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10篇

| 福萍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有哪些?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10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1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执“笔”共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书”,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执稳担当使命之“笔”。“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华历史文脉生生不息,华夏悠久文明绵延不绝,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积淀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孕育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品格。在党的__报告中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一精神力量的源泉根植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升平修典,盛世修文。无论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落成,还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建设,传递出我们这一代人紧握历史“接力棒”,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担当与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执稳担当使命之“笔”,在神清气朗、踔厉昂扬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致绵长、延久不绝。

秉持开放包容,铺陈美美与共之“纸”。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浩荡弦歌。“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殷殷话语承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厚望,丰富内涵折射人类文明百花园的期盼。我们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全力构建全球“大家庭”美好未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站在新起点上,秉持开放包容,乐迎世界各国文明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在“各美其美”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美美与共”中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让诗意长卷铺展至世界各地、各个角落。

坚持守正创新,厚研奋发有为之“墨”。“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深入领会中华文明蕴含的五个“突出特性”,充分激发五点关于“两个结合”的化学反应,才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__以来,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推陈出新,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和“蓬勃能量”。坚持守正创新,以正气和锐气纵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培育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精墨妙笔共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书,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出新的璀璨光辉。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2

上下五千年,文明长河绵延不息;纵横九万里,文明辉光照亮征程。领略魏晋风骨,饱览汉唐气象,步入宋元境界,品鉴明清韵味,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礼乐典章到诸子百家,我们从中华民族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博采众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力量。

铭记苦难辉煌,探源“熠熠生辉,源远流长”的文化品格,赓续文化自信“基因密码”。作为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繁荣发展的精神武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古老文明,历经沧桑却历久弥新,一次次从苦难走向辉煌,助力中华民族秉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容姿态阔步向前、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将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治理思想、家国情怀等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政策举措中,由此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和文明内涵。当代青年更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用“青春之音”讲好“中国故事”,从“中国经典”总结“中国经验”,悟“中国道理”走好“中国道路”,理直气壮、自信自豪地去探寻、传承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穿越历史烟云,激扬“生生不息,承古拓今”的创新力量,书写文明传承“崭新篇章”。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突出表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与进取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中国式现代化才有深厚底蕴,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会根深叶茂。要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坚守“第二个结合”的主义之“正”、理论之“正”、道路之“正”、制度之“正”、文化之“正”,以变革和开放的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动中华文明永葆活力、重焕荣光。

绽放耀眼光华,焕发“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博大气象,装点世界文明“璀璨星河”。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古至今,中国文化从来就不是一种狭隘的文化,中华文明一直以开放包容的气度与胸怀闻名于世。从玄奘西行到鉴真东渡,从汉代张骞“凿空”之旅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从“万国衣冠拜冕琉”的盛唐气象到“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长歌,中华文明在互学互鉴、兼收并蓄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更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今日之中国正不断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北京冬奥的“冰雪之约”到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无一不体现着“大国”的胸襟之“大”、格局之“大”、担当之“大”。明日之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打破文明隔阂、解决文明冲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3

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__以来,党中央立足全局、谋划深远,以高度的战略洞见坚决守稳守牢了意识形态阵地,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因势而谋才能谋定后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效作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更加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上,展现新担当新气象新作为。

找准历史方位的“始”与“时”,胸怀大局,因势而谋,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扬正气”。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交织,变局范围之宏阔、程度之深刻、影响之久远前所未有。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关键在坚守本真、保持本质、找寻本我,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传承久远,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要深刻体悟我国所处的世界局势、历史方位,因势利导做好统筹谋划,坚持将“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县大事”摆在突出位置,深刻回答好“姓什么”“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等根本问题,让党媒党报党刊始终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让党旗始终在意识形态阵地高高飘扬。

把握开展工作的“识”与“试”,着眼大事,应势而动,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冒热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虽是务虚的工作,但最忌讳仅以“虚”字当头、“空”字挂帅,场面上大搞轰轰烈烈,实际上内容空空洞洞。越是务虚的工作,越要拿出务实的举措。要不断深化认识、创新方式、拓宽渠道,通过鲜活的笔触、镜头、声音,把一线带着泥土气、稻花香的鲜活案例、生动故事找上来、讲出去。要结合不同听众特点,用好融合传播、全媒表达方式,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选树一批崇德向善的价值标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科学设置“集中+分散”“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理论宣发、思想宣讲、文化宣传,积极组织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创业者讲创新、青年讲奉献,让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诠释人民至上的“实”与“誓”,心有大我,顺势而上,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聚人气”。自动关注的才叫宣传,自动转发的才叫传播。宣传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广大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闭上眼睛做宣传”不可取。事实证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要“阳春白雪”,又需“下里巴人”。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透彻了解群众心思,真切感受群众情结,真诚听取群众心声,充分运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体系,多讲人民群众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的真心话、暖心话,少一些“生搬硬套”“自言自语”,把大主题和小切口结合好,把国家的“大政策”转变为群众能听懂的“小例子”,把文化的“深含义”转化为群众喜欢听的“短故事”,将传统“我说你听”转化成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有问有答”,真正让政策、理论走出抽象的殿堂、学校的大门,深入到城镇乡村、田间地头,使宣传思想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力度。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4

党的__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凝聚奋斗与思考、承继光荣与梦想。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发展的光荣使命,在新时代新机遇下为文化传承发展“立柱架梁”。

立好“传统文化”的柱,架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承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章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好文化工作,我们要善于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萃取“精华”,把传统文化这一瑰宝传承好、发展好。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以文载道、以文传道,终极归属是归于光明本源,其中蕴含的华夏文明是本源的文明,因而亘古不变,绵延数千年并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做好新时代新文化工作,就是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从中学习、领会、转化,变成符合当下实际发展规律的新文化,为传承发展强基固本、凝心聚魂。

立好“相互结合”的柱,架好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的“结合梁”。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第二个结合,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历史责任。长期实践表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会贯通起来,才能激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层灵光”,才能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使中华文明焕发蓬勃生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又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让马克思主义这棵“真理之树”根深叶茂。

立好“开放包容”的柱,架好赓续文脉、谱写华章的“创新梁”。“文化的生命力重点在于创新。”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既是我们需要担当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不移地做好文化创新,既要通过融合检验,也要通过实践变革,更要通过人民创造。同时,要不断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造能力,让思想创建得到尊重、让创造才华得到发挥、让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确保文化创新在我们广袤大地上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三个“更”突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与稳定性,也彰显了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

文艺是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文艺在传承经典、输出文化、彰显大国自信等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文艺工作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深入实践,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文化观念与文化行为。

在文化传播中创新文艺工作,打造优秀文艺节目。文艺工作承担着文化传承与输出之大任,在传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上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要时时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文艺工作者犹如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引路者,引导大众去传承我们悠久的辉煌历史、去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去了解我们先进的现代文化。以央视文化类节目为例浅析文艺类节目对传播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积极影响。作为文化输出类节目《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以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吸引广泛的观众去了解我们的文化,认识我们的文化从而真正信任我们的文化。《百家讲坛》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典型节目,创新科教知识传播形式,让文化传播更有趣、更有意思。《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以文艺节目的形式传播我们优秀的诗词、诗歌文化。所谓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此类节目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经典走向群众,让美育教育滋润成长。同时,此类形式的美育节目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于古人实现了古今对话,让我们在古人的诗词言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国家宝藏》则是以各地博物馆为主,展现我国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风俗等。受《国家宝藏》节目的影响我每到一个城市便先去当地博物馆看看,现如今依旧清晰记得在上海博物馆时保安大哥给我讲述馆藏文物历史时的自豪与自信。

在文化传递中沉淀文艺工作,塑造精良文艺作品。文艺工作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扬之重任,任重而道远,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是能引发共鸣与反思的,是值得反复琢磨与思考的。如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中几位年轻人的选择和命运,看完电影不仅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而且不由思考我能为社会做点什么?我们这代人能为祖国做出什么贡献?文艺工作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欲望需沉淀自身、需静心坚守初心、用心打造作品。现如今流量明星、各路网红等占据各大空间,真正静心打磨作品的却寥寥无几。实际上,流量明星应承担传播文化之责任,多加积累,厚积薄发。各路网红也应承担传播文化之重任,植根文化,用心表达。“大师、大家,不是说有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因此,文艺工作者要静心、用心,努力去打磨精品、塑造经典。

文艺工作要想推动文化自信,必须走进实践,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必须于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深入民心的经典;必须“创新+静心”,用心用情用功发扬优秀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6

构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充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文化润泽“美”,用道德涵养“美”,用治理保障“美”。

以文化为纸,为家园画卷注入底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发挥国民教育基础性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结合起来,推动书法、诗词、曲艺进校园,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发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群众文化参与的热情。弘扬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水韵江苏”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的美丽城市与乡村。不断找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的契合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以道德为墨,为家园画卷浸入颜色。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时代楷模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我们应自觉向高标准看齐,广大党员干部更需率先垂范。要向身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学习面对疫情挺身而出、奋勇担当的精神,向抗洪救灾的官兵学习对祖国的深深挚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大义,向在平凡岗位上的人学习默默付出、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向和睦的邻里学习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相处之道……传扬先进事迹、学习时代楷模、弘扬优良家风,我们从举手之劳做起,崇德尚义、积小成大,涵养自身的高尚情怀和道德情操,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用实际行动为美丽家园增色添彩。

以治理为笔,为家园画卷勾勒蓝图。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大规模改造,市民的流动与搬迁使得邻里关系和社区文化正处于重新建立和融合的阶段。因此要更加重视基层社区的治理工作,推动网格化管理,增强党建引领作用,推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医生、小巷管家、党员义工等形式的基层自治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主人翁的意识,让基层党员、工作者和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法治为百姓服务的效能,大力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进农村的活动,建设法治长廊、法治书屋、法律调解室,予民方便,为民解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让群众真正成为描绘井然有序、和谐美好家园的执笔人与观赏者。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7

中华民族,这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庞大智慧,传承渊博文化的精神民族。中国历史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巨大转变和变化过程。从古至今,中国文化承载着历史重任,无论国内外考古专家或精神文化的探究者。毫无疑问的,中国成了世界瞩目的研究对象。

传承经典,是在传承文化精神。经典文明,经典书籍,精神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深入来看其内有。

所谓经典文明,不仅仅包含行为方面的举止谈吐。亦说从古至今人们维持的状态发展与生活常规。现在笼统的说法便是言语文明。当然,现代人亦不可缺少这一方面的文明所需,而经典文明中最重要的则是生活常规。追随到封建社会,人们不可否认,封建社会中有一个理想繁盛的状兴局面—“贞观之治”。此时期的人们生活状态与常规与现代无差异,若是以古代划分,则是中国史上最为鼎盛的统治时期。

那么,为何可拥有如此丰繁的局面呢?李世民的贤仁是其主要原因。他与前人共有的思想则是以民安乐为国家之繁荣根基。他传承了古贤人的思想使其百姓安居乐业,他采纳雅言令民众避免战乱之苦。实质上,他以开拓了贞观之治的重要一步。是啊,试问一位得民心的君主,还何需担忧不可得天下呢?他广阅书籍,使他形成一种重要思想。

无时无刻怀揣一本经典书籍,则像是同时与前人交流,隐隐地传承着中华文化。李世民阅读书籍虽是句句落实,深钻其意,但令他最为感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他曾多次以书中所述的故事为例告诫他的子嗣们。与鲁迅的同样思想,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后,鲁迅这一代文人绝笔承载着贤人的妙点,写下部部巨著。谁能否认这一经典书籍对伟大的影响起着漠大的重要性呢?传承经典书籍,则无他论的传承着精神美德。

无论是人,军事家,文学家。他们的幼年故事与人们生活形影不离。随时随地,人们都能脱口而出一个故事,他们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是在评论精神美德。有意无意地吐露出中华民族由古至今不败坏的传统。如今的发展亦是离不开这种精神。

人们懂得谦卑礼让,是从一个普通、耳闻能详的故事受到启发的。“孔融让梨”变成口头禅,形成一个定向模型谨慎地告诫这一精神要领。

由此可见,经典文明,经典书籍,精神美德是与传承文化精神密不可分的,是其精要致髓所在。

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传承在每个时代,影响着每个发展逻辑,滋润在每个人的心里。不可辩驳地说,传承同样是一种美德。

以古贤人的见解理论来摸索自身缺乏精神;以传统思维方式淡化错误思想;以承载作为雨露滋润人生。

传承中华文化,体现在积极于领略前有的精神内存。

传承中华文化,寻索在古今文籍言论谈吐中。

传承中华文化,扎根在现代文明被滋润的每个丰富人生。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8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明古国。具有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书写创造,内涵丰富,从未丧失过它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传统文化呢?它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但它又与历史文化有所区别:它对人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还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之“根”,不单是因为它对于历史发展保留了其文明成果,同时也是因为它对于现实也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如“以和为贵”、“实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思想仍沿袭至今,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至今“平等”、“和谐”仍印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旗袍,更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已将它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从古至今,它代表着中国女性的古典韵味,标志着独具特色的东方时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那具有永恒意义的美,让世界为之倾倒。

但传统文化就全部是积极的、先进的吗?任何事情都是有其两面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决定了其对当今社会也有消极的影响。好比古代西汉时尊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过于追求道德修养而忽视自然科学,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道德至高无上的观念把人的兴趣引向了道德修养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引向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物质世界的剖析;这种极端的思想直到现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因此,我们更应辩证地看待传统文明,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而如今,各种思潮鱼龙混杂。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信息全球化,外来文化的进入,难免让国人随波逐流,忘记了怎么去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去与外来优秀文化借鉴、交流,博采众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用心解读传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在当今社会中抵御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的同时,不忘中华文明之“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做新时代的建设者,让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欣欣向荣!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9

9月1日晚21点,CCTV-1的《开学第一课》如期举行。这次的主题是“中华骄傲”,节目中展现了一系列的中华传统文化:汉字、京剧、武术、琴棋书画......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我们的一大代表,连外国人都对这方块字叹为观止。节目里有一位美国人理查德,他潜心钻研中华汉字迄今已达45年!中华汉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他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上传到网上,“我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可是现在我们的国人却似乎已经抛弃了中华汉字,有些人甚至连一个好看的汉字也不会写,却疯狂地崇洋,学英语,德语,法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时尚,彰显走在时代的前端。一个年近七十岁的外国人都在不断为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海外也有许多洋人正在学习汉字,为汉字痴迷,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呢?

在古代,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都时常以文武双全作为评判的标准。而现在,中华武术濒临失传,中国的青少年们,课余成天宅在家里,一大批的“豆芽菜”孩子应运而生。曾经辉煌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武术,最初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生的,而今却几乎要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国人应该多多学习中华武术,将其发扬到海外,让所有国家的人都来学习我们的武术!

精通“琴棋书画”的人被称之为文人雅客,而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修养,成为一个正人君子。纵观当今社会,我们做得最好的一点便是“琴”,但只可惜社会上有很多孩子正在学习钢琴,各种钢琴培训机构随处可见,每年的钢琴大赛也数不胜数,但是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我们的民族乐器,它们现在几乎已经没落于人们崇拜西洋的目光中。非常令人痛心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乐团因为鲜有受众人群而资不抵债,纷纷倒闭。而且随着一代代老艺人的离世,许多的民族乐器甚至已后继无人。“棋”,老一辈的人总会想到五子棋、围棋、陆军棋......下棋是一种益智的游戏,最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寸之间方显深谋远虑、为筹帷幄。“书”讲的是书法。在科举盛行的封建时代,能写一手好字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通往仕途的敲门砖。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几乎不能书写工整的汉字,之所以会这样,我想是因为现在电子产品泛滥,写作文,发评论,.......基本上全都是在电子产品上来完成的,久而久之,书写也就生疏了。

弘扬中华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希望节目能唤起人们内心的那颗中国魂!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篇10

我一定带你去北方,在黄土高坡上引吭高歌,吼一声秦腔,抖落一声黄土,唱响安塞腰鼓的劲律。在夕阳下,与你一起看那滔滔不绝的黄河。

——题记

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漫步在黄土高原,嘴里轻唱着这首歌,我来到陕西安塞县。这里到处都是黄土,踏上凸兀的黄土高坡,犹如踩在男人裸露的胸肌上,万仞沟壑是你股股血液的流淌,沉睡千年的巨人啊—黄肤色的女人,匍匐在你枯竭的躯体上,千年的爱,万年的情,来滋润你那干裂沧桑,她要让这片贫瘠的黄土地,散发出缕缕芳香。

春节的气息愈来愈浓烈,腰鼓的声音也愈捶愈烈,不由得自己的步伐逐渐急促,敲打锣鼓的汉子们高大威猛,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他们在空中自由地摆着舞姿,黄土飞扬,显得多么豪迈。在轻轻的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然一挥,我开始睁大了眼睛,害怕错过奇迹的一瞬间,一声破天惊的巨响刺进了我的耳朵,鼓点不断的急促,我的内心仿佛跟鼓点般狂跳,使我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的人的脸上挂着喜悦的表情,有力地甩动着红布条,每一个舞姿都不断的匆匆变幻,飞扬的黄土衬托着人们的热情与淳朴,我站在这群勤劳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震撼人心的奇迹,他们就像一团神秘的音符!一首昂扬的歌曲,让你无法自拔……

大自然却给了这毫不起眼的黄土无限的力量啊!

母亲河—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在北方的黄土高原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几”字,你们瞧,那黄色的水雾,此水真是只应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雾中辽阔的黄河多么像一卷巨幅画轴伸向远方,连接蓝天呢?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黄河,它浩浩荡荡,天水相接,万里奔腾,他冲破山谷横贯中国映着明在这轮帆:有时平静温柔,有时如怒如吼。仿佛每一朵浪花都告诉人们,在这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可赞的故事。它蜿蜒曲折,但终究朝东奔流,倾注入海。

黄河母亲还曾有过文静的一面。黄河上游的水清澈柔缓,夏日,来到黄河边上,微风轻轻的抚过脸颊,使人有一丝惬意,河岸边的芦苇摇动着它的身体,多么和谐的场面啊!黄河的水不像那般凶猛,她突然像一位优雅少女,让人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黄河真奇特啊!夕阳西下,坐在河边,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下来了,我想带你来这夕阳下,看母亲黄河文雅的一面,与你一起徒步走在这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曾踏上过黄土高原,看过那激昂,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感受过黄土高坡上农民的勤劳与热情,浏览过祖国的母亲河。今天,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她一步步的走向世界,没有人再也看不起她,我们都为她自豪和骄傲。安塞腰鼓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它,让世界都为中华喝彩!

中华民族!向前冲!

25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