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10月几日周几2023年
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表示天气逐渐转凉,开始出现霜冻的时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霜降是10月几日周几2023年,欢迎大家来阅读。
霜降是10月几日周几
2023年霜降是10月24日00点20分39秒,霜的出现表明近地面最低温度已经降到0℃以下,这也正是“霜降”前后天气的主要特点。“霜降”过后常有冷空气活动,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衣,以增强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
霜降是什么季节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也就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就要来临了。说明霜降时节依然处在秋天。
霜降的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霜降节气中,树叶开始枯黄,被秋风吹到地面上,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的降什么意思:落下的意思
白露开始早晚有露水,寒露节气时露水带有寒气,到了霜降节气时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靠近近地面的时候凝结成了六角形的霜花,霜花在靠近植物或者地面的时候沾附在上面,看起来像被冰凌包裹起来了。
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饮食进补当依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霜降有哪些风俗习惯
吃柿子
在很多的地区,有的时候会在霜降的那一天有吃柿子的习惯,因为这样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吃甘蔗、炒香饭
在广东潮汕有霜降吃甘蔗、炒香饭的风俗习惯。广为流传着“霜降食蔗不容易齿痛”的叫法。本地民俗觉得,立冬季吃甘蔗,既能爱牙护齿,又有滋补养生的作用。而用莲籽、菌类、栗子、鲜虾、胡萝卜制成的香饭,广受汕头市群众的热烈欢迎。
除开特点风俗习惯外,也有较为自主创新的霜降主题活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河南省商丘市、江西宜春、湖南长沙等地,每到霜降季节,游水发烧友都是会用冬泳的方法迎来冬季的来临。冬泳是冬天大家钟爱的一种加强锻炼的好方法,可以提升抗寒力和免疫能力,增强体质,抗衰老延年益寿。
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1、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吃鸭子
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子。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食少、大便干燥、低热不退者最为有益。
3、吃萝卜
我国民间有“十月萝卜赛人参”的说法,霜降节气正值秋天向冬天过渡的时候,所以在霜降期间,我国民间也有吃萝卜的习俗。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4、吃牛肉
霜降是个进补的好时节,俗语称冬补不如霜降补,冬补过于滋腻,而霜降节气补补是极好的。而为迎接霜降节气的到来,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大餐的习俗。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
5、吃兔肉
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牛肉也吃兔肉,尤其是在霜降期间,非常盛行食兔肉进补。兔肉尤其适宜老人、妇女食用,同时也是肥胖者和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肉食,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及经期女性、有明显阳虚症状的女子、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兔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