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灾后饮食卫生注意事项
暴雨洪灾后饮食卫生注意事项是什么?洪涝灾害集体供餐卫生要点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暴雨洪灾后饮食卫生注意事项是什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暴雨洪灾后饮食卫生注意事项是什么?
1.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
2.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
3.不生食水产品;
4.受过水浸或水溅过的散装的食物成品,不能再供食用。受水浸或受潮,未霉栏变质的粮食颗粒应先行烘干或晒干,再加工去除表层后供食用;
5.受过水浸的已经加工成米、面粉等的粮食制品,不应再供食用。
6.受水浸的叶菜类和根茎类农产品,可用清水反复浸洗多次后供食。但如有工厂毒物污染可疑时,应先经抽样作毒物检验。
7.受水浸的冷藏、腌藏、干藏的畜禽肉和鱼虾,如未变质又无毒物污染可疑的可经清洗后及时供食,不应继续贮存。
8.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食品前要洗手;
9.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蔬菜;
11.制作食品要烧熟煮透;
12.生熟食品要分开制作放置,制作时不共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
洪涝灾害集体供餐卫生要点
1.集体供餐最好在室内或者搭建的简易厨房内制作食品,做饭场所一定要远离垃圾、厕所,并处于这些污染源的上风向;
2.制作食品的原料应新鲜、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使用来源不明、腐败变质的原料;
3.加工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及非食用原料;
4.炊事员应当由健康人员担任,手上有破损、化脓性伤口的人不能担任炊事员;
5.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
洪灾后避免吃洪水浸泡食物
夏天高温、高湿,凡是被洪水浸泡的食物都可能会受到污染,尤其是田地被洪水淹过之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成倍的繁殖,所以被洪水浸泡的食物最好丢弃,不要食用,以免诱发疾病。被洪水淹死的家禽、家畜、海产品更不能食用。
洪涝灾害的灾害风险评估
进行洪水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洪水风险区域。
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计划和紧急救援措施。
洪涝灾害防晒成因
在自然条件中,大面积的持续性高强度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日趋严重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泊萎缩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等多种非气候因素,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使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有: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水土流失和崩滑活动剧烈;江河湖泊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