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有哪些禁忌

| 丹梅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那么你知道九九重阳节有哪些禁忌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九重阳节有哪些禁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九重阳节有哪些禁忌

九九重阳节有哪些禁忌

忌1、重阳节见面不能说节日快乐,登高原是避凶气。

重阳节更高,不是为了赏景,而是为了避凶,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就天天有人丧命,青年桓景的父母也被它夺去了生命,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发誓要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师傅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终于桓景在第二年的九月初九,瘟魔出来作恶那天回到家乡,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躲避,他自己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所以我们见面后,不可以说节日快乐。

禁忌2、重阳节,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不要回娘家。

在鲁西南地区的滕县一带,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说在重阳节这天,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要是回了娘家,会给婆婆带来灾难。所以,出嫁三年之内的闺女这天不能回娘家,三年以后就可以回。当然这只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全国其他地区一般是没有这个禁忌的。这个禁忌虽然有的迷信哈,但是,为了老人身体健康,新媳妇们这天可要考虑好了哦。

禁忌3、重阳节,夫妻不要同床。

这是古代人对阴阳调和的讲究,古人认为:男女交合必以时,才能达到阴阳调和,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生出许多祸患。“重九"是阳数之巅峰,过后则转为阴数,所以禁忌一切冒失的行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那一天,即使是夫妻不能同床而眠,要分床睡。古代在端午节、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冬至等日子也有这样的禁忌,但是现在已经没那么多讲究了哈。

禁忌4,重阳节不要送菊花。

重阳节虽然很多节目都与菊花有关,比如喝菊花酒,饮菊花茶,赏菊花美景,但是你可别以为重阳节就应该送菊花,这就大错特错了,菊花在老一辈心中是祭花,是赠给死者表达哀悼的鲜花。若你送上一束菊花给老人,很可能会让老人家非常生气,误解你送花的意思,从而导致身体不适。

禁忌5,重阳节不要穿艳丽衣服。

古代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祭祖是一个严肃沉痛的事情,是缅怀祖先的日子,在祭祖的日子里,穿得花花绿绿,这是对已故祖先的不敬,祭祖时更不能嬉笑打闹,不能有半点不敬。虽然现在重阳节不是祭祖的日子了,但是艳丽的衣服还是少穿为好。

重阳节的由来和风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有很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传统习俗。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就有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时重阳节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另外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做老人节,常在这一日进行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故事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家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得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

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计回公道。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

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

安帝召重阳女进京相见,父女拥抱大哭一场。后安帝贬黜闫氏,专门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安帝要留重阳女在宫中,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逢节要去祭奠为由,执意回到重阳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习俗。倡导全社会树立敬祖、敬老、孝道、感恩的风气。作为传统节日重阳节,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浓浓情思。

重阳节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两方面。古时候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民间在重阳节期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习俗,传承至今。

重阳节别名

重阳节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重阳节“登高”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23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