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10篇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怎么写?在生活中,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体会,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1】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不喜欢强大的中国?很多人从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角度来解读。这些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从经济角度分析,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把解释这种心理和行为的钥匙。
马克思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利益的获取。”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先发优势,“快人一步”掌握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即便是欧洲很小的国家,也可以依靠一两种先进技术形成垄断,从而牟取暴利。
九十年代初,有些大学毕业生通过各种关系前往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深造,在饭馆、超市等勤工俭学,每个月薪资1000多美元,堪比国内教授一年收入,使无数人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其实,这就是掌握科技和产业链顶端的国家,最底层国民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国家精英人才还要高。
比如,挖掘隧道的盾构机,售价10多亿,所有后续维保都必须由德国工程师操作,我国要报销差旅费和招待费等所有费用,工时费要按照德国标准计算,并且维修时中方人员不得在场。再比如,C型密封环,这是一种用来防止核泄漏的材料,2015年之前美国对我国实行技术垄断,我国的核电站每年都要花高价进口,美国则可以任意上调价格。所以,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收割全世界的财富。
2008年,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到如今订单超1200台、出厂1000台,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我国研制出第一个金属C型密封环,不仅可以防止核泄漏,还能及时察觉到高温高压所造成的缝隙并及时密封,美国为了市场不被占领,只能被迫降价。
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是核心的根本利益之争,我国的强大会摧毁他们依靠掠夺取得的“财富”。但我们是不可能永远给西方发达国家做廉价劳动力的,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争执。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无所不用其极,设计圈套、发动舆论战、打压中国企业……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将“碳排放”作为遏制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要求控制全球的碳排放总量。这是非常“妙”的一招,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或者相关企业已经搬迁至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以限制碳排放对他们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限制碳排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遵守碳排放的规定,就会在国际舆论上陷入被动,进而受到一系列制裁。
“碳达峰”“碳中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责任和担当,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这就把压力给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最后,美国无奈强行退出了《京都协议书》。
现阶段,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受制于人的情况仍然存在,“卡脖子”的问题亟待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需要我们自己去突破。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树立崇尚科技人才的导向、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瞄准主攻方向,围绕关键领域、“卡脖子”的技术壁垒下足功夫,坚持需求、市场、问题、效果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取得更多“C型密封环”“盾构机”式的成绩,实现从量到质、由点而面的飞跃。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2】
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只有紧紧围绕战略定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力营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根基,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提供人才支撑。
厚植成长沃土,营造良好环境。高水平创新人才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就像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一样。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区域、一个地方大环境好,集聚的人才就多,留下的高手就对,人才成长的就快,在自身领域作出的贡献就大,事业发展就会跟着蒸蒸日上,反之,人才没有良好环境的滋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激发,本地的事业发展会举步维艰。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为高水平人才创造参与竞争的公平机会。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用人观念,进一步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保证人才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化状态。
突出人尽其才,搭建干事平台。若想让高水平创新人才发挥出自身最大潜力,充分彰显才华,就一定要为其提供人尽其才的干事平台,让潜力有地方激发、才华有地方施展、活力有地方迸发。人才只有放在合适的岗位,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发挥最大作用,创造最大价值。实现人才使用效益最大化,必须突出人尽其才,始终坚持以事择人、按岗选才,全面了解人才的工作经历、学习能力、德才实绩、专业特长、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等,通过对人才“学过什么、干了什么、擅长什么”的全面掌握、通盘了解,增强人岗匹配度,力求把最优秀的人才用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也让高水平人才到自己心之向往的舞台上施展。
注重拴心留才,做优人才服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常言道,留人不如留心,留心才能留人。要想让人才心无旁骛地贡献才智、施展才干、创新创业,关键在于贴心服务。倘若只有金梧桐,凤凰即使飞来了,还是会飞走。有些地方留不住高水平人才,归根结底就是服务没有跟上、没有做到位。做优人才服务工作,需要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通过一对一联系、定期谈心、定点交流等方式,认真倾听人才的心声,随时了解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难。聚焦人才最关心的问题,对人才多关心、多支持,切实解决人才面临的事业进步、子女教育、治病就医等现实问题,帮助人才更快转化成果、更好地落实项目、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让人才安心工作、专注事业,最大限度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3】
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大势所趋、题中之义,需打通梗阻、畅通渠道、联通沟壑,做好结合、耦合、契合文章,以贯“通”融“合”之法持续为新质生产力铺路架桥、添翼赋能、保驾护航。
打通梗阻,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结合,为新质生产力开山引道、铺路架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揆诸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必须积极培育人工智能、5G通讯、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区块链、物联网、量子技术、细胞医疗等未来产业,让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前后衔接、有机结合。要坚持需求牵引,将两类产业切实投入城市发展、金融科技、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加快推进从“好玩”到“好用”的跃迁、从“浮光掠影”到“走进现实”的转变,为社会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畅通渠道,使“科技人才”和“创新驱动”相耦合,为新质生产力加薪助燃、添翼赋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我国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必须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首位战略”,持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汇聚新质生产力,要聚焦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痛点难点发力,不断壮大创新金融,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创新领域,切实优化创新环境,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深入开展国际开放合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科技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坚决破“五唯”、立“新标”,加速创新人才汇集,以切实举措支持科技人才勇闯创新“无人区”,形成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氛围导向。
联通沟壑,让“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契合,为新质生产力松绑减负、保驾护航。青山远黛多妩媚,鸟语花香春满园。绿色发展就是要让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契合,就是要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去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振兴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为高效能、高质量,无需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新质生产力奠定了需求基础,提供了光明前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增强新质生产力,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要有序利用、有度应用、有效运用自然资源,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行动指南。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以“三通”促“三合”,下好产业“先手棋”,打出创新“组合拳”,抢占发展“制高点”,让新质生产力奔腾澎湃,为我们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的不竭动能。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4】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精神是第一指导思想。无论何种领域,都需要科技创新精神这个强大的武器来推陈出新,甚至反败为胜。身为党员干部的你,该如何get科技创新精神呢?
首先,要培养创新“土壤”。展望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研制开发取得重大成就、第一枚中国自己设计的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到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导弹和火箭技术的进步、载人航天的成功实现和杂交水稻的研育成功,再到高铁列车、集成电路制造、C919大型客机、高档数控机床、大型船舶制造装备等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每一次取得的成功都在经历着“破土而出”的苦痛,这一切都根植于创新“土壤”,只有将这片“土地”做大做肥,厚积薄发,才能实现科技兴国之宏愿。
其次,要用好创新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每一次的科技创新成就,都凝聚着一代代杰出科学家的责任担当和呕心沥血。倾听钱学森、于敏、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奋斗宣言,不乏爱国、求实、创新、奉献、协同和育人的精神品质,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宣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只有慧眼识才、诚意爱才、大胆用才、雅量容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才能凝聚为圆梦努力奔跑的硬核力量,营造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奋进局面。
再次,要弘扬“抗疫”精神。庚子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心,打赢防疫抗疫攻坚战成为各界最重要的任务,而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中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过程中,教育、办公、医疗、信息共享、金融、城市政务等8大领域充分应用科学技术,更是体现了3大标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应用尽用。当前,疫情席卷全球,将加速国际格局变革,各种不确定因素与日俱增,需要我们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努力增强我们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科技兴国为首要目标,用制度把科技创新固定下来、用机制把科技创新坚持下去,推动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最有利武器!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第__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国家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登上创新创造高峰,才能走向发展高峰。有一支矢志报国、一心为民的科技工作者队伍,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正是有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勇敢地“逆行”,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一线,提出疫情防控的宝贵意见正确措施,才在第一时间为全国人民撑起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科技“保护伞”。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广大科技工作者们仍夜以继日坚守在攻关战线上,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科技支撑,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彻底战胜疫情的希望。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优秀科技工作者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归国参与祖国建设发展。很多科学家甘愿隐姓埋名数十载,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扎根艰苦边远地区、扎根基层一线。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们,他们矢志不渝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身,他们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他们将永远被国家、人民铭记、尊崇,他们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必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实现创新发展,要坚持向科学要方法、要答案,更要建设一支有竞争力的科技工作者队伍,在全社会形成尚贤爱才的好风气。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就强调,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近年来,《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和国家识才爱才敬才的良苦用心。奖励创新、关爱科技人才,不能只是提升对他们的物质奖励,而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科技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要让科研人员从繁重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潜心进行科技研发,加快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宁爱本乡一捻土,勿恋他国万两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这“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更进一步,让中华民族长久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创新创造是关键,而科技人才就是通向创新创造大门的“金钥匙”。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传承发扬“科学家精神”,不忘科技报国的使命,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要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把科学研究做在祖国大地、做进人民心坎,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祖国每一片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6】
懵懂之初,我就开始诵读中国遥遥五千年的历史故事,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事迹,知道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怀揣着梦想的彩带,向有雨的地方奔去,绘制那一幅壮丽的彩虹。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关乎着中国的未来,代表着民族的希望。而强国梦,则是中国梦的根本内涵。“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可见,前沿的科技,才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纵观古今,从最初野蛮的猿人,到如今充满智慧头脑的人类,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答案简而易见,是科技。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他用他智慧的头脑与辛勤的双手不断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而科技的飞速发展,也让人类从远古时代走向现代文明。
思接千载,历史的电影在我脑海中回放。几十年前,西方的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大江南北,那区区小小的英国,为何能将我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打败?这一切都要归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当时的英国早已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拥有无数机枪大炮,而清政府却对此不闻不问,而刀枪棍棒怎能是机枪大炮的对手呢?致使我国只能任人宰割。而现如今,我国已然成为科技强国,科技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东风-41洲际导弹,成为我国的国之重器;“蛟龙”号潜水器,突破世界新高度;“嫦娥”系列工程,托起中国“奔月”梦——各项发明都稳居世界前列。更有“华为”的5G技术,连世界第一的美国也要忌惮三分。
由此可见,科技的发展,不仅能改变国家的命运,更能影响世界。
还记得今年的疫情吗?科技,在这次抗疫战斗之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北斗卫星实时定位,无人飞机投送巡防,网络普及学习不停……正是我国拥有高端的科技,才使得这次疫情能如此快的控制住。试想一下,如果在这次疫情之中,没有实时新闻,没有先进的医疗技术,那么隔离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想想结果就令人胆寒。
从古至今,无论是活字印刷的扮演,还是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无论是京剧的愉悦之声,还是丝绸之路的艰苦之旅;无论是簪花仕女的文雅,还是击缶而歌的朴拙;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恢弘大气,还是“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以及包括长城、兵俑、“飞天”、昆曲、太极和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或高文雅典,或灵动轻盈……
曾经好似一张“白纸”、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中国,如今早已被亿万华夏儿女以坚强不屈的意志、以智慧的手笔绘画得绚烂多姿、丰富多彩,我们还将以昂扬的姿态继续描绘祖国的辉煌未来。
我愿勤奋刻苦,用自己聪慧的大脑,托起伟大的强国梦,用自己辛勤的双手,让我华夏大地,屹立于世界之巅!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7】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妈妈说,在她小时候,从厦门回趟莆田老家,要花整整一天时间;到我出生时,动车开通了,乘坐动车回去只需要一个半小时,时间大大缩短。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有了飞机、地铁、动车……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线,简直就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平常总能从大人口中听闻:“现在出行真是太方便啦,要去北京、香港、上海那简直就是分分秒秒的事。”祖国人民的自豪感、幸福感真是溢于言表,我忍不住要为祖国的基础建设点赞!
听爷爷奶奶说,以前还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才十几块钱,买东西要用油票、肉票、粮票、布票……,吃不饱,穿不暖,逢年过节小孩子才有新衣服穿,很多家庭几个小孩要轮流穿一条裤子呢!而现在,祖国人民吃得饱、穿得暖,还可以经常出门旅游。身边的公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座座老年公园,一座座儿童公园,一座座文化主题公园随处可见。路过公园时,每天都可以看见爷爷奶奶们聚在一起休闲娱乐:打牌、健身、下棋、遛鸟、赏花……真是丰富多彩啊!现在爷爷奶奶的退休金也有几千块钱,每个月正常开销后还有节余;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工作与家庭中自由切换,生活既充实又有目标;小朋友每天可以安心地学习文化知识,业余时间还可以学习琴棋书画,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年的春夏秋冬父母都会为我们添置新衣服,天天都像是在过节。想到祖国大部分人民可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我就忍不住要为祖国点赞。
我们祖国正处于和平繁荣的年代,和全世界人民交朋友共发展,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一些贫穷欠发达国家人民却过着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生活,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有些儿童饿得皮包骨头,甚至死亡,还有一些人连疾病都得不到救治。而我们祖国人民有吃的、穿的、玩的、有安定的生活环境……这和那些国家的人民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想到我们能过得如此安定幸福,我就忍不住要为祖国点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君不见“蛟龙”深潜下海,“嫦娥”一飞冲天,“神舟”翱翔太空、“天眼”探索宇宙,君不见国产C919大飞机、辽宁号航母、和谐号动车组、盾构机、火星探测器等一批批重大科技突破让我们走在世界科学的前沿。科技兴国,科技也必然强国,作为一名新时代小学生,我们有更多的理由要学习好文化知识,为国出力,为国争光。想到我们祖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就忍不住要为祖国点赞。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祖国真是个让人值得骄傲的好地方,一个让您来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这正是我们人民期盼的美好家园。她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更新,值得我们点赞,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8】
当岁月轻染,穿过五千年的风雨,当时光温润,铸就五千年的辉煌。轻抚历史的画卷,回望中华民族走过的漫漫征程,坚实的足迹,镌刻着美丽而温馨的记忆。
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辉煌在这一刻仰望,仰望那一段记载辉煌的峥嵘岁月。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是科技创新、不断发展进步的成果,是无数炎黄子孙用智慧和科技创新精神凝结的累累硕果。
四大发明缔结的文明在史册中铭刻;丝绸之路上清越的驼铃响彻在遥远的异乡。神舟飞船一次次地飞跃太空、嫦娥探月、港珠澳大桥开通、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5G网络的使用……这些不胜枚举的光辉成就,是我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国家强盛的体现,彰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大国风采。
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历史的暮霭烟云。曾经,我们的国家也饱受风雨侵蚀,历经磨难坎坷,是中华儿女们,傲然地挺起不屈的脊梁,砥砺前行,用拼搏和信念、科技和创新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民族精魂。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古人神奇的畅想,在今天却是美好的事实。科技已经走进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已成为生活的新潮流。我们的衣食住行和通讯方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高科技密不可分、深度融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中国要强盛,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抢占科技创新的新高地,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国后,我们国家坚定不移地在执行科技强国战略,驱动创新发展引擎,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
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开启了我国国防和军事领域的新征程;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隆重举行,机场建设立足科技创新,开发应用多项新专利新技术,创造许多世界之最;202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在茫茫夜色中进入浩瀚无垠的太空,成功完成了全球组网,创造了世界航天史的奇迹。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而国家实力是科技创新的保障。在新冠防控和抗击中,中国智造再次展现了震惊世界的力量。10天建成了火神山医院,热成像技术快速锁定疑似病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奔忙在抗疫一线……高科技元素的助力,提高了诊治时效,坚定着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时此刻,我愿用最美的诗、最深的情,为祖国的强盛、为那些用科技创新推动祖国发展强大的英雄谱写一首激昂的赞歌。
今日的精彩依然闪耀光芒,祖国的未来更加绚丽斑斓。在时光的隧道里眺望,伟大的强国梦凝聚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远大抱负,我们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描绘成民族的锦绣蓝图——为了祖国更加强大,我就要做其中一个勇敢无畏的追梦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攀科技高峰,树立科技点燃梦想,创新铸就辉煌的新理念,用科学技术和创新精神托起祖国更加强大的明天!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9】
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着,星空似乎也沾上了更多明亮的星儿,世界正改变着,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变化着。——题记
天空飘下了羽毛般的雪花,扬扬洒洒地飘落在任何能够停留的地方。我们怀揣着一个梦,一个理想,期盼着它们能够生根发芽。我们曾幻想过,或许是想乘着宇宙飞船飞往太空,或许是想在宇宙中有着一颗与地球相似的星球。我们想去探索未知,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去证明这一切。我们是人类,没有超能力,不能靠自身能力来完成一系列的探究,但是,就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有着一颗发达的大脑,我们可以异想天开,一起创造。
在某一天,我去了一个对于我来说是很奇妙的地方,我费尽想象力也终究只是幻想到了这奇妙屋子的三分之一,也许你们已经猜到了,这间屋子就是一个小小的科技馆,里面有着我们欲学的科学定律有着我们平日里无法见到的一些稀奇玩意儿,我们都为此感到新奇,甚至不可思议。这些仪器有着不同寻常的功能。我看见一个大的圆柱形的容器。上面虽不是密封着的但上方盖住的 盖 子上有着许多孔,我好奇地按下这个红色的按钮,“呼”的一声,下面的泡沫球就像失了重似的飞起来,可奇怪的是,是中间吹起的风,这些泡沫球却向着这个圆柱形内壁一圈一圈地移动着,中间竟然一个泡沫球也没有。后来,与我同行的几个同学向我解释这其中的原理。这个仪器模拟的是台风,当台风来临时,台风周围地区受害要比中心的受害严重,因为台风的中心叫台风眼,当台风外围波涛汹涌时,中间却风平浪静。他们向我解释完了后,我点了点头。
在我的科学书上也有着对台风的介绍,也差不多是这么解释的,现在,我又巩固了这项知识。这间科技馆不只有这一样,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的仪器。什么发电自行车,还有一台能行动控制的电视机,什么用人体发电使玩偶发亮,总之,有十分多的仪器,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知道从何开始。过了一些时间,也快结束了,我尝试了许多让人新奇的玩意儿,感到十分开心,我十分喜爱这趟探索之行,这次丰富了我的眼界,也充实了我的内心,让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我知道我爱科学。
其实,只要我们不放弃,坚定地去探索,定会发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原理,我们会更努力,科技会更发达,等到我们真正长大的那一天,我们便可以实现中国的科技梦,我们的祖国梦。
论科技自立自强解读心得与想法【篇10】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九字铿锵有力,蕴藏着担当、创新、坚韧的“精神密码”。
坚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担当。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疫情防控、民生发展、国防科技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践充分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广大青年和科技工作者一样,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需要时刻铭记党的殷切希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不负盛世、担当作为。
坚持“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的创新。党的__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__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创新精神。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拓荒牛”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当中不断创新与进取。
坚守“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的韧劲。在“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钱学森、“为祖国隐姓埋名28年,贡献全部才智和精力”的邓稼先、“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的袁隆平等伟大科学家身上,我们深刻明白巨大的科学成就来之不易,凝结着不畏艰险的勇毅、坚持到底的韧劲和倾其所有的奉献。迈上新征程,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必须坚守“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的韧劲,为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