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上的末伏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认为末伏既然是最后一个阶段,天气应该就不热了。其实,末伏白天还是很热的,要注意防秋老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日历上写的末伏是什么意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日历上的末伏是什么意思
据生活常识上说,末伏有两层含义:一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另一层含义是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被称为三伏。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一伏多少天呢?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2023年末伏什么时候结束
2023年末伏时间是:8月10-19日。
初伏中伏末伏分别是多少天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的天数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1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20天。因此整个三伏天,要么持续30天,要么持续40天。
末伏养生
末伏是养生的最佳时节。经曰:无厌于日。末伏时节,立秋已过,暑气未消,是凉热交替、阴阳交接的时节。意味着末伏之后,长夏过去,珍惜最后一段阳气满满的日子。吹了一夏的空调,肌肤也已被冷气侵袭太久,不妨在末伏晒晒身体,走出去发散发散,吸纳阳气,若是晒不得,还可以在腿部或腹部的穴位微微艾灸几分钟,激发身体的元气。
末伏,并不是真的“潜伏”不动,而是适当发解。末伏处自长夏的末尾,是气息混乱的时节,但也已入秋了,热得要命时又忽然来了一阵凉风。心一急便觉得烦躁易怒,沮丧时又觉得初秋悲凉。《黄帝内经》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情绪得好的发散,才能安稳的度过秋日。末伏,天高气朗,云卷云舒,人们喜爱赏乐,爬山望远。现下思虑太多,压力太大,近年宅家时间较久,情绪闷闷不乐,听着音乐,走在山间小径,路过山泉溪涧,移步易景,让人身心舒畅。此时地气上升,阳气下降,爬山还可以很好地避开地气,同时发发汗,身体得到好的发解,心胸也会愈发轻松。
末伏吃什么食物好
末伏期间,是由夏入秋的时候,不仅气温高,还很闷热,这个时候的饮食“清补”为主。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大家可以吃以下食物:
1、鸭肉、羊肉、鱼肉
鸭肉、羊肉、鱼肉都是性子温润的肉类。
其中,鸭肉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性味甘、寒,有滋补、养胃、消水肿等功效;羊肉是秋冬滋补佳品,味甘、性温,吃了有补肝明目、温中健脾、增强抗病能力等功效;鱼肉松软易消化,这个时候适宜多吃。
2、小米、南瓜、莲藕、山药、莲子
小米、南瓜、莲藕、山药、莲子、玉米是这个时期盛产的食物。
其中,小米是五谷之一,有清热、消渴的功效,食之有养益气、补肾气的作用,在五谷中补肾功效强。南瓜性温、味甘,有清热、除湿、解毒的功效。莲藕味甘、性寒,有清热、生津、凉血、补脾、开胃等功效。山药味甘,性温、平,是入肺、健脾、补肾的佳品。莲子味甘、涩,性平,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