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小龙

所谓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篇扶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扶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1】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任务,扶贫工作首当其冲。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

二是强化业务本事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供给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供给最合理的扶持。

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应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扶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2】

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

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景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景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景。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期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异常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我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进取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十分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激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必须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研究实际情景,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忙。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本事,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适宜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本事。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我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境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此刻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经过自我的勤劳双手必须会创造出完美幸福生活。

扶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3】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的重大战略政策,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惠及贫困群众的重大利民惠民政策。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瑞金精准扶贫调研队在今年6月28日至7月8日在江西瑞金市黄沙村进行实地调研,总的来说,“精准扶贫”对于广大困难群众来说,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和效果,大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地提高,大部分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实现了致富,在年前全部消除贫困现象和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是比较突出的,群众反映也是比较强烈的,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的准和实两方面。

在“准”这一方面,精准扶贫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改为“滴灌”,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在落实中,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在对某地区调查中,就发现了贫困户评定程序过于繁琐,往往一些贫困群众被评上贫困户要走很多程序,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且一些干部为了实现所谓的尽快脱贫,刻意减少贫困户指标、提高审核标准。还有,由于一些干部手中掌握指标和贫困户的审核权,就出现了私相授受、权钱交易的现象,一些不是贫困户的人却能享受到贫困户的政策优惠和生活补助,而该帮助的困难群众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政策帮助。这样有些困难群众实际上处于贫困状态,但却得不到国家政策的帮助,导致这些群众还是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生活十分贫困。

在“实”这一方面,在对某地区的调查中,也发现了精准扶贫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被调查的群众反映一些干部为了政绩,刻意降低脱贫的标准,本来没有达到脱贫标准的群众,实现了“被脱贫”。还有,被调查的一些群众反映国家给的困难补助并没有完全兑现,如某市政府规定的贫困户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240元,然而困难群众实际得到的只有每人每月100元而已。在一些扶贫项目方面,也存在暂时性能够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而不能长期化、常态化,可以说是变相的注重输血而不是能够实现造血。一些干部甚至是对群众进行“封嘴”,要求群众特别是“被脱贫”的群众不论是上面谁来调查访谈,都只能说正面的,绝不能说负面的。

“准”和“实”是精准扶贫在一些地方群众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及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和纠正,切切实实地把精准扶贫这项惠民的国家重大政策落到实处,让政策不打折,不变味,不变质,让困难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与好处。

为此,政府部门应从“准”和“实”所反映的问题对症下药。对于“准”所反映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切实深入困难群众当中,对于困难群众评定贫困户要把严格审定与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相结合,对于在评定时期的困难群众要采取过渡性应急救助措施,以困难群众实际为出发点,以困难群众为中心,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困难。对于某些干部不执行中央政策、慢作为、不作为或私自篡改贫困对象的情况,要严肃追究处理,加大纪检监察与问责力度,涉及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实”所反映的问题,政府部门要严格脱贫考核管理制度与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没有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群众要坚持帮扶,绝不能搞所谓的变相脱贫与“被脱贫”。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技能培训,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而且造血要能够长期化、长久化,而不是脱贫后造血功能就丧失了,出现脱贫群众又返贫的现象。针对有些干部对群众封嘴堵嘴的现象,要坚决查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能向政府真实的反映实际问题,让政府能够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深入了解实情,反思有哪些不足,有哪些还没有做到位,这样政府才能更好地及时调整政策,更好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更好的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

扶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4】

通过这次“美丽甘肃科普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科协借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利用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科普活动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它既培养了在校大学生参与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大学生体验农村生产生活,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增长社会经验,锻炼提高本领,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大众、回馈社会的难得机会。其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接地气,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3)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

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课堂教学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6)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是考验大学生修养品性的好环境。在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大学生养成的“娇、骄”二气会得到克服;在实践的困难和危险面前,要求大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这种实践活动多了,并且能深入下去,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采用“高校——科协——社会”这种形式,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参与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有效尝试,应该坚持开展并要不断完善。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顶层设计好。突出民生,围绕生活、生态、生命、生存中的科学,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选定活动主题,采取小型化、主题化、项目化活动形式;二要平台搭建好。科协要立足基层资源、人群特点,组织、发展好基层

农技协会、基地、农业大户,发挥科协优势,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大学生要发挥志愿者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特长的项目进行社会实践;三要充分准备好。建立科普志愿者库(院校向市州科协提供志愿者情况),加强培训,加强院校与科协、基层单位活动对接,建立活动项目需求库(市州需要解决的问题);四要组织实施好。每项活动都要细化方案,做好分工协作,跟踪服务;五要机制建立好。每项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评估,对开展活动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补,也可以院校和科协签定社会实践活动合作协议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活动成效,打造科普特色品牌,为实现双赢,推动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而共同努力。

扶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5】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许多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乡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解决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村中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羊肚菌、弓棚蔬菜等,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我乡的具体情况的。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玉米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我乡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苹果以及其他产业的种植。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从农村回归到农村,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11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