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晓慈

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让我深刻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渴求和无限探索的勇气与智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学生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学生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篇1)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阔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是主人公尼莫船长对大海的感叹,充满热爱与赞美之情。读完《海底两万里》这本科幻小说后,我对神秘美丽的大海充满了殷切的向往之情,对尼莫船长反抗压迫、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热爱亲人的品质深深感动,对如此高科技的鹦鹉螺号感到惊奇不已,对作者儒勒·凡尔纳高超的想象和神奇的预言感到万分佩服。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海底世界:人们在海底克里斯波岛上的森林里打猎海底生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生死搏斗,发现在十万年前沉没的大陆大西洋城……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鹦鹉螺号上的人们生活在海里,利用着丰富无尽的海洋资源,可以干生活在陆上的人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他们甚至看到了海底墓地,珊瑚谷和巨型章鱼等等,使人大开眼界,仿佛身临其境。

尼莫船长让我记忆犹新,他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博学睿智,重视朋友,机智勇敢,富有同情心,值得人去信任。即使他逃避人类,也只是因为这个时代造成的。若是我们也与世隔绝,这倒是不可取的。可是如果没有像尼莫船长那样对浩瀚大海孜孜不倦着迷、探求的人,我们如何去认识自然,解开奥秘?这个时代,正是需要这样富有创造精神,遇事沉着冷静不慌乱,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来揭开大千世界的各种谜团。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等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书中对鹦鹉螺号有着详细的描写,可见作者思想的缜密。他曾在书中预言:利用海洋采煤发电,提供鹦鹉螺号的光、热和动力。现在这种情况早已实现,可回到两百多年前,在当时简直就是是天方夜谭!他还在“神奇的舱”这章节中预言:“以后我怎么采煤你会看到的,只要耐心等待,我所需要的一切都取自海洋。”他的预言成功了。书中的想象事物应经变成了现实,说明了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海洋资源的贡献真是无法想象!在当今社会,海洋资源对于人类十分宝贵,它为人类带来极大的益处。可是现在人类过度开发、污染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日益减少。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海洋领土,合理利用,减少污染!

学生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篇2)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科幻著作一《海底两万里》。他的作者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866年,有人在海上见到了独角鲸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一起乘坐鹦鹉螺号潜艇环游海底的故事。他们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红海,让我身临其境,观赏到不同的风光,当时在那个时代,作者凭借想象就把潜水艇写得栩栩如生,而现在,潜水艇也以变成现实,凭借想象也能预料到未来,令我深感敬佩。

其中,我最喜史尼摩船长,他性格阴郁,却又十分地善良,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落泪,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虽然他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但还是善良的收留他们。当时在南极,氧气瓶只剩下最后一丝氧气,而尼摩船长并未选择吸最后一口氧气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是把氧气留给了教授,让他得以获救,这种为人舍己的行为让我十分地感动。

《海底两方里》这一本奇妙的科幻小说,它注定成为历史上一本不朽的著作,书里的预言,为现代科学作出了重要的铺垫。利奥台先生说过:"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这本不朽之作,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

学生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篇3)

今年暑假读完《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给爱科学的好朋友蓝猫打了个电话,想了解一下他的感受。嘿,正巧,蓝猫也刚刚读完这本书。并且兴奋地告诉我,他通过雅虎搜索已经找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尼摩船长的后代,他们正在筹办今年第41届“世界青少年海底两万里科学考察活动”呢!

原来,为纪念鹦鹉螺号潜水艇在1866年海底为期10个月的两万里探险活动,100年后,《海底两万里》科学基金会于1966年成立,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一年一届的青少年海底两万里科学考察活动,正好还有活动名额,征得父母同意,我和蓝猫参加了今年的活动。

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吧。

首先是观看“百年对比展”,有海洋环境对比、海洋生物对比、海洋航行对比、海洋开发利用对比等,通过图片、文字、幻灯、4D等形式来表现。现在是:地球热了,南北两极冰雪融了,海洋污染了、海洋物种少了,海洋航行方便快捷了,对海洋开发利用更加积极了,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展览最后,尼摩船长的重孙子为老尼摩船长在141年前说的一句话:“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道歉。是的,相比较100多年前,现在人类进步实在是太快了!

第二项活动是故地重游。新的潜水艇的名字还是叫鹦鹉螺号,它是一艘核动力潜艇,最深能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原来的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在海底旅程十个月,现在的鹦鹉螺号速度快多了,每小时150公里,能连续航行,短短几天时间游览全程,最后来到老鹦鹉螺号原先消失的挪威西海岸大旋涡海域,参观了在海底修建的鹦鹉螺号残骸展览馆,阿龙纳斯的重孙子指着一条原来船员吃的,但现在已经绝迹的鱼告诉我们,这种鱼非常好吃,但对水质要求高,现在已经没有了。我和蓝猫听到这里,都惋惜地流下了口水。

最后一项活动是:一年一度的保护海洋环境,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的成果展示活动,这次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成了活动的主角,有的发明海水即舀即喝的杯子,有的开着海上汽车,有的利用海洋微生物发明新药,还有的想在海洋上建摩天大楼……参加这次活动,我和蓝猫走的比较匆忙,没准备发明创造,比较遗憾。

在返回的路上,我和蓝猫商量年是我们国家举办奥运会,我们青岛又进行海上奥运比赛项目,我们要发明海下帆船,让它借着水流扬帆航行,和海上帆船比赛竞个高低。

学生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篇4)

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优美的词语和新奇的句子,还学到了很深刻的道理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我真想多读几遍!

茫茫大海中,一片空虚,一片神秘,海平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而海底的深处,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呢?对于海中的神秘物种,人类对此一无所知,只能用文字来展开那幻想之旅,而其中,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就属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了。

故事从1866年一次偶然发现一条独角鲸说起,那是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所以经常会遭到海盗的袭击,而这一次,却被法国科学家看在眼里这一条“独角鲸”,无非就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于是,这位法国生物学家就带着仆人孔塞伊与一个捕鲸手,乘坐这艘潜艇做了一次长达两万里的环球探险。

潜艇上的领头叫尼摩,他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在这一路的冒险中,他带领着船员经历了船艇搁浅,土着围攻,同鲨鱼搏斗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他逃避人类,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关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神秘浪漫色彩,非常吸引人。其实,在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时,我还以为尼莫船长是个海盗,可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尼摩船长是一个反抗压迫的战士。

虽然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成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与气象,令我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

即使《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虚幻假象的科幻小说,但是没出都有令人叹而观之的部分这也使我在脑海中浮想联翩出海底世界的充满异国风情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你也爱冒险,不妨翻翻这本《海底两万里》。

学生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篇5)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我很快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然在还未发明潜水艇甚至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险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的先知者的呼吁,我不禁掩卷思考:这本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令人惊叹的历险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伙伴们,让我们一起搭上这艘奇妙的潜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和神秘的宝藏,并且勇敢地和大章鱼作战,设法从南极的冰壁间脱险吧!还有许多许多新鲜、刺激的遭遇等着我们去领略。来吧!让我们一起携手去探索!

14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