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些忌讳

| 欣敏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因为二九相重,故称为“重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重阳节都有哪些忌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有哪些忌讳

重阳节有哪些忌讳

忌讳煮饭

因为重阳节是双九相逢,九为最大的阳数,代表老阳。老阳也就是老人,所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因此重阳节也是老人休息的日子。俗话说:“重阳不蒸粑,老虎要咬妈”,意思就是重阳节这天不煮饭,要让老人休息。

忌讳同房

由于重阳是两个九相逢,就为老阳,也就是两个至阳之数相遇。在古人的思想中,夫妻在一起本来就是阴和阳在一起,然而重阳节只有双阳,也就是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物不遂,不通不顺,所以不同房。

忌讳回娘家

因为重阳也就代表着寒气初生,也就是阴气初生,由于女人为阴,会增加寒气。所以出嫁未满三年的女儿不回娘家,俗话说:“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当然这也是因为出嫁后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会把别人家的寒气带回娘家。

忌讳说快乐

因为重阳节是双九相遇,九为老阳,也就是阳气已老,充满了变数。而老阳若变,就成为少阴了,正因为这个原因,重阳节也就成了祭祖的节日。所以在这样的节日里,只说健康或者平安等,不说快乐。

忌讳送菊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而九月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被称为“菊月”。然而在很多老人心目中,认为菊花乃是祭花,所以不送菊花,特别是老人。

重阳节适合送什么花给老人

寓意吉祥的鲜花,比如剑兰,有长寿、康宁、福禄之意,送老人再适合不过。

还可以送表示感恩的鲜花,比如康乃馨,表达感恩爱戴之情。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吃糕吃面、尊老敬老、赏菊、宴师等。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2、吃糕吃面: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3、尊老敬老: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4、赏菊: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5、宴师: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祭祖礼俗活动。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有一个青年叫恒景,父母因为瘟疫被夺走了姓名,他自己也险些丧命,于是他决定为民除害,就辞别父老乡亲寻找能够降服这个瘟魔的办法,桓景四处访师寻道,历经坎坷后终于打探到在东方一座古老的山上有一位仙人,于是他不畏艰险,终于找到那位仙人,仙人为他的精神打动将他收为徒弟,赐予他降妖宝剑,这小伙子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一身非凡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23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