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10篇

| 福萍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怎么写?心得体会应该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10篇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1

花开花亦落,落叶归根,如此而已,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至今,有些渐渐没落,无声无息,对于这些文化的拯救,是否来得及?

如今,我们依旧能品读到几百年前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看靖节先生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贫乐道,面对世俗的格格不入而选择归隐生活;聆听李白面对黄河水而称其“天上来”的豪情壮志,将进酒中以酒寄情的狂放肆意,奈何生不逢时;耳闻杜甫望天问月、对月怀人的美好愿望,以诗衬情,美好而浪漫。翻开文化的扉页,我们还能读到唐诗宋词元曲,终归来得及。

古人的文化亦需多少年的艰辛努力方才诞生。清朝文人曹雪芹以十年光阴、增删数次而创作出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若不是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又何以诞生我国历史的宝藏《史记》;还有坚毅不屈如屈原,在社会变迁中不屈服,临汩罗江,终被世人挂念,传承《离骚》供后人一赏。翻开文化的扉页,我们依旧能够铭记祖国的博大文化,终归来得及。

时过境迁,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不乏文人的诗篇。让朱自清带我们重回七十年前的清华园;让余秋雨带我们踏上文化苦旅一路探索;让张爱玲带我们领略二十世纪旧上海的十里洋场,让鲁迅带我们拿起笔战斗到底;与三毛迎撒哈拉热风、听阵阵驼铃声。翻开文化的扉页,回味近代文人笔墨,终归来得及。

至于今日,静心思虑,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每天的生活中充斥着近期流行的网络新词,新旧文化交织碰撞。而我们,翻开这一页,读着历代人的文字,忆曾几何时的岁月,留时代积淀的痕迹。

空寂的山谷,因幽幽花香变得灵气;浩大的宇宙,因点点繁星更显神秘;诺大的祖国因千年文化更加灿烂。我们这一代,只是文化的扉页,未来将诞生更多更多,从自身开始,对于文化的传承保存还来得及。终劝一言,且行且珍惜,足矣!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2

岁月流逝,光年划过古道茶茗,时光重叠,记忆眸取抗缓征程。历史长空落,上下五千年。流星般闪烁着,点缀文化,新陈代谢,再来一际长河。龙精神焕散朴朔,身边的文脉仍然历久弥新,贯连着“诗文词藻般动心,大国工匠般宏伟,科技长空般腾飞。”正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龙文化,是那楚客骚人不浊的豪情。不论是远古杜甫所叹:“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还是当代艾青所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志存高远,凛云气派。文土的芳香中透出为民请命,献身国怀的雄心,脉华的深邃中沾染着国泰民安、复兴中华。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在弥久的词赋中无限成长,期待“梅花香自苦寒来”后的独具一裁,气宇雄狮!

龙文化,是那大国工匠苦心的铸就。有这样一群人,海外漂泊却不忘赤子情怀。深爱着祖国的一方净土,一处净园。秉持着为国捐躯的胆识,凭借着“十年磨一剑”的驽马十驾,百战不殆。英国医疗公司总经理王晓东弃了异国他乡,毅然回到中国,扎土实干,兢兢业业。两鬓的苍发埋没了青春的盛放与朝气,但换来了国家科技的逆流而上,气冲山河。这样的文化,不是落日残阳般萧条,而是凤凰花逐般的强大。无私无畏,这样的精神感化众生。置己于外,这样的魄力无愧无悔。文化的虔诚点醒着我们,在中国龙的图腾上快马加鞭。感召着新时代的接班人们:不负韶华,铿锵前行!

龙文化,是那一代代相传的科技恢弘。“悟空号”的问世,成为人类穿越浩渺星辰的主流,宇宙中的黑洞与粒子,一直回彻在记忆最深处。伟大的创建团们,初心不忘,任重道远,用生命谱写国之大事。智能化的强国建设,在生活中鬼斧神工般壮大,联通互联网时代,串联全球经济体制,中国智慧者们,正一步一步,向未来迈进、看齐!

五千年历史,五十载国情。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永世长存!在这山河万物之间,霡霂我心的,唯有那亘古不变的龙精神!而龙的传人,正不负芳华,跨步向前!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3

龙,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象征,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龙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也许你会说,龙离我很远,其实龙在就在我们身边。

双龙戏珠

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里,许多人都喜欢热闹,一有人家生孩子了,他们便会搭起高高的红色拱门,上面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很喜庆,似乎寓意着望子成龙。不过毕竟这是充气的也比不上雕刻的好看。

记得旅游到上海横店,那里有一个地方,墙上雕着两条龙,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看着这龙,我不禁想起了古代的传说“画龙点睛”,似乎只要某一位技术高超的画家在画好的龙眼睛位置轻轻一点,顿时就会晴空突变,电闪雷鸣,墙上的龙飞出上墙,飞上了天空。

玉珠龙椅

你见过镶了玉珠的龙椅吗?

我家有一把刻了龙的椅子。不过上面镶嵌的不是玉珠,是石头。听爷爷说这是姥姥、姥爷的定情之物,他们走了之后再也没有坐过,一直放在仓库里。但是我们没有忘记,每周都要把它擦一遍,让它亮亮的。

我们家这把椅子可比不上古代皇帝坐的,陕西省博物馆里修复过一件唐代的龙椅,可唐朝距今太久了,玉珠也早已不见了,只有那椅子还残缺的保留着。那椅子的两条椅腿上有明显的火烧、刀砍的痕迹,却不失龙椅的庄重。

没想到,旧时象征着王权的龙椅也会走入普通老百姓家里。看来,龙文化真是深入民心啊。

新年舞龙

春节许多的人们都喜欢裁新衣、戴新帽,在我们廖叶湖公园就有过舞龙的团队。他们十几个人一队,一个领头的拿着一个上面有一个球的木杆,其他人则举着龙身,跟着龙珠一起舞动,从远处年看,就好像有一条黄色的龙在空中飞,而下面都是为它飞得更高而努力、使出浑身干劲的人们。

谁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龙,谁都不知道龙到底是什么。但是,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深信有龙的地方就有希望,有龙的地方就有光亮。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4

“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是菏泽的市树,早在先秦时,就作为定情之物,象征着美好的爱情。金秋十月,正是木瓜成熟的季节,为了了解更多的“市树”知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参加了牡丹晚报小记者中心组织的参观学习木瓜园的活动。

一进木瓜园,一阵诱人的的香气扑鼻而来,成熟的木瓜如一个个离家的小孩子,终于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落得满地都是。首先木瓜研究所的高级园艺师程春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木瓜的栽培历史和用途:我国木瓜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菏泽有四五百年。现在菏泽还有十几棵明朝时的大木瓜树,依然枝繁叶茂,生命力顽强,每年能结果500多斤。木瓜可以保健:健胃、降血脂,还可以美容,而且精美的木瓜盆景可以美化、绿化、香化环境……大家纷纷拿出笔记录下来。听了程老师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以前只知道木瓜是用来闻香味的,竟还有这么多用途呢!

接着我们参观了木瓜盆景,木瓜盆景枝干低矮、弯曲,形态各异,那金黄的木瓜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猴子蹲在枝丫上,非常美丽。程老师告诉我们,光皮木瓜最适宜制作盆景,并且木瓜树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果、冬观形。咦,为什么其他木瓜树的叶子是深绿色透着油光又厚又大,而这几棵树的叶子却是嫩绿色小巧玲珑的呢?噢,原来这是采茶系木瓜树。每到春末时,人们就会前来采茶,做出可口的木瓜茶,令人回味无穷。

伴着淡淡的木瓜香味,在木瓜树下,程老师又给我们讲了木瓜的发展前景,木瓜树适应性强,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而且我们菏泽已经研发出了木瓜茶、木瓜酒、木瓜饮片、木瓜艺术品等。

最后,我们一起品尝了木瓜,将一小块煮熟的木瓜放在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十分爽口,而且有特殊的香味。

我们是龙的传人,应该学习木瓜知识,传承龙文化,共筑我们的中国梦。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5

同学们,你们知道动漫节吗?你们想了解动漫人物吗?那么就和我们小记者们一起走进温州市第七届动漫节吧!

一到会展中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哇!好多人啊!“就连吹来的风也是热的,仿佛是一阵阵的热浪迎面而来。我们这次的任务是采访几个动漫人物、游客和工作人员,了解动漫节的有关内容。我们的小组成员有我、郭文杰、杜妙可、吴佳琦、章均然。这次动漫节的主题是:幸福温州,漫想生活。这次有二百多个参展商,一千多个工作人员。动漫节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都在国庆期间。

走进展馆,里面的人就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我们就艰难地往前挤。忽然听到一阵阵响亮的音乐声,热烈的掌声,动漫迷们的叫喊声。我们凑近一看,原来是大型的动漫表演。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动漫人物,他们各个穿着稀奇古怪的衣服。我们马上抓住机会开始我们的采访工作。通过采访我们认识了日本《夏日友人帐》里的丰月神,《天使列需区》里的红英,《花千骨》里的妖神,还看到了《三国演义》里的孔明。他们告诉我们,参加这次的动漫节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为了让大家更多地认识动漫人物。再往里走发现有更多的展位,这里的动漫商品应有尽有,火影的手里剑,珍藏版的七龙珠扑克,可爱的漫画书……看得我眼花缭乱。最独特的就是沙雕展了。那些沙子在工作人员的巧手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鲜活的动漫人物。一瓶瓶可口可乐就像真的一样;可爱是加菲猫和米老鼠懒洋洋地躺在沙地里对着我们微微笑;坚固的长城久像是在保护这些沙雕不让人破坏……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还不忘我们的采访任务。不知不觉在里面已经快三个小时了,走出展馆,我想:人类真是伟大啊!我们期待着每年的动漫节更加精彩!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6

看着从东方升起的娇阳,隐藏的龙脉又开始流动。虽说我们跟龙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我们实实在在是龙的传人,是龙文化传承的重要使者。

在校园里,老师课上给我们讲的内容也是龙文化的一种。课后我们做的操也是龙文化,因为它融合了中国独有的戏曲,但这个操非常难学,初学是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手必须要提碗,脚必须要正字步站好,该刚时要刚,该柔时要柔是一个刚柔融合的戏曲操,虽说非常难学,但是我们还是要学,因做为龙的传人要具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龙的精神,也要传承好这个古老的文化。

当我拿起笔时,就会想到老师讲过的头部端正,起身肩平,胸平肘齐足安,这只是书写的姿势,想到还有执笔的姿势,我就头疼,但想到汉字文化已有千年的历史了,又是中国独有的,也是唯一的,现在许多外国人也在学习中国字,书写中国字,可见龙文化的感染力之强,一想到这,我就忘记了痛,专心的一笔一划慢慢的书写中国字。

走出校园,走在复古的街上,看着复古的房子,还有复古的小摊,仿佛回到了古时候,街上的人都穿着各式各样的古装走着,还有许多小摊贩叫卖着,热闹非凡。回过神,想到国家出钱修复这些龙文化,就是怕这些龙文化消失,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文化。

放着鞭炮,舞着龙和狮,吃着团圆饭,迎新年,这些传统的习俗都是关于春节的,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些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这就是龙文化的传承!

翻开书,看到的是不朽的历史,是龙文化的记载。仿佛书上的一切都在我眼前发生一样中国最伟大的发明--四大发明,中国最伟大的著作--四大名著......还有许多龙文化。这些龙文化一直传承到现在,因有为它们做贡献的人,他们的精神也值得我们传承。这一切切都是中国文化!龙文化!合上书,不灭的是中国精神!龙精神!不变的是我们对龙文化传承的行动!不忘的是龙文化!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7

清晨,我坐在门外的秋千上,听着悦耳的鸟鸣,感受着夹着芳香的清风,看着这宁静而又美丽的环境,心里却不由得忧伤起来。昨日,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的十分糟糕,不知怎么了,这几次考试我都没考好,父母担心我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便把我送到我姑姑家来玩散散心。

“姐姐,”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她是我姑姑的女儿与我同龄,叫瑶瑶。他走到我身边知道我心情不好,便拉起我,“好了,别不高兴了,我带你去公园转转。”我没有说话,只是跟着她走,来到公园公园的环境很美,但我却无心观赏。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他的名字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一首熟悉的歌传入我耳,我有些好奇,便跟着歌声向唱歌的人走去,不是因为这首歌唱的很好,只是好奇这年代竟还有人唱这首歌。来到树的旁边,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坐在树上唱着这首歌。我站在他的旁边,不过好像他根本没有看见我,这让我更好奇了。瑶瑶跟着我来到了这颗树下,看见我盯着这个小男孩便为我解释道“这个小男孩没有双亲,只有爷爷,而且眼睛也不好,怪可怜的,但他却每天坚持在这里唱歌还说以后想当一名歌手。”我蹲下来看着他说“小朋友,”“啊?姐姐你在叫我?”小男孩停止了唱歌一脸惊讶的看着我,我回答“是的,听说你想成为一名歌手?”“是啊,姐姐我唱的歌好听吗?”小男孩一脸期待的看着我,我笑了,“好听不过你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呢?”“因为我爷爷告诉我,我是龙的传人,要有龙的精神,虽然我现在唱歌唱的不好,但是我有龙的精神,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成功,会成为一条龙!”小男孩说起来眉飞色舞。

告别了小男孩,我心里舒畅了许多,看着这公园,顿时觉得美了很多。

回到家中,坐在秋千上,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首歌“古老的东方有条一龙,他的名字……”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8

龙是十二生肖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我们中国人被称之为龙的传人,确切地说,应该是龙文化的传承人。

龙文化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先说关于龙的故事,有《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逼龙王敖广献出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打死小龙王敖炳将其剥皮抽筋,大败老龙王敖光拔其龙鳞等。还有关于龙的成语,信手拈来就是一长串,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飞龙在天、龙行虎步、龙争虎斗、龙吟虎啸、龙肝凤胆、龙眉凤目、龙盘虎踞、龙腾虎跃、龙潭虎穴、笔走龙蛇、痛饮黄龙、车水马龙、龙楼凤阁等。

在我们的民俗文化中,也有很多有关龙的活动,如元宵节舞龙灯、耍龙灯。这龙灯又有好几种:火龙、草龙、板凳龙……。值得一提的是,这板凳龙还是攀枝花独有的文化瑰宝,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说牛不牛?此外,还有端午节的划龙船、赛龙舟等。

在我们的建筑物和一些生活用品上,也有龙的形象。如有的房子,将龙的雕塑作为屋脊,大有腾空欲去,一飞冲天之势。还有九龙壁、九龙杯等。自来水的水嘴,也叫水龙头,是不是与龙治水的传说有关,不得而知。

翻开中国地图,最北边的国境线上,就是我国四大河流之一的黑龙江。带“龙”的地名,在我国比比皆是,数不胜数:黑龙江省、白龙江、黑龙潭、龙须沟、龙王庙、龙王坡、黄龙溪……,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我们小小的攀枝花,仅我知道的就有七处:青龙山、龙肘山、地龙箐、龙箐大桥、龙洞、颛顼龙洞。龙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我们是龙的传人,龙与我们同在。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龙文化的精髓,凝聚全体龙传人之力,振兴中华,让东方巨龙腾飞。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9

中华上下五千年,古国文明,繁洐了生生不息的古国文明――龙文化。古人的智慧创造了龙,赋予了它灵力,体形似蛇,头部似鳄鱼,有角似牛角,有翼似鸟翅,有足似兽、鹰。同时,古人用它驱除灾难,避祸祈福,也代表着皇权的象征。

古有九龙壁,见证了古人超凡的智慧。九龙各具形态,栩栩如生,时而有二龙戏珠。二龙背道而驰,四龙各逐火焰宝珠,欲冲壁而出,庄严雄伟,立体感十足。它也有蕴含着很大的寓意“九五之尊”,它代表着古代帝王的尊权。为了显出龙的灵气以及精致,手工匠人灵活赋予龙鲜活的色彩,以及浮雕技术烧制琉璃瓦。阳光一照,龙鳞褶褶生辉,仿佛活了。

时至今日,龙文化也时刻伴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端午节用的龙舟,窗花剪纸上的龙,工艺品中的龙,节目演出时的舞龙,歌词中的龙……

比如,《龙的传人》这一歌曲,熟悉的旋律,回环往复的歌词,依旧有无数的国人满怀激情地去唱,他们唱响的是龙的神圣与伟大,激励的是中华的儿女,激荡起的是历经悠久岁月的水花。上亿的国人都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倍感骄傲。

它在我们身边显得那样神通广大,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愿望,又那么富有神力,贯通五湖四海,连系着我们华夏儿女的心声。它不仅象征着古人超凡的智慧,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国文明,更是代表着华夏儿女的美好愿望――团圆福气。

其实不用刻意去寻找,总有那一不经意间,就发现了它。你会发现它神圣端庄,那是权力的象征,坐拥中华九州;你会发现他通灵活泼,那是活力的象征,繁洐中华九州;你会发现它瑞气祥和,那是吉祥的象征,振兴中华九州!

龙,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并没有被遗忘,它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它将生生不息地繁洐在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你听,巨龙渐渐醒来,渐渐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心得体会700字篇10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兴,尊重和发展乡村特有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乡村对外界的吸引力,提高投资者的建设信心。那么作为乡镇的党员干部,在传播本乡传统文化时要胸怀战略格局、保持敏锐嗅觉、踏准发展节拍。

当好文化传播先锋,要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格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胸怀大局,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各自乡镇的传统文化,符合时代正能量的,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眼点,大胆弘扬,利用网络平台直播等不同方式传播特色文化,但不能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要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真正做到传播传统文化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新起点上新跨越。

当好文化传播先锋,要保持“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嗅觉。“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春天到来时庭院的小草最先知道。基层党员干部作为乡镇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有敏锐嗅觉,要能够见微知著,要下功夫做有心人,主动学习和了解本地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要做到“拨云见日”,在本地文化中寻到符合时代与当今社会主旋律的特色文化,要有超前思维,但不可撒谎与掺假。既要善于整理传统文化故事,又要利用本地特色文化吸引外地投资者来建设与发展本地。

当好文化传播先锋,要踏准“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发展节拍。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只要你能把握节奏,乡村文化的振兴自会盛装莅临。乡村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其内生的魅力,因为它是地区的灵魂所在。作为文化传播先锋,既不能全盘继承,也不能全部抛弃,而是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当代,扬弃那些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方面,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5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