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下面小编带来了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供大家参考!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就是秋之末,冬之始,初霜开始降临,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但是霜降节气并不表示会降霜,霜降后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开始凝结成霜。
霜降时会下雪吗
霜降时我国部分地区会下雪。
根据季节划分的气象标准,截至10月15日,北方大部地区已入冬,仅华北中南部和黄淮一带还处于秋季。
近期,冷空气将影响新疆地区,新疆北部和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伊犁河谷和沿天山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上述大部地区及南疆大部伴有5——7级西北风,山口风力达8——10级;北疆大部气温下降6——8℃,部分地区10℃以上,南疆盆地有沙尘天气。
目前,北方大部入冬,天气寒冷,年老体弱者需及时添加衣物,以免感冒;同时,居民在取暖时,需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强冷空气将给新疆的交通旅游、农牧业等带来不小影响,需加强防范。
霜降过后就是冬季了吗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我国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则是早在9月上旬就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 ”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霜降之后冷了吗
霜降代表着很有气温已经下降到几度了,离下雪不远的,不会一下就降温的,会慢慢的一天降一度。有时候我们经常感觉某一天很冷,那就是降温的征兆,好比夏天某天很热,也是升温的征兆。
霜降期间,也就是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现象,基本上都退出了天空的舞台。天气相对前期更为简单。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就北方而言,冷空气过后,依旧是天高云淡,给人印象较深的也就是一次次的降温了。除东北、西北一些偏北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已是万物凋零,雪花飞舞外,偏南的大部分地区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游人留连忘返时。
“霜降”之日适合平补
这一节气中的民间食俗很有特色。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
中医认为,金秋时节的饮食原则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应“平补”,而大补则容易补“过”了。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润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另外进补讲究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食补时,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食温热熟的食物,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可增强体质,保持旺盛活力,预防和减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