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工作心得感悟
写心得可以帮助人们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记者工作心得感悟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记者工作心得感悟有用。
记者工作心得感悟篇1
2021年8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记者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编辑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习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习中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 ,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报社特意打印了份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采访本、笔是最基本的了,然后我因为没有录音笔,就只好用MP4代替,虽然录音的质量差点,但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可以有证可查。不然,有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U盘也是必备的,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从相关地方拷贝过来,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和打字的麻烦。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二 ,知识面要广。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上次“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研讨会”在龙岩市举行,而我之前对“定光古佛”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看点书,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记者实习心得实习报告 实习总结
第三,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第四, 身体要好。作为新闻工作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上次恰逢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和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开幕,事情很多很杂,经常要东奔西跑,加上下点小雨,我就感冒了,很难受,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闽西日报社的程主任、刘主任,感谢带我的记者部的各位老师。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我的这次实习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记者工作心得感悟篇2
这个寒假,我经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拿起话筒,第一次采访别人,第一次面对镜头......这期间有欢笑有泪水,让我学到什么是责任,怎么样去拒绝诱惑。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记者这一行业更加热爱。
记得我站在电视台大门口时,心里十分忐忑。看到“盱眙县广播电视台”这几个大字时,心里更是增添了几分莫名的紧张感。随后我便被安排到了民生部的《民生面对面》栏目。刚到这个集体时,我处处小心翼翼,每天早晨都会主动地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地争取机会跟老师出去采访。慢慢的也觉得这个集体接纳了我,而我也渐渐地发现这是一个比较活泼的集体,这让我退去了压抑感和畏惧。
实习前两个星期,跑了很多乡镇,而我的工作每天都是举话筒,帮拿摄像机,看老师怎么采访,打扫卫生。刚开始很兴奋,认为自己举着话筒就很了不起。但时间久了,每天重复一样的事情,这让我很是觉得枯燥无味。在心里默默地想着:是不是老师觉得我没有能力,只能做这样的事,或者是他们缺的只是一个助理或一个打杂的。这些想法不停地在我脑子里浮现,让我有点看不起自己。很是难受,很想哭。而更让我觉得厌烦的是每天结束采访还要写一篇总结,要写出自己今天的得失,然后交给老师。每次我都是应付的写着,而带我出去的老师总会在小结后面写上我今天的表现和需要改正的地方,他写的内容有时比我的小结还多,这不禁让我觉得很羞愧,也很感动。原来这些天是让我用眼去看用心去记,原来老师在很用心的教我怎么去采访,原来老师认为我很有潜力,原来这两个星期并不是一无所获。懂得了这些,我对老师们充满了感谢之心。也在心里默默的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做的更好,不让老师们失望。
这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我偷偷地想着,不知道是哪个单位要搞活动还是哪里发生了纠纷或是谁又在举报爆料。果不其然,是纠纷电话。我立马拿起采访本、笔和话筒说我要去。就这样我跟着老师开车去了。行车途中,老师突然对我说:“学习了两个星期了,让我看看你的成果如何,今天你就出个现场,可以吧?”听到这句话我的脑袋瞬间空白了,没想到证明自己的机会来的这么快,我赶紧激动地点头说可以。老师又补充道:“不管场面怎样,你都要有比它还强大的气场去hold住它。你也想想平时老师们是怎么采访的。”我点头表示知道,并在心里酝酿着。
到了现场,场面比我想象中的要混乱许多。110工作人员也在场。我深呼吸然后走向人群。双方当事人你一句我一句,让我有点招架不住,我想着老师平时采访的样子,一步一步进行:问是谁打的电话,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现在有什么结果。期间我也不停地安抚双方的情绪,让他们冷静点。原来是小区业主请民工给他装玻璃,民工作业完要走的时候,小区保安向其收取20元,并称为“保护费”,而民工却不愿给保安20元,小区保安就把民工手扶车的唯一出路给堵起来。听完民工激烈的诉说,我也觉得小区保安欺人太甚,有些义愤填膺。此时,老师提醒我:“不要只听一面之词,看看小区保安怎么说。”我又把话筒转向保安,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保安又是另一种说法:“他们不听指挥乱施工,怕他们会破坏东西,所以为了保护其他业主的东西才收取的费用。”看着他们继续争吵,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力量好渺小,大家都各说各有理,而我现在唯一能分辨出的就是www.fdcew.com保安是没有权利收取这个费用的。我望向老师,老师在不停的记录着,又提醒我去找一下有没有目击者。我又找到小区的住户,说以前有人在这里施工,破坏了东西,最后是物业赔的钱,这些民工以为来施工就是老大,有点不讲理。然后老师又进行了调解,对保安说乱收费是不合法的,小区保安也意识到了不对,就没有再要求收钱,但也向民工提出了要求,以后在这里施工必须听从指挥,若有损坏必须负责。民工也同意了协调结果。事情变告一段落。
我放下话筒的那一刻才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面对镜头,而我在采访时却全然不知。我想如果我在意的是镜头而不是投入这件事中,我肯定是很紧张的。而现实情况是,我的忘记自己在采访,忘记了镜头。走的时候,民工和保安都向我们说了谢谢,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件好事,而老师也表扬的对我说:“做的不错,完全不像第一次出镜的,继续努力好好干。”我偷偷地笑了,因为如果不是我融入了这个混乱的场面,说不定我面对镜头时会语塞。
当我们刚走到小区门口时,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把我们拦住了。说负责人希望我们到办公室谈谈。老师当时就拒绝了。我一头雾水也跟着老师一起拒绝。但我们还是被“盛情”的请了进去。然后负责人就简单的介绍了自己,果然很有来头。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被“请”了进来,她是希望我们不要播,怕影响小区的声誉,怕剩下的几期房子因为这些原因而销售不好。老师一口拒绝了她的要求,然后又推辞说要回去赶着写稿,负责人又套近乎的说:“要不我们去吃个饭?”老师拜拜手说不了不了。负责人意识到谈判无果就说:“那我就找你们台长吧。”就这样我被老师拉了出来,老师出来们就气愤的说:“要是都听你们这些人的,我们还做不做新闻。”
在车上,我一直想着老师的话。的确,我们不能被权和钱吞没。作为记者,应该要学会拒绝诱惑。
回到家,等着《民生面对面》的播放。果然我第一次出镜的新闻没有被禁,我很开心,屏幕上的自己很淡定,问的问题也恰到好处突然很有成就感。这一天我学会了好多。
实习不仅能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还能让自己成长。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责任,第二就是懂得拒绝。这次的实习让我体会到做记者的不易,也让我更了解记者这一行业,同时也让我更坚定做一名出色记者的心。我相信新闻是找寻真相的过程,我也相信只有有担当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在这一期间,不仅锻炼了我的口才,还学会了遇事从容。
这,便是我的寒假收获与成长。
记者工作心得感悟篇3
去年记者节,是因为一个报道没有出来而有感慨,今年的记者节是因为一条祝贺短信而记得,当然,今年记者节也是碰巧,刚刚也有自己一个专题报道出来了,但因为是关于----副主席之死的,所以一上午领导来电话,还是搞得人有点担心,生怕触及政治,可说,记者节,不是记得是媒体同业者的一个节日,更多是让我们记得,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感慨在当下的这个环境里,媒体的生存,媒体从业者的发展。
记者,是一个让人荣耀的称谓吗?但在体制内,很多人都自谓是记者民工,在社会上又出现封口费一事,真真又是让人感觉有点自甘堕落。记得研究生毕业那会,虽然有很多机会,但作为导师五个弟子的唯一一个去了媒体的我来说,是对自己一个信念的坚持,还是对老师的一个安慰呢!至今,或许我不是最好的,但在于学新闻的,难道理想不是做一个优秀的记者吗?理想与现实,考虑眼前利益,其实也着眼于发展前途。
做记者,不仅在于外部环境,同时也在于媒体自身的环境。面对利益诱惑,面对阻扰,面对重重的探访真相的困难,作为一个有想法,有坚持的记者,或许我们都可以克服,但如果再加上自身的环境,我们所寄生的媒体环境也是一点都不理想,那我们,工作是否就真是就为了谋生呢?在我身边,在我的同行圈里,我感觉,除了养家糊口,大部分人心底里其实都还是有些精神寄托的,这一点精神寄托,不仅在于我们在探寻真相,报道老百姓关心的新闻或是满足老百姓的娱乐享受,更实际的,其实还在于我们其实可以帮助到人,我们有一种工作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心里,来自尊重,来自于社会及人们对记者的期望。所以,话说回来,记者行业,这个行业是有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但如果在整个社会舆论环境,生存环境变得更糟糕的情况下,我们的坚守,难道就是能超脱现实的吗?
在对记者有太多寄托、太多期望的同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对于民众的人心呢?每一个人,除了职业的这个身份之外,每个人也都是社会民众的一员,对家庭,对亲朋戚友,对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我们是否又都保持了一份人心呢?这人心,是人的善意、是人的`爱心、是人的怜悯之心,是人的上进求尊重之心。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有保障,每个人也都希望活得有尊严,所以,对于记者之期望,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自身的担当,记者与民众有区别,但同样,民众也当有自身的要求。民众媒介素养,或许说的是一个专业问题,是公民素养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生活得好一点,都想在保障自己权益方面有公正对待之时,那就不仅需要对记者有要求、有期望,同时也在于每个人都希望记者那样一样希望自己,这样,记者不仅可以做得更有希望和更专业,同时我们大家也都能生活得更好。
希望与失望同在,荣耀与失落同行,记者工作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辛苦,在记者节说记者,不仅在于媒体从业者的要求,同时也在于民众的期望和努力。环境,不单独是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
记者工作心得感悟篇4
新闻发言人是说服者,记者是说服对象。在这个说服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并不是发言人作为说服者可以决定和把握的,但是发言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在可控因素上的胜算,减少在不可控因素上的失误。
1.说服者的因素
说服者的影响力取决于他/她的权威性、可信性和受欢迎程度。
权威性越强,说服效果越好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多位新闻发言人的会上,记者总是喜欢向那些位高权重的主要领导提问,在报道中也更愿意引用他们的话。
增强自己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可以让新闻发言人得到更多人的信服。政府机构、企业集团在设立新闻发言人职位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任用专业程度高、具有专家资格的权威人士。
可信度越高,说服效果越好
说服者的可信度高,会产生比较好的说服效果。说服者要把自己的利益与自己所陈述的问题分开,如果让人认为说服者会从自己所倡导的事情中获益,其可信度将会受到质疑。
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在发言的时候,要多站在人民的角度解释问题、阐释观点,政府政策对人民的好处,从而把自己的利益与自己所陈述的问题分开,让政府和人民贴得更近,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越受欢迎,说服效果越好
如果发言人深受记者们的喜爱,那么他/她的说服效果就会比较好,比较容易让记者们改变态度。国务院总理、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各国记者中的口碑都很好,除了因为他们是国家领导人,权威性和可信度高之外,他们还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深受记者们的喜爱。
什么样的人更受人欢迎呢
首先是漂亮的人。人际交往中存在一种“美貌效应”,外表漂亮的人更容易受人欢迎,更容易获得信任,在说服方面也更有优势。因此,发言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不仅仅是礼貌和尊重,更是为自己赢得信任的制胜妙招。
其次是有魅力的人。人格魅力强的人,吸引力很强。新闻发言人的言行举止虽然被严格地限制,但是依然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越是有魅力的发言人,越是能够博得媒体的青睐。
第三就是亲切的人。人们往往容易改变态度,使自己与自己相似的群体取得一致。新闻发言人亲切一些,人情味儿多一些,可以缩短与记者的距离感;明确地表示出与记者相同或相似的立场、利益、观点等,也会有助于发言人获得记者的信任。
2.说服信息的因素
说服信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态度差异、信息恐惧感和信息呈现方式。
适度的差异可以增强说服效果
刻板印象是媒体的痼疾,媒体一旦产生偏见,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当发言人所的信息与记者的原有态度有极大差异时,更应小心,不要一次性地给记者太多信息,不仅重点不突出,而且记者也难以接受如此巨大的反差,容易出现歪曲的、质疑的报道。
好的做法是把信息一点一点地喂给记者,可以多次,每次逐步增加补充新的信息,让记者们的态度改变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发言人更要抢先消息,掌握主动权,让记者不得不跟着发言人的信息走,避免产生过大的态度差异。
适度的恐惧可以增强说服效果
新闻发言人一般比较少使用恐惧诉求,因为他们面对的群体——记者——可以说是相当不怕恐惧的一群人,而且是越有恐惧越兴奋的一群人。但记者们也有特别惧怕的事情,那就是得不到信息,得不到信息意味着无法发稿,也就没有工资。发言人可以抓住记者的这一心理,对不合作的记者实施“信息惩罚”,对合作的记者给予“信息奖励”,增强自己在与记者交往中的主动权。
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可以增强说服效果
为记者准备新闻通稿很重要。新闻通稿不是简单发言稿,也不仅是背景资料的介绍,而是发言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新闻稿件,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新闻价值突出。它可以明确地告诉记者,什么信息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帮助记者在复杂的信息中摘取精华。发言人的言谈话语结合新闻通稿的文字力量,会帮助发言人更有效地说服记者。
发言人可以针对不同的记者,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同样的话,既可以在会上说,也可以在面对面的谈话中说,也许说的内容都一样,但是方式不一样,给记者的感觉也会不一样。
3.被说服者的因素
被说服者的人格特性、心情、卷入程度、自身免疫情况和个体差异等,都会影响被说服者对说服信息的接受程度,影响最终的说服效果。
了解说服对象的可说服性
职业的特点决定了记者要保持独立的精神,否则难以担当舆论监督的重任。
因此,新闻发言人不要奢求记者完全被自己说服,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为了力求公正,总是会把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呈现出来,只要他们呈现得比较多的是发言人的观点,那就好了,就说明记者事实上已经对发言人的信息给予了认可。发言人既要充分准备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和观点,也要给记者一些其他的信息,这样听起来比较客观,也符合记者的判断,会增加他们的信任感。
心情愉快的人更容易被说服
有研究表明,心情好的人更容易被说服。如果发言人能够让记者的心情保持愉快,那么将有利于发言人说服记者。幽默的发言人往往能够博得记者的好感,也更容易说服记者。
在__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当年最后一次新闻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提前到场,与每一位参会记者握手寒暄,表示感谢和慰问,让记者们感到十分温暖。这样的举措不仅拉近了发言人与记者的距离,而且非常有助于树立发言人的良好形象,增加发言人的说服力。
巧妙利用卷入程度
卷入程度越深,态度改变越难。这个技巧可以被新闻发言人双重利用。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减少记者的卷入,这样可以降低改变记者态度的难度;如果记者卷入过深,很有可能就不再理会发言人的信息,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调查报道,发言人就失去了主动权。因此发言人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抢先,并持续地向媒体提供信息。
反过来说,当有些事情是新闻发言人希望记者们报道的,可以通过增加记者的卷入程度,让他们有机会丰富自己的报道,可以减少他们的误解,树立正确的态度。国新办、教育部等新闻办公室经常会组织记者团到各地采访,其目的就是提供机会,让记者们深入地去了解事实,增加对某些问题和事件的关注和报道。
避免说服免疫力的产生
过多的预先说服会让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使得说服变得难以进行。频繁使用的招数缺乏变化,也会让被说服者产生逆反心理,抗拒说服。过于强烈的禁止行动也有可能产生反面作用。
作为新闻发言人,切不可用过激的方式限制、阻止记者的采访。记者是吃软不吃硬的,发言人表现得过于强势,记者会更加针锋相对,相反如果表现得稍微弱势一点,可以起到以柔克刚作用。
4.情境因素
有研究发现,当个体对问题了解得很多时,预先警告或暗示被说服者他/她将收到与以往立场相矛盾的信息,会引起抗拒,而当人们对问题了解较少的时候,这种预先警告会有助于态度的改变。
记者工作心得感悟篇5
如今大二的我,错过了去年记者团的招新,有些遗憾,没能早些加入其中,锻炼自己。不过,机会还是有的。今年我很荣幸能通过一次次的筛选,加入到大学生记者团的队伍之中,并开始日常工作。在这几次的工作中,我感觉我学到了一些更真实的道理,一些我们常挂在嘴边,却从未引起心灵撞击的道理。
首先,在听过屈老师的讲座后,我对自己的工作定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文字编辑、摄影记者、工作助理,虽然在我们面试时被考查过自己对所应聘岗位的认识了解,但我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都一样要做好文字编辑、摄影记者、工作记者的相应工作。我们的工作任务没有明显的界限。写稿、拍照、做老师的助理,这些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新成员应该做的事。不要说,我应聘的文字记者就不用拍照片、打扫卫生;摄影记者就不用整理资料、写稿子;工作助理只干杂活就可以。我们,既然如愿进入大学生记者团,就应该放空自己,从零开始,学习各方面知识,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一个职位而做事。
随后,我开始了第一次的值班。由于内心对这份工作的敬畏,我去的都很早。站在走廊中,望着办公室的门,我心里有些欣喜。毕竟,马上就可以行动起来,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真正的开始锻炼自己的能力。终于,快八点时,聂老师来上班,开了办公室的门。我们几个新成员们一进去就赶紧按照之前学姐交代的流程忙了起来:开窗、开饮水机、擦桌子、扫地、拖地……虽说,任务很普通,但能干些实事,我心里还是万分高兴的。总之,简单的杂活,让我真正开始了在记者团的工作之路。活虽简单,但做好就不一定简单了。毕竟,细节决定成败。能把活做细致、做的有效率才是我应该努力的目标。
幸运的是在第二次值班时,碰巧学校有个会议召开,老师让我拿着相机,去拍些会议照片,我感觉自己从中收获不少。因为,我们专业曾学过摄影。拿着单反相机,顿时倍感亲切,我也很兴奋。所召开的会议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报告会。我按照老师交代的,去拍了一些特定内容的照片。之后,我才知道,一个会议的新闻照要拍哪几个地方,怎样用照片宣传活动。而这是我们摄影课所从未涉及到的知识。实战演习确实让人感受到自己真正的水平。当看到拍的那张情景很虚的照片,我很自惭,觉得愧对这一学期的摄影学习了。我要努力的地方确实还有很多。
大体来说,这几次的工作给我带来更实在的感悟是在对新闻稿的学习中。我虽担任了一年的宣传委员,但对于外宣的最初了解却是在学院学生会面试时一位学姐提问有关我外宣的问题,我才知道,“哦,原来还有外宣呀!”。不过随后在记者团,接触到负责外宣的屈老师,浏览老师博客中相关文章,才发现我之前写的稿子原来错误百出,根本不算真正的新闻稿,做不了外宣。原来对写新闻稿挺自信的我,顿时感受到我的稿子原来与真正的新闻稿有如此的高的落差,也更让我认识到应该把自己掏空,重新学习。只有倒掉水的杯子才能盛更多的水。
总之,在我看来,大学生记者团是一个完全靠自己的锻炼平台。不懂的,不会的,不理解的,不明白的,全看自己怎么对待。资历深厚的老师就在眼前,学与不学在于自己。一年的时间,在记者团能学到什么,不看工作种类、工作任务、工作量,看的是你此刻在想什么、干什么、并为之努力了什么。积极主动从来都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行动起来才是真!真正的行动靠自觉、靠信念。我要做的从来都不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一个思想与行动并进的人”。很开心跟大家分享我在大学生记者团的感想,也预祝一年后我们这批记者团里的每个成员都能问心无愧的说,大学生记者团,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我也得到了想象中应得的锻炼!谢谢!
记者工作心得感悟篇6
9月29日,我作为锦州援疆新闻记者,抵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
我是一名90后记者,刚刚踏上新闻路的征程,历史就给了我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深知此次援疆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临行前台领导常宁的一席话依然还在耳畔:“为锦州媒体增光!为自己人生添彩!”面对领导的信任、同事们的目光,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去尽情地展示一个90后记者的青春风采。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仅裕民县总面积就有6220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150余公里。来到裕民,正赶上国庆长假,我利用这个难得的休整机会,恶补有关新疆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相关知识,以便日后的工作和新闻采访。
国庆长假一过,立刻开启了我的工作模式,第一个采访任务是采访锦州援疆医疗队。10月10日,锦州援疆医疗队一行8人来到裕民,他们将要在这里开展为期10天的义诊、巡诊和学术交流活动。我的镜头也跟随他们坐诊裕民县医院、巡诊小白杨哨所、义诊农牧民毡房……第一时间为台里发回了援疆医疗队在裕民最鲜活、最生动的报道。10月11日,我还从千里之外的裕民连线《直播锦州》,那一天2分钟的连线直播,我的声音一直在抖,很不稳定,这绝不是我业务上的瑕疵,而是作为一名记者,幸福感受以一种特殊方式的流露,太激动了……
新疆是个好地方!可我们这些东北人还是有些不适应。裕民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我只能靠不停地饮水,来滋润喉咙。还有饮食,维吾尔族人的饮食特别单调,主要是以馕及牛羊肉为主,蔬菜非常少,不是从小生活在这里很难“吃得惯”。初来乍到,我必须要克服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
其实在裕民,还有一支坚守了5年的锦州援疆队。自2010年辽宁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一批又一批锦州援疆干部来到裕民,一批又一批援疆工程相继完成,让裕民各族群众享受到了援疆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徜徉在裕民大街小巷,锦州“印记”随处可见,裕民县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楼、裕民县人民医院综合楼、裕民县科技馆大楼……清一色的地标性建筑。目前,依然有包括县委副书记、辽宁锦州援疆干部领队朱军在内的 18人援疆队伍工作在裕民,我主要任务就是跟随他们进行新闻采访。
在裕民的日子里,当地淳朴的民俗民风、优美的自然环境、特色的传统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感受最深的还是锦州援疆人“甘于奉献”的援疆精神以及他们为裕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跟随锦州援疆队,下农村、进牧场、走军营、探访生产建设兵团……拍摄了大量反映近年来裕民发展变化的新闻,在锦州电视台、塔城地区电视台和裕民县电视台发稿12篇。应裕民电视台的邀请,我还结合我在大学所学播音专业及工作实践,为裕民电视台的记者、编导们做了一场题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个性创作》的业务讲座,受到了裕民电视同行的广泛赞誉。
在裕民,我还有一个偏得,必须和家乡的亲人们分享一下。我是一名美食节目主持人,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几乎尝遍了锦城所有美食,而这次援疆行,我第一次品尝到了正宗新疆美食,烤囊、烤包子、手抓饭、拉条子、新疆大盘鸡……我还在裕民县宣传部及电视台的协助下,拍摄了两期新疆版的《食客准备》。为了配合节目拍摄,铁日斯布拉克村库尔班大叔一家特意宰杀了一只大肥羊,全村的大婶们都来帮忙,炸包尔萨克、炸散子、做点心、打馕……孩子们也来凑热闹,7个小时的拍摄,全村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弹着冬不拉载歌载舞,热闹劲儿堪比库尔邦节。我也在工作中和库尔班大叔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
能够顺利完成援疆任务,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我的父亲是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母亲则是一位军人,他们没有因援疆工作的辛苦而阻拦我,而是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10月10日,也就是我采访锦州援疆医疗队抵达裕民的那天,我88岁的姥爷突然患病住院,医生下达了病重通知书,为了不影响我的援疆工作,父母一直瞒着我……要知道,由于父母工作忙,我小时候是一直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的,我和姥爷的感情深似海……感谢上苍的眷顾,姥爷的病情目前有所好转,否则将会给我留下终身遗憾。
一个月时间过得真快,转瞬即逝。11月5日,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裕民电视同行浓浓的民族情回到了锦州。这短暂的援疆经历必将影响我一生,援疆让我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更主要的是磨练了意志,有此经历,今后不管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难,援疆精神都会让我去欣然面对。
都说援疆是一段经历、一份骄傲、一种精神。再一次感谢电视台领导的信任,感谢锦州援疆队的关爱,感谢裕民电视台的支持,让我拥有了这段经历、这份骄傲,同时也坚定了这种“甘于奉献”的援疆精神。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裕民这座边陲小城,不知道自己还能否再和裕民“再见”,但可以肯定地说,从2021年的9月29日起,我的心里将会永远拥有裕民!
一段援疆路,一生裕民情!
记者工作心得感悟篇7
一、记者要具备娴熟的现场驾驭能力
娴熟的现场驾驭能力是完成现场报道的必要基础,能力体现在能够从头到尾把握采访的进程,避免被动,争取主动。要做到有效地现场驾驭,记者口述要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记者口述在现场报道中占有相当比重,它是整个报道的血肉,具有衔接、过渡段落和音响的作用。在采录现场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口述首先要围绕主题绘物描景。进入采访现场后,记者要迅速进入状态,注意观察并抓住现场主要特点,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口述,把现场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地刻画出来,让听众了解新闻现场环境气氛和记者所处的位置,以唤起听众经验范围内的记忆储存,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描绘现场时,记者不要将口述完全放在自然风光上,要紧紧围绕新闻事件的主题进行。
二、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
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访方案、报道意图能否顺利实现。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开掘新闻事实的价值,使其报道的思想观点得以具体化、深刻化。因此,在新闻现场,记者的提问要单刀直入,问题要简洁、明确,小而具体,以便于谈话人直接讲出报道所需的内容。这也就要求记者能够从采访中获得的大量新闻背景、新闻事实中理清头绪,抓住中心,选取最能体现新闻主题的某件事、某个人进行采访。在看似简短的采访中,把大量的信息传给听众。
三、现场音响要真实清晰,具有典型性
在选用音响时,无论是主体音响、环境音响还是背景音响,都要注意它的典型性,即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具有现场感的音响。恰当选用现场音响,如现场机器声、敲锣打鼓声……会对听众的听觉形成立体“笼罩”,产生空间感、立体现场感,使现场报道更具有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强烈效应。
由于广播新闻一瞬即逝、过耳不留的线性特点,决定了其既不能像报纸那样用书面语言,也不能用电视的跳跃式语言,而应该是通俗、生动、简洁、优美,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现场播报选择的词语,既要语言生动形象,又要顺口顺耳,让整个新闻更真实、可感、生动。
所以,现场播报所用的语言应该是“为耳朵写话”。这既是对广播语言特点最简要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广播记者最基本的要求。广播新闻口语化总的要求是: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使人一听就明白。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广播稿应是“意思明白通畅的稿件,人家不必花费力气就可以了解,而且决不至于发生误会”。这是我们需要牢牢记住、时时去做的。
广播是听觉艺术,记者的普通话虽不要求像播音员一样字正腔圆,但必须咬字准确,发音清晰,让听众一听就懂。内容方面,记者首先要有话要说,不能张口结舌,不知所云。其次要言之有物,能说到点子上。将受众最想知道的内容一一说到。最后,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准确精辟地说明问题的实质,记者也要尽量破除专业化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语言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