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电影有片尾彩蛋吗
《奥本海默》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二战题材传记电影,关于《奥本海默》电影有片尾彩蛋吗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奥本海默》电影有片尾彩蛋吗,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奥本海默》电影有片尾彩蛋吗
与那些娱乐性商业大片不同,《奥本海默》没有彩蛋。考虑到诺兰在结局,就已经留下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所以他没有设置片尾彩蛋,是正常的。不仅如此,与那些系列电影不同,诺兰也不是那类导演,希望通过彩蛋预告下一部电影会讲述什么。
克里斯托弗·诺兰并没有试图用这部电影开创一个系列,所有的主要故事线索都在电影结束时得到了解决。考虑到电影的内容,在《奥本海默》留彩蛋是很奇怪的。不过,彩蛋除了预告和补充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鼓励观众留下来,观看每一个电影工作人员的名字。
《奥本海默》电影讲得什么
《奥本海默》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一部传记影片。这部影片以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电影《奥本海默》改编自伯德(Kai Bird)和舍温(Martin J. Sherwin)所著奥本海默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该书曾获2005年普利策传记文学奖。在影片中出演美国原子弹研制计划——“曼哈顿计划”负责人的达蒙(Matt Damon)表示,《奥本海默》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故事”。
诺兰在CinemaCon上透露,他之所以会对拍摄《奥本海默》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他了解到,在1945年人类首次核试验(Trinity Test)的准备阶段,当时的参与者在知道核弹有可能会摧毁地球的情况下仍然按下了引爆按钮。“我知道没有比这更戏剧化的故事了,”诺兰说道,“我想和他们一起待在那个房间里,看当时是什么情况。”
《奥本海默》延续了诺兰25年的纪录
即使这么多年,好莱坞的潮流也不断变化着,诺兰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纪录。不会在电影中,添加额外的镜头。尤其是,像DC的《蝙蝠侠》三部曲他也没有留下片尾彩蛋。虽然《奥本海默》没有片尾彩蛋,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
因为《奥本海默》不仅仅是一个传记片,更是一部充满了思考和哲学的电影。电影中的奥本海默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学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不断地探索宇宙和人类的本质,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悟。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深度,让观众们在电影中感到了一种震撼和触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让观众停下脚步,思考人类的本质,这也是《奥本海默》成功的原因之一。而诺兰作为导演,一直以来都是引领电影潮流的人物。他在电影中的创意和突破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要感谢诺兰和他的团队,因为他们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这样一部出色的电影。在这个电影已经成为娱乐产业的时代,能够看到这样一部充满思考和哲学的电影,让我们感到格外的珍贵。期待着诺兰的下一部力作,继续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和震撼。
奥本海默是谁?
奥本海默出身纽约的犹太家庭,是上个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之一,他在物理学、天文学、光谱学、量子力学等方面都有非常杰出的研究,后来更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主导研究核子武器的「曼哈顿计划」中位居要角,最后成功制造出了首批核子武器,被誉为「原子弹之父」当原子弹试爆成功后,他想到了《薄伽梵谭》中的一句:「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他透过毁灭性的力量,结束了战争所带来的浩劫。
罗伯特·奥本海默人物介绍
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其参与的曼哈顿计划最终研发出用于轰炸广岛与长崎的首批核武器,因此他被誉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经感叹道,人类史上首次核试验——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进行的三位一体核试验——让他不禁想到《薄伽梵歌》中的一句:“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战后,奥本海默在新成立的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中担任总顾问委员会主席,他利用这一身份游说国际社会对核能进行管控,从而避免美国与苏联发生核军备竞赛以及防止核扩散。第二次红色恐慌期间,他公开发表的观点激怒了不少政治人士,他的安全许可也因此在1954年被撤销,意味着他无法再直接影响政治。奥本海默仍继续演讲、写作及研究物理。九年之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授予奥本海默恩里科·费米奖,奥本海默就此被平反。
奥本海默的研究成果包括分子波函数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法、电子和正子理论、核聚变中的奥本海默-菲利浦斯过程以及首次预测量子隧穿效应。他和学生的共同研究还对现代中子星和黑洞理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及宇宙射线相互作用等范畴有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