对园内安全隐患进行“清零”,确保活动安全到位;

三是组织人员对园内的白色垃圾、枯叶、杂草等进行全面清理,并对过于茂盛的植被进行修剪,确保园内环境得到全方位整治;

四是为抓好活动保障工作的落实,由烈士陵园管理所建立了活动值班报告制度,确保如遇突发情况,能有值班人员及时上报信息;

五是全力做好烈士公祭活动保障和服务分工工作,切实为公祭活动的顺利举行作好积极准备。

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篇5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需要仪式,也需要载体。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日等纪念日的设立,就搭建了这样的载体,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缅怀遇难人民,致敬烈士英雄,让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烈永远受到后来者的缅怀和敬仰。每一个纪念日的背后,都是铭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光辉历史,挺立在民族身躯里的不屈脊梁,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源源动力。每一个纪念日的到来,都是一次圣洁的悼念,一次记忆的唤醒,更是一次国民意志的激励。设立纪念日,并不意味着仅仅把纪念局限在某一天,而是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却纪念,就像春节团聚、清明祭祖一样,一代代人的传承,积淀下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接续使命。铭记英烈,同样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却的历史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日犹如一座丰碑,树立在每一个人心中,时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纪念日也是一座灯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提醒人们唯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对英烈精神最好的弘扬,对英烈遗志最好的继承,对英烈遗愿最好的反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和平年代,我们虽然远离了战火与硝烟,不需要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却时刻面临着信仰与理想的考验,面临着时代与变革的考验。因此,和平年代依然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的大无畏和甘愿牺牲精神来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激发他们奋发有为的爱国欲望,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邓稼先、黄大年、王成龙等一批批榜样的涌现,就是革命英烈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传承和体现,他们是英雄烈士的“新时代版本”,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楷模的力量。对他们的认同,就是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可;对他们的弘扬,就是对伟大精神和正能量的颂扬。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熔铸信仰与传承精神,就是给自己以自尊、给民族以自信、给国家以尊严。

国家公祭日体会心得篇6

“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历史之痛,不因时光冲刷而从记忆中消逝。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13亿人民的共同哀思,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缅怀在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这是对生命尊严的隆重祭奠,也是对人类正义的郑重宣示。今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以国之名向昨天的苦难和明天的梦想立下铮铮誓言:生,则永志不忘。

历史之殇,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中,南京大屠杀以持续时间之长、杀戮人数之多、动用手段之残忍震惊世界。正是这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最后的吼声”:死,则撼天动地。

生死之间,蕴含历史的深刻启示。77载光阴流转,隐不去南京城中哀鸿遍地的惨痛,荡不尽浩浩长江鲜红的血痕。当贫弱的国家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枪口前,最为宝贵神圣的生命或是痛苦的死或是屈辱的生,成为1937年寒冬南京百姓无可逃脱的命运,也成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抗争。这存亡之际最为痛楚的觉醒,激发出中华民族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伟大力量,开启了从沉沦到觉醒的历史转折,在血与火的顽强抗争中铸就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辉煌。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共同灾难,“不是我们‘愿意’记住什么,而是我们‘有道德责任’记住什么”。30万死难者,不是一个冰冷无情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名字、有家庭、有梦想的鲜活生命,而这一切美好都在屠杀中瞬间陨灭。这是逝者之哀、国家之痛,更是人类之劫、文明之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二战期间惨遭法西斯屠杀的人们一起,理应被全人类永远铭记。正是他们的死难,让世人认清了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反人类的罪恶本质,看到了侵略战争带给受害国的巨大灾难。唯有时刻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从历史中获得镜鉴和指引,更加坚定地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穿越世界大战的硝烟,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浩荡潮流。然而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捍卫真相就是捍卫正义。搜集并珍藏这些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是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情告慰,亦是对妄图否认暴行、亵渎历史者的严正警告。

好战者必亡,自强者自立。在实现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风雨历程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伤痛,终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奋斗赢得民族的尊严与荣光。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历史的创伤仍在隐隐作痛,提醒我们曾经饱受的深重苦难;放眼神州,沧桑巨变,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迈向奋斗目标。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并将继续在13亿多人民的砥砺奋进中深刻改变。

30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