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今日下午开始排海几点
日本核污染水今日下午开始排海几点?日本核污染水为什么一定要排海?日本真的要拉着全世界一起受难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日本核污染水今日下午开始排海几点,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
日本核污染水今日下午开始排海几点?
据日媒当地时间24日报道,东京电力公司当天称,已对准备排入海洋的核污染水进行了取样检测。东电称,检测结果显示其中氚的浓度已经“达标”,将从当地时间24日下午开始将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另据日本朝日电视台当天报道,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决定,如果气象条件允许,将于当地时间24日13时左右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但如果气象条件恶劣,也可能暂缓排放。
日本核污染水是怎么产生的?
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事故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回收污水。
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废水主要有三个来源:
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
事故后为持续冷却堆芯而新注入的水
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
据2023年3月央视财经相关报道,核电站内的存储容量为137万吨,如今核污染水已增至132万吨,接近饱和。
日本核污染水为什么一定要排海?
1. 现有技术条件限制。目前日本尚未掌握有效的核污染水处理技术,难以在短期内对排海方案实现根本替代。虽有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去除放射性物质,但处理后的污水量仍较大,难以全部再利用。
2. 负担能力有限。福岛第一核电站已产生的核污染水量非常巨大,目前的水处理设施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全部处理的处理能力。如果采用其他处理方案,如用于冷却需要大量新淡水,这也超过日本现有提供能力。
3. 政治经济压力。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损失与负面影响已然巨大,如果长期存贮而不处理核污染水,不仅难以根治事故影响,也加重对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政治与经济压力。
4. 回避更大影响。相比其他方案,海排方案在技术与政治上更为"容易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暂时回避处理海量核污染水带来的更大负面影响与挑战。这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权衡。
5. IAEA 报告的支持。IAEA在2021年的报告中表示,根据现有海水监测结果,核污染水海排不会造成"有害影响"。这给了日方一定的政治依据与信心。
6. 参考先例。其他国家核电站在处理核污染水问题上也采取过海排方案,这也作为日方决策的一个参考依据。
7. 蓄水池的存储空间已近饱和,无法继续储存新增产生的核污染水,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处理。海排似乎是最为现实可行的选项。
8. 陆上储存需要大量储罐与管线,同时存在核污染水外泄的风险,这也为当地环境与居民安全带来较大威胁。相比之下,海洋具有更大的稀释空间,可以更有效降低环境影响。
9. 以蒸发或过滤等方式再循环使用已有的核污染水,需要大量费用与长期运行,技术上也面临许多难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问题。而海排的成本与难度较小。
10. 将核污染水运出日本进行处理或储存,涉及国际运输与相应费用,同时也需要获得接收国的同意,操作难度大。而海排避免了这方面的难题。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一)渔业
由于过度捕捞,我国近海的渔业资源已近枯竭,我们经常要到太平洋、印度洋捕鱼,因此对我们的渔业打击还是比较大的。而美国和加拿大的渔场大部分在大西洋,在渔业方面受到的损失相对比我们小。
(二)未知的生态及健康影响
2011年3月东京电力公司偷排的1.27万吨高浓度核污水以及截至2011年6月初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海洋的30万吨核污水,对人类健康、海洋生物、生态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暂不可知。
很多生物的污染是我们无法预见的,根据生物链理论,越是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即人类及吃肉的大型动物,最后受到的污染就越严重。
有专家指出,低量含氚核废水在大量排出后,对海洋生物的长期影响也暂时不得而知。
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的核专家指出,核废水所含的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日本核污染水已经排放了吗?
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24日起将开始核污染水排海。东京电力公司当天也公布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详细步骤。
按计划,排放前在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确认浓度降低到预想的水平,将在17天内排放第一批共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量上限(22兆贝克勒尔)的两成。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