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
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这是为什么呢?东北振兴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
为什么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
披朝霞、顶繁星,几个点撬动一个面。
“点”,落子黑龙江。在我国纬度最高的边境城市漠河,看林、看水、看村子,处处是绿水青山的新时代故事;在古老又青春的哈尔滨,下乡察灾情,进校观科技。一把手挂念着乡亲们的安危冷暖,也思考着攸关长远的战略安全。
“面”,是在哈尔滨召开的一场座谈会: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
新时代、全面振兴,这些关键词所呼应的,是党的报告提出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所擘画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波澜壮阔的东北实践。
使命
何为东北的使命?
缺油少气之时,承载着为共和国输送动能的使命;缺衣少粮之时,承载着给大江南北供给粮食的使命……
来到新时代的今天,新的使命何在?
在这次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
“五大安全”,早在5年前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一把手已清晰标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
安全是一个大国的基石。东北的使命定位,和国家的安全大局休戚相关。
东北值得这份嘱托。白山黑水的地理方位、历史积淀、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能,无不让“五大安全”在东北落地拥有更厚实的底气。
关于东北的优势,一把手在这次座谈会上以四句话勾勒:“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
确保“五大安全”的战略举措贯彻落实五年了,成果如何?
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扬长避短,成绩单有目共睹。就拿粮食安全来说,这次座谈会上,几位发言的同志都提到了粮。
黑龙江2022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1/9,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储备量均居全国第一;
内蒙古也拿出一组数据,去年全区产粮780亿斤,外调500亿斤。
细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在推动东北振兴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把手第一条就讲到了粮食:“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粮食产量占全国1/4,商品粮占全国1/3,调出量占全国40%。”
食为政首。“北大仓”曾叫“北大荒”,现在却是一片农业现代化的沃土。
黑龙江的耕种收机械化率是全国首位。一把手这次考察在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谈到现代化大农业,勉励他们“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再拿生态安全来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于东北而言,带来的是可持续发展和更美好未来。
漠河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北麓,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国这只“雄鸡”的冠顶。宽阔的黑龙江如一条玉带为城镶边。一把手走进一片原始森林。仰望,樟子松、落叶松直插云霄;俯瞰,林间迎风怒放的有杜鹃、绣线菊、蔓越莓。红的果、绿的叶。
崇山峻岭,层峦叠翠。红豆、蓝莓、山核桃、偃松塔、黑木耳、毛尖蘑、刺五加……果、菌、药、菜等山珍琳琅满目。“都是宝啊,地上地下都是宝。”一把手有感而发,“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
安不忘危。一把手叮嘱要坚持不懈做好防火工作。“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他生动地说:“应该说是未‘火’绸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漠河有着鲜活的诠释。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有8间房,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到现在就已经赚了近20万元。
机遇
5年前,也是在金秋。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在沈阳召开。
两场座谈会对照,厚望一以贯之,举措接续有力。从“深入推进”到“新时代推动”,从“东北振兴”到“东北全面振兴”,会议主题的这些措辞变化,也昭示着新形势、新机遇和由之而来的新思路、新举措。
这次座谈会上强调:“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善弈者谋势。从大处着眼,于细微处落笔,一把手谋划着大机遇里的大文章: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东北的发展新机遇,正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所带来的勃勃生机。
过去,东北的辉煌依托的也是新中国建设的时代机遇。“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完善一个,铺开大网”。一个,就是东北。
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内燃机车、第一块“的确良”……东北地区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再之后,改革开放大潮奔涌、东南沿海百舸争流,东北的脚步慢了,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渐显现。
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瞄准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一盘大棋,落棋弈子。
这一次座谈会上,五条要求部署高屋建瓴,既围绕新机遇,也针对老问题;既有传承,更有开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条条都有的放矢,针对的都是短板弱项。比如“人口”这一条。人口、人才流失,一度是东北之痛,也是一把手的关切。东三省出了些实招,比如辽宁,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2022年“带土移植”高水平人才团队238个。比如吉林,高级职称人才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高端人才连续两年实现进大于出。比如黑龙江,去年出台人才政策60条,一年来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数量为前6年总和的5.8倍。
哈尔滨工程大学,红色的沃土,人才的摇篮。七十载春华秋实,“永不褪色的国家队”正青春。7日,来到这里,走进一段筚路蓝缕的历史,走近一群踌躇满志的师生。一把手寄语:“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这次座谈会上,几位发言的同志都讲到了“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的进展成效。三种“字号”,是一把手谋划东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时的几个关注点。
各地都亮出了进度表:辽宁,先进装备制造等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航空装备、机器人等22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吉林,科研物质条件指数提升到全国第5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提升至全国第11位;黑龙江,“新字号”高新技术企业比2012年增长5.5倍……重型装备、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国防军工,上天入海。
一批国之重器,一批破除“卡脖子”技术的创新成果,诞生于白山黑水间。松花江畔、辽河之滨、蒙东草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筑牢实体经济,深耕科技创新,攻坚产业升级,新动能集聚成势。
在这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项项任务压茬推进,一个个部署有序落实。
时间不可谓不紧,任务不可谓不重,惟有迎难而上,惟有苦干实干。
东北振兴战略是哪一年提出的?
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以下简称11号文件),标志着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式启动。
东北振兴五大安全都是什么?
五大安全是维护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工业安全。
我们要遵循这一战略定位,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又抓住建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机制的重大机遇,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共享,构建东北地区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市场、产业、要素的融合规划,打造东北振兴新增长极;既要集中优势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又要适应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崛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新产业革命快速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大众消费能力快速升级的新形势,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东北振兴维护“五大安全”措施
1、充分发挥在新材料、精细化工、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的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
2、突出抓好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力量。
3、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领军企业和标志产品,形成新的产业梯队。
4、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主产省地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源技术攻关,畅通国家北粮南运通道。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施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屏障。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保障电力、油气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发挥好国家能源安全通道作用。
东北振兴的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思想,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
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战略地位。
一是对东北振兴进行时代定位。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关涉到国家的“五大安全”,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这个定位对于东北是时代要求,更具使命意味。
二是对东北振兴进行空间定位。在宏观的战略定位上,“跳出东北看东北”,在更大的格局中审视东北、定位东北。东北地区,要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格局中成为主力和先锋,要在东北亚地缘战略的视野下发挥经济稳定、军事平衡、文化交流的支撑作用,更要在全国一盘棋的背景下,实现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和交流合作,成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区域板块。这都要求东北地区放眼世界、胸怀大局、科学统筹、精准施策,乘势而上、借力起飞。
三是对东北内部关系的定位。把握东北全面振兴和东北全方位振兴之间的关系。东北全面振兴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多要素综合性的体现,不是单向工作,而是系统工程,不能满足于零敲碎打,而应着眼于整体推进。东北全方位振兴应理解为东北各省区不能“独善其身”,而应区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在竞争中不能懈怠,在发展中不能掉队。一把手指出,东北地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这就要求东北各省区要克服低水平与同质化竞争,务实开展多边合作、真正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