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晒背去寒湿的最佳时间
虽然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空调的普及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但三伏天仍然是一段需要格外注意身体健康的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三伏天晒背去寒湿的最佳时间(一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伏天晒背去寒湿的最佳时间
三伏天晒背去寒湿一般没有最佳时间,如需三伏天晒背一般在上午10-11点,下午5点以后进行。
因为三伏天期间太阳是比较毒辣的,因此不建议在阳光很大的时候晒背,上午10-11点的时候以及下午5点的阳光比较强,但并不是很毒辣,可以起到较好的晒背效果,同时又不会导致人体晒伤,每次晒背的时间,大约15-20分钟即可。
三伏天进行晒背的好处是比较多的,主要作用是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以及血液循环,其次三伏天进行晒背,还可以有利于将人体的湿气以及寒气排出体外,也有一定疏通气孔以及滋养补肾的作用。
三伏天的时候进行晒背,也要注意做好防晒工作,晒背部时,可以选择用戴帽子或者太阳伞的方式将头部遮住,避免导致身体其他部位被晒伤。尤其是头部,不宜长期进行暴晒,否则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头痛的症状。还需要注意,晒背前不要洗澡,避免影响晒背的效果。最好是不要吃芥菜、马齿苋以及无花果等食物,否则可能会引起日光发炎。
对于患有皮肤疾病的人群,是不宜进行晒背的。同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三伏天晒背。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日期计算方法
它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
“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三伏天一共多少天?
三伏天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情况。
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中伏的天数则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段。古人对三伏的来源和定义,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有什么禁忌
三伏时节闷热湿,九大禁忌要先知。
开窗通风不及时,潮湿闷热发病时。
身体消耗易疲劳,只吃水果营养少。
冷风对着身体吹,颈项肌肉寒又累。
大量补水不得法,稀释血液心脏危。
雪糕冷饮不离手,粘膜受损伤肠胃。
冷水洗澡一时爽,心脏血压受影响。
该出汗时不出汗,体内毒素驱不散。
三伏晚睡又早起,午觉丢失不可取。
心浮气躁易激动,伤身还得心脏病。
九大禁忌要记牢,健康体魄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