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心得感想
春节的心得感想篇1
此心安处是吾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至春节情更浓。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国人对春节的情怀始终不会改变,这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情感。此时,在外之人对家的思念会愈发强烈,每年春节在华夏大地上演“回家过年图”让人感动,所有你能想到的出行方式都会成为回家途径,千万里不管路途劳累,只为团团圆圆,和家人共同吃上一顿年夜饭。
但是,今年,这内心的归属却被无情的新冠疫情打破。河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也出现疫情多点散发现象。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先后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贵州等。
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途径。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地过年”从小了说是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往大了说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明白,疫情防控不是一个人的事,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武警战士和无数志愿者等人员也放弃了回家,第一时间冲向防疫一线。此时,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时刻。“就地过年”就是不给国家添乱,就是对家人健康的负责。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倡议“就地过年”难免会让在外人员感到一丝失落,毕竟在外一年就等春节回乡与家人团聚。当地政府和家乡地政府不能发了倡议了事,还要制定出人性化、可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要做好无法返乡人员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保证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能过一个祥和的春节,让在外人员安心。用工企业要做到全方位关爱,可采取停工不停薪、提供春节必须物品、年后带薪休假等多种方式“留人”,同时对有工人宿舍的要做好消毒防护。人不回家,一样过年。可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向亲朋好友送上祝福,表达感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每一个“就地过年”的你都是英雄,党和政府不会让一个人孤独在外,只要全社会共同携手,做好自我防护,少流动、少聚集,同样可以暖心、开心过好春节。
春节的心得感想篇2
我们一家三口1月27号晚上6点从杭洲萧山机场快快乐乐地飞到韩国济州岛机场,开开心心地推着行李箱出机场。帅气的韩国导游小赵叔叔准时来接我们,就回酒店休息了。
第二天用完早餐后,我们首先去了独立岩。关于独立岩有一个爱情的故事,有位老爷爷出海捕鱼很久没有归来,老奶奶日夜在海边祈祷老爷爷平安,老奶奶等啊等啊变成了石头。老爷爷在海里也变成石头跟老奶奶日夜相望。看完神奇的两块石头后,我们坐着车跟着拿着麦克风的小赵叔叔转了个弯,来到了下一站偶来小道,小道上遍布着许多魔鬼树跟,我的脚走着走着酸了,但肺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很舒服。我们又坐上车开往第三站药泉寺。我喝了泉水,传说喝了泉水身体健康,有福有财。我搬了三袋大米,给每个菩萨一袋大米。一楼看完了,我在二楼看了很小很小的菩萨集中在一起,还看到了莲花供品。我觉得好美啊!参观完我们前往第四站柱状节律带。这个节律带是由火山喷发形成,像一根根柱子。
它高度30-40米,宽达1000米左右。接下来我们前往第五站天帝渊瀑布。美丽的瀑布从悬崖直泻而下,又有美丽的七仙女桥。接下来我们前往第六站小人国主题公园,在公园里有30个国家100多件著名建筑的模型。最后我们去了泰迪熊博物馆。这里有很多美丽的小熊。
第三天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坐车出发了-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韩国最高山-汉拿山。尽管温度很高,可是到了半山腰就能看到堆积的白雪和冰块,很有冬天的味道。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经过了一段神奇之路。第2站我们去了冰雕馆和3D馆,我们拍了许多照片,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最后一站我学会了腌制泡菜,还穿了一次韩服。
后面两天,我们逛街买了许多的东西回来送给亲朋好友。
春节的心得感想篇3
为进一步营造我校志愿服务的浓郁氛围,推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我校以第__个“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在满洲里市教育局党办的指导下,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从__月__日开始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先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1、“学雷锋奉献他人”志愿者服务活动
开展“学雷锋奉献他人”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三至五年级的红领巾志愿者到____小区、金桥小区、校园、校园对面商店,打扫环境卫生,帮助老人做好事,教育学生争当小雷锋活动,在学校,在社会都起到了教育示范作用,志愿者效应凸显。学校决定定期到自己班级所分管场所坚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2、“送温暖·献爱心”志愿者服务活动
__月__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为进一步在校园营造志愿服务的浓郁氛围,推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党员志愿者活动。活动中20名党员教师为38名留守儿童捐赠了衣物、书籍和学习用品,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接下来我校将把这项活动在全校教师中推广。
3、“学生成长导师——一帮一”活动
每一位教师自己寻找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比如外来务工贫困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等。老师们能及时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发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开展五个一活动:月月通电话、为学生开一次家长会、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与学生共度一个节日、与学生共同参加一个公益活动。
4、慰问___市福利院活动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校利用双休日时间带领部分学生前往___市社会福利院,慰问那里的老人家。孩子们给老人家送去了自制的小礼物、水果等,并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受到了老人们和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一致欢迎。
我校早已经把这里开辟为校外德育基地,并常年坚持来这里慰问,演出节目、赠送小礼物、与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快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
志愿者活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意义深远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我们将以满洲里精神文明办、教育局党办关于组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通知为契机,在活动的方式上,我们将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活动的阵地和形式;在活动内容上,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之上,积极开拓适合我校内容,使志愿者活动能够上水平、上档次。并在全校师生中营造有利于志愿者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吸引我校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
春节的心得感想篇4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情况的日子。我们一家要在这一天开始大扫除了。新年要有新气象!我们要花一下午的时间来大扫除。
姥姥先分配好每一个人的工作:我来拖地和擦门、哥哥来扫地和擦玻璃……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每一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我们最终打动了一个“大懒虫”-爸爸。他睡了一会觉,又不好意思地起床了,他也去干活了。
我呢,首先要拖地,就拿起拖把,拎起一桶水,开始我的任务,我干得很认真,爸爸不停地夸我。过了一会儿,回头看看我的杰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怎么地上都是脚印?我低头看看我的鞋,就一下明白了。原来我是从门口开始往里拖起的,拖干净的地方,又被踩脏了。我只好再辛苦一下,吸取教训,把脚印拖掉,看起来做什么事都有窍门呀!下面该抹门了。我找来抹布,把门仔细地擦了一遍,发现还有一些胶布留下的印痕在门上,用抹布擦布擦不掉,只好用钢丝球来擦了,我终于把它擦干净了。
“傲依,快过来,把果盘再洗一下!”从厨房里传来姥姥的声音。啊!我正想休息呢!唉,只好再去干了。“这就去!我急忙说。我拿起抹布又去干了起来,忙了一下午,终于完成了我的任务。恩,我负责的地方还真干净!
我们一家人干了一下午,却换来了一个干净又整洁的家。真值!
春节的心得感想篇5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一个我最喜欢的春节,从我记事起到现在,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传统节日,和亲人们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节日。
照德化的老规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被视为春节的彩排。天一亮,我家就开始祭灶。听妈妈说,这天,各家的灶王爷要向上天的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的善恶,让他赏罚。我疑惑妈妈在灶王爷的嘴上涂了什么?妈妈告诉我:“在灶王爷的嘴上涂的是关东糖,让他不在玉帝前说坏话,祈求来年我们合家平安。”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里里外外大扫除一次。爸爸妈妈还要把肉、鸡、鸭、鱼、青菜、香肠、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下午,爸爸会在老家的大门挂上大红灯笼,贴上喜庆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全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团圆饭,也就是年夜饭。我家的饭桌上少不了年糕,年糕音似“年高”,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猪蹄肉炖香菇、魔芋、芥菜根(也叫长命菜)这道菜是妈妈的拿手好菜。炸带鱼妈妈不准我们全部吃完,因为“年年有余”。饭桌上大人们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吃完年夜饭,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即越晚睡代表来年越有福气。十二点前,大人们坐在沙发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淘气的小孩就忙着吃瓜果、糖品。当然吃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最期待的是长辈发压岁钱!过年收到红包让我们心里乐开了花。大家有说有笑感到很幸福。终于熬到了十二点,“轰轰轰”的烟花爆竹声准时响起,我们马上许愿。虽然我们家只燃放很少的烟花,但是我周围的天空到处绽放着五颜六色的烟花,“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烟火的气息。热闹非凡,烟花璀璨,好看极了!随着“嗖——”烟花飞上天空炸开了的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们兴高采烈地喊着,欢笑着……
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俗称“过年”。这天各家各户燃放鞭炮、烟花。家家户户门前堆着燃放过的爆竹红纸皮、烟花箱。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全家男女老少换上喜庆的新衣服、新鞋子,显得精神焕发!早饭是妈妈包的香喷喷的饺子,听奶奶说,过年吃饺子是我们村的老传统。爷爷呢,一吃饺子就要说那耳熟能详的典故: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之意。难怪每年的饺子宴是我家必不可少的。中午摆家宴:糖醋鱼、红烧肉、红酒鸡、炒白果、清蒸排骨、苦菜汤、苦笋炒肉片、豆芽鱿鱼等数之不尽的美味佳肴全部端上桌。晚上便吃一些甜食,如甜果、米果、年糕、汤圆、豆腐花等一些美味。妈妈教育我们初一一整天不准吵嘴、打架,要和和美美的。如果摔破了碗碟,要补一句“岁岁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大街小巷人们见面,都会互相道一句“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
大年初二是“女婿日”,我们全家人带上礼物和祝福去拜访外公、外婆。初三、初四、初五这几天人们都会到亲戚家、朋友家串门、拜年。正月期间,村里的祖厝也经常有祭祀祖先,宗亲们闹元宵的隆重仪式。虔诚的村民们用心地摆供品(全猪、鸡、鸭、香菇、水果、甜果、白果、糖果、鱼等),请来舞狮队、木偶戏、高甲戏来祖厝表演,让年味更浓!村民轮流放鞭炮,架起一个个喜庆的气球拱门,祭祀活动后还要邀请尊贵的客人到家中摆宴席吃甜果等等美食。
以上几点就是我家的春节习俗。一眨眼,我们就要开学了,爸爸妈妈也要去上班了。我期待着2016年红红火火的春节到来!
春节的心得感想篇6
来了,春节。我带着激动又迫不及待的心情坐上回家的车,好几年不曾回父母家过年了,我像小时候那样心奋不已。在车上东瞅瞅,西望望。异常兴奋,可不一会,我就经不住山路七弯八拐的颠簸晕车了,胃翻江倒海一般折腾起来,让我呕吐不止,可惜再也没力气爬窗看那沿途风景了。
晚上八点多,终于到了,虽然胃疼的厉害,脸煞白,头发都乱糟糟的惨不忍睹,我还是一步就跳下车了,不管不顾那欣喜的心情自不用说,在三哥家里,他知道我晕车,为我熬好了白米粥,做的都是我小时候爱吃的菜,只可惜我的胃一碰上那些让我口水直流的东西就火辣辣的疼,呵呵,我只好老老实实吃我的白米粥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孩子也不用我自己带着了,吃完饭,我赶紧去街上溜达一圈,现在新建的新农村,镇上的房子都统一规划建筑,那一个整洁哟,真叫人耳目一新。清新,亲切。往日的街邻都笑盈盈的问什么时候回的,心里暖烘烘的,走到街道中段,就是我大哥家了,我爸妈还隔着一条河,天黑了,只好第二天再去爸妈家里。
以前,我也住镇上时,那时我们兄妹都在一条街上,每年从腊月24就开始吃团年饭,兄妹六个每家一天刚好吃到腊月三十。过年时每家玩一天就又到了初七八里,呵呵,别人都还未开始我们就团年,别人都过完年我们还未结束呢。街坊邻居都羡慕我家浓烈的节日气氛。我家的气氛特热闹,一家三口,四口和父母欢聚一堂,每年要三张桌子才能够坐。27日早上,三哥要请爸妈和兄弟姐妹在他家团年,叫我别先急着去爸妈家,我住大哥家里,被窗外的强光刺得睁开双眼。啊,地上积淀了好厚的雪哦。我赶紧从床上爬起,在阳台上看到妈妈在院坝往去河边的路上扫雪,妈妈在前面扫一段爸爸就在后面走一段,那图景好温馨。我赶忙和丈夫一起去帮着扫雪,把父母接过河来。随着一阵鞭炮响起,我们随着父母一起又围了两大张圆桌。今年大姐一家过年都在值班回不来,我们就挤了两张桌子,把父母请在中堂位置坐下后,我们轮着给父母一人一个红包,家里条件还不是很好时,都是父母给我们分发压岁钱,现在年岁已高的父母看着儿女聚在一起给他们压岁钱时,幸福久久溢留在爬满皱纹的脸上。我们都以烧的滚烫的生姜可乐代酒各敬父母一小杯,女儿安欣和二哥家的小琪琪在外婆身边蹭来蹭去,争着要他们两老抱抱。喜得两老抱抱这个,亲亲那个,看看大的,拉拉小的。手忙脚乱的连饭都顾不上吃。因父母年岁已高,我们兄妹齐坚持今年不去父母家吃团年饭,以免父母又劳心费神。只是大年夜年去父母家守岁,欢聚一堂。一起迎接新年。那晚,我们陪父母一起快乐守岁,十二点准时点燃那喜迎新春的炮竹,看那烟花冲上天空,冲上云霄,把真个夜空点缀成色彩斑斓的精彩世界,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夜如白昼,只是比白天更美丽,在火光下映照着每个人更多的欢快,笑容。你说这夜幕的天际下,这欢悦的笑容里是不是又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更祥和的新年!
春节的心得感想篇7
初三一早,便被一阵喜气的哭声吵醒了。
村西头一邻居家年近七十的老父亲捡垃圾时,被大卡车轧死了。
老人两个儿子,都在南方做大生意,平时没空回来,也忙得顾不上给老人寄钱。
老人从不埋怨,只说要趁自己能动能行,给儿孙多做点事,便常常一早就出去捡垃圾。
老人卖垃圾竟真的存下不少钱,儿子媳妇从他的墙缝里掏出五张存单。
听说,儿子媳妇取钱时,找不着密码,以为老人用的是自己生日,家里没人记得老人生日,便找老人最要好的朋友。可结果,老人也忘了自己的生日。最后,儿子媳妇是用老人孙子的生日号码,才碰对的。
儿子媳妇说,老父亲没预兆就匆匆走了,他们没来得及尽孝,死了得好好排场一下,于是请了镇上名声最响的乐队。又听老辈人说,死后如没人哭,即使请和尚放了焰口,死者亡魂也得不到超度,儿子媳妇便又请了三对嗓门大的男一女回来哭丧。
三对男一女一会儿踩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一会儿伴着萨克斯管吹出的《回家》的旋律,哭哭唱唱。朋友听得稀里糊涂,说,初听还以为是谁家姑娘出嫁,娘家舍不得要出阁的女儿离开呢。
我说,如果悲伤都讲究形式,那还有什么人间真情?现在人把丧事当喜事办,倒是文明了。
春节的心得感想篇8
我的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团队。我的外公外婆他们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在我的记忆里,两人最温馨的片刻莫过于除夕夜一起包饺子。
他们一起包饺子的时候总是配合的非常默契:外婆和面的时候,外公就在旁边细细的剁碎猪肉和白菜;外婆醒面烧水的时候,外公就会在发亮的不锈钢盆中搅拌碎碎的菜末和肉末,一点点加盐、酱油之类的调味品;外婆把面团拉成一个圆环,又弄成粗细均匀的一长条,再揪成大小几乎相同的一个个小球。外公把这些小球沾好面粉又压成小小的面饼。外婆动作灵敏又迅速地擀好面皮,外公也利落地包出一个个大小和花边都很精致的饺子——小时候,我总是站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想知道哪个饺子里会包进硬币,这样我也能做第一个吃到硬币的幸运人。可是我发现即使我记住了案板上第三行第四个饺子里有硬币,等到下锅煮完再装盘,我也没法在那一堆热气袅袅的水汽中找到我想要的那个有硬币的幸运饺子。外婆总是在我失望时给我夹饺子,而她夹的饺子里永远都有我想要的那一枚亮晶晶的小硬币。除夕夜的饺子似乎比其他任何时候的饺子都要特别,也更好吃。也许是因为很少能这么热闹地和家里人在午夜一起吃饺子,也许是因为窗外的爆竹声,烟花的炫光;大概也是因为吃完饺子以后外公外婆递过来的红包,我总是会急切地偷偷拆开用手指捻一捻我今年的收入。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的,连饺子上热腾腾的水汽都是喜气洋洋的。
除夕夜的饺子和团圆,是家人深入血脉的传统和习俗,抹不掉也改不了。我也开始学着包饺子,时常静默地瞧着几双粗糙的手来回翻动,心里记下包饺子的步骤。因为我知道,我将要把这些家庭传统传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