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暑的由来和风俗
大暑节气快到了,“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暑的由来和风俗,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大暑的由来
暑为热,古人受不了这么热的天气,所以吧这个节气称为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个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古文记载“六月中,解见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因此,好多的古文中对大暑节气都有过讲述。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7月23或24日,太阳到达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茶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等。
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
“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大暑的诗句古诗
1、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2、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
宋苏籀
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
青瑶碧玻瓈,三顷方能侔。
澡雪戏[山豦]间,大川漫悠悠。
浣瀹鉴临际,千仞险何求。
面堂浸九筵,汎桨颺扁舟。
泠泠析酲惛,一一数虾鳅。
当阶掬珠璧,欹枕拖纶钩。
雷霆落闸喧,雪霜浮涧流。
京江谢洁滑,苕霅雄偏州。
月夕了无滓,暑天常似秋。
拜尘付一咍,汩泥亦包羞。
愿浴岐山凤,勿饮荆州牛。
3、大暑留召伯埭
宋尤袤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
4、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5、参云亭晚坐全文
宋曾几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寻。
云霄非浊世,竹树有清阴。
海近风先集,山高日易沈。
无因见明月,萤火乱更深。
大暑节气的谚语
1、地板返潮,雨将来到。
2、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蒙蒙。
3、井亮底,天要雨。
4、鸭子草地飞,即刻大风吹。
5、遇到伏旱,就要减产。
6、开关门轻松,近日要刮风。
7、乌鸦没好声,不是下雨是刮风。
8、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满地泥。
9、猪撒欢,不雨也阴天。
10、牛舐前蹄雨就到。
11、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12、要吃芝麻油,伏里晒出头。
13、雨中蝉鸣,就要天晴。
14、久雨麻雀叫,不晴也转好。
15、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16、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
17、老鼠朝家跳,大雨要来到。
18、猪在圈外睡觉,近日天气晴好。
19、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
20、牛虻叮人,大雨倾盆。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大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节气农事
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我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平均气温降低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是用平均气温刚开始下跌来叙述是不足的。平均气温下跌仅是在其中的一个状况。造成这一状况身后的缘故,最先应是太阳光的照射点再次南移,太阳辐射量变弱;二是副热带高压坚持创新驱动地往南撤离,蒙古族冷髙压刚开始摩拳擦掌,出拳出脚,小露光芒。
南方地区“秋老虎”
夏天称霸的副热带高压,虽然大步走南撤,但绝不愿随便让给主动权、随便退到西太平洋的水上。在它操纵的沿海地区,体会一丝秋凉的大家,通常在大暑序幕,再度体会天气炎热,这就是当之无愧的“秋老虎”。
针对摆脱三伏,而且遭受比较严重伏旱的地域,假如再次受副热带高压的操纵,通常非常容易产生夏秋季连旱,使秋天防火安全期大大的提早,必须警醒。必须说的是,长江中下游通常在秋老虎气温完毕后,才会迈入秋色宜人的小阳春,但是要到10月之后了。
在这段时间,中国各省的大暴雨趋势是变弱的。但9月份,仍是东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主题活动较多的月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均值形成5.3个,仅次8月份;而当月在中国沿海地区登录的热带气旋有1.八个,与8月份相同。强热带风暴或强台风产生的大暴雨,对华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危害很大,降水强度一般展现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快速减少的特性。疾风暴雨产生水灾自然灾害仍需关心。
秋色宜人
刚开始危害在中华的冷髙压,在它的操纵下,产生的下移的、干躁的强冷空气,起先宣布了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大西北多雨的完毕,首先开始了一年当中最幸福的气温秋色宜人。大暑期内,真实进到秋天的仅仅东北地区和西边地区。
但每每强冷空气危害在中华时,若干燥,通常产生起风气温,若空气中有暖湿气流运输,通常产生一场好点的秋风秋雨。常常雨后天空,尤其是雨天之后,大家会觉得较显著的减温。故民俗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地区南边的江淮地区,也有很有可能出現很大的降雨全过程。平均气温降低显著,白天黑夜温度差增加,下完雨后骄阳当空,大家通常对夏秋之交的热冷转变不很融入,一不小心就非常容易引起呼吸系统、胃肠炎、发烧感冒等病症,故有“内忧外患”之说。
大暑时节的夜晚,萤火虫会在腐草丛中飞舞觅食,这个时节土壌高温潮湿,因此非常适合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大暑处于伏天阶段,在潮热的天气,雨水很容易形成。人们会去暑月游船、吃面条、饮伏茶、送瘟神、赏荷花、晒伏姜、大暑吃童子鸡、吃荔枝、送大暑船、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