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饮食习俗有哪些
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末伏的饮食习俗有哪些,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末伏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一、烙饼
进入末伏,为什么要吃烙饼摊鸡蛋呢?相信很多朋友都搞不清楚,其实这是古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烙饼是圆的,鸡蛋也是圆的,这个时候吃烙饼摊鸡蛋,图的就是圆圆满满、大吉大利、万物丰收。
【葱花烙饼】
1、500克面粉中加入320克左右的热水,搅拌成面絮后下手揉成面团,盖上盖子醒面20分钟。
2、在案板上撒一层干面粉,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擀开,擀成0.3厘米厚度的面片。在面片上均匀地刷上一层食用油,再撒上食用盐、葱花、面粉。
3、把面片卷起来,分成若干个剂子,然后擀成薄饼。
4、铁锅里刷油,然后放入饼胚,把一面烙至金黄后翻面继续烙另一面,两面全部烙至金黄酥脆即可出锅。
二、鸭肉
末伏的天气还比较闷热,适合常吃一些凉性的肉类,鸭肉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鸭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常吃也不容易上火,还有清热的功效。
【冬瓜炖鸭肉】
1、把鸭肉剁成小块,冬瓜去皮切成小块。
2、炒锅里油热下入葱姜炒香,然后加入鸭肉煸炒,把鸭肉中多余的油脂煸炒出来以后加入适量的开水,再加盐、生抽、老抽调味,盖上锅盖炖40分钟。
3、40分钟后加入切好的冬瓜,再炖十几分钟即可出锅。
三、黄瓜
入秋以后,老黄瓜就会大量上市,老黄瓜并不是说黄瓜有多么老,其实是指熟透了的黄瓜,熟透了的黄瓜颜色会偏黄,有非常好的消暑效果。
老黄瓜最适合生吃,这样可以保留大部分的营养,但吃老黄瓜时要注意,不要把黄瓜把儿扔掉,黄瓜把儿中含有丰富的苦味素,营养价值非常高。
四、绿豆
末伏正值夏末秋初,在这个时节,早晚的温差比较大,白天的天气依旧比较闷热,如果平时不注意防晒补水,也非常容易引起中暑等身体不适。绿豆性凉味甘,有消暑解毒、清凉解渴的功效,在这个时节常喝一些绿豆汤,可以有效预防上火和中暑。
熬绿豆汤的时候,切记不要加碱,加碱会破坏绿豆的营养。想要绿豆快速开花,可以试试提前把绿豆放在冰箱冷冻,然后无需解冻直接下锅煮,十几分钟就能开花。
五、莲藕
“莲藕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刚刚入秋,这个时候的莲藕正是一年之中最好吃的时候,莲藕不仅口感脆爽鲜甜,而且有清热降燥、补养脾胃的功效。制作莲藕时,尽量选择清淡一些的烹饪方式,切记不要油炸,那样会使莲藕中的营养流失。
【清炒莲菜】
1、把莲菜洗净去皮后切成薄片;锅里加水,把莲菜下锅焯水,加入白醋防止氧化发黑。
2、焯水2分钟,捞出控干水分;锅里加油,油热后下入蒜末炒香,然后加入莲菜翻炒,加入盐、鸡精调味,勾一点薄芡,大火翻炒均匀后即可出锅。
末伏时节虽然已经立秋,但白天的天气依旧闷热,平时一定要注意多喝水、清淡饮食,预防上火和中暑。
末伏是什么意思
据生活常识上说,末伏有两层含义:一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另一层含义是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被称为三伏。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一伏多少天呢?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末伏还热吗
热,末伏还热,末伏还属于三伏天,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末伏后早晚会凉快一点,但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末伏后还会热半个月到两个月左右。
而且末伏后接着还有秋老虎,天气依旧炎热,当然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不同,秋老虎一般出现在南方地区。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末伏,是三伏的最后一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总共10天时间。
众所周知,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个伏天,持续十天,天气会很热,但下个月仍然大热,原因就是还有秋老虎。中国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区的秋老虎活动持续时间不同。南方的秋老虎不容小觑。
夏末,天气又回到了温暖闷热的状态。初秋之后,早晚天气凉爽,但中午仍然炎热。昼夜温差增大,夏秋更替。多注意身体,防止中暑和感冒。
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了。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末伏怎么算
末伏怎么算:GR=(D-[Y/4])MOD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1-[6/4])MOD10=0(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每年的三伏天时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翻查历书才能计算出来。也可翻阅日历,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就是庚日,嫌麻烦就记住一句话“夏至三庚数头伏”,这句话的意思是进入夏至的第三个庚日就是进入头伏了。末伏一般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末伏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进入末伏后也就离秋天不远。一般而言,三伏中最热的是中伏,但是也不要以为进入末伏就不热了,民间末伏还有“秋老虎”之称,所以末伏还是要谨防高温卷土重来。
末伏如何养生
1、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2、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3、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
4、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5、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