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放弃入学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 欣敏

考研究生是目前提升自我价值、增大就业优势的出路之一。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没有急于就业,而是选择继续深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考研热”下,为何现在放弃入学的研究生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何现在放弃入学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为何现在放弃入学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毕业季接近尾声,许多大学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一些毕业生即将在暑期之后再次走进校门继续深造。近年来,虽然“考研热”持续升温,但是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2019年,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示了该校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引发热议。

如今考研“上岸”难度逐年增加,为何还会出现大范围“录而不读”的现象?新生“录而不读”又给高校招生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

“录而不读”现象成因复杂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考上研究生后又放弃入学的这部分学生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下很多学生只是将考研作为人生的一个选项,如果在考研的过程中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可能会放弃就读。“这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并非出于浓厚的学术兴趣。”高耀说。

放弃入学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录取院校或录取专业不满意。随着就业和考研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考生为了顺利“上岸”,会选择报考自己认为竞争不太激烈但并不是自己心仪的院校或专业。还有一些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学生在录取阶段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最后被录取,学生也有可能选择不入学。

“攻读研究生学位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有些学生考上后可能由于生活困难,无法承担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而选择放弃读研。因此经费压力和时间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高耀说。

除此之外,突患疾病、遭遇家庭变故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使学生不得不放弃深造计划。“录而不读”的原因诸多,虽然许多原因能够被理解,但这种行为难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到高校的招生秩序。

高耀表示,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经费来筛选和录取研究生,如果学生选择“录而不读”,高校投入的资源和招生指标都会浪费,影响研究生的培养效率和社会公平。如果一所高校“录而不读”的现象较为普遍,对该校的声誉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用人单位和其他教育机构会对这种情况比较关注,甚至对该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信誉产生怀疑。

除了给高校招生带来不便,高耀认为,放弃读研意味着学生有可能错失在专业领域内深入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使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多举措保障学生与校方权益

“录而不读”现象频发的同时,还有许多考生在调剂补录阶段也会被高校“放鸽子”。一边是被录取的考生放弃入学资格,另一边是想读研的考生“无学可上”,这样尴尬的情况发生,暴露出部分高校存在研究生招生政策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高耀认为,高校可以对招生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录取的学生与学校的要求和定位相匹配,还可以通过更加细致的审核材料、面试或采用其他评估方式来判断考生的适应性,从而降低录取后放弃入学或入学后再退学的风险。

高校也应当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向考生提供招生学位点的相关信息,包括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导师队伍、毕业要求等,以便考生在作出报考决定之前,能够全面评估自己是否适合报考,避免因信息差导致的“选择错位”。同时,培养单位在报考阶段要积极回应考生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作出决策。

“学校还可以主动公开各专业就业率、毕业率等方面的数据,让考生了解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所选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让学生的报考和入学意愿更强烈。高校也可完善研究生招生补录机制,当有考生被录取后选择放弃时还能填补空缺,给更多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高耀表示。

此外,高耀提出招生单位应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尽早发现可能出现“录而不读”情况的学生,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指导和支持。通过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为一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避免学生放弃入学或退学。

研究生放弃拟录取有什么后果

研究生放弃拟录取后果是意味着被录取的机会比较少。

部分省份或地区对于被录取不去上学这种情况,会记入个人诚信档案,甚至会直接停止录取,或减少明年的志愿填报数量。因为这毕竟是一种浪费高校招生名额的行为。二、当年不会被其他高校录取。根据教育部规定,考生被正式录取后,高校和考生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档。

考生今年也不得再填报任何志愿、不得再被其他学校录取。大学开学后,若考生逾期未报到,相当于自动放弃。今年已经有院校表示调剂系统上传一志愿拟录取考生名单后,考生将被锁定,无法再填报调剂志愿,且不予解锁。

考研的好处有哪些

一、可以提升学历、学位

考研分为在职考研和全日制考研,选择不同的考研形式可以获得不同的证书。如果选择在职考研招生类型主要有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以同等学力报考,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以专业硕士报考,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全日制考研毕业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双证书。学员获得这些证书后,可以提升学历、学位,有这方面需求者可前来攻读。

二、可以结识高端人脉

考研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大家在课程学习期间交流、沟通,可以结识高端人脉,拥有这些优质人脉资源可以为日后事业发展拓宽路线并促进合作关系,这对于想要结识高端人脉者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三、可以提升专业知识

考研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讲解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学员不但可以学到前沿的专业知识,还能提升工作技能,因此,适合想要提升专业知识的人群前来报考。

不适合考研的四类人

第一种:专业属于应用技能型

就读技能应用型专业,只要大学期间把专业课学好,实习的时候不浑水摸鱼,毕业的时候找一份对口的工作还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对于这类专业而言,三年工作经验或许比考研三年更加有用。

常见的专业有:计算机类专业;会计专业

第二种:公务员对口优势专业

如果你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你恰好选择了一个比较容易考公务员的专业,那么,考研意义就并没有那么大了。

常见的专业有:法学专业;经济学专业

第三种:逃避就业选择考研

大学的时光安逸又美好,一旦毕业走入社会,就要面临形形色色的选择,经历各种各样的烦恼,职场潜规则、租房合住矛盾、各种开销压力。

有的人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读研,暂时躲开了招聘会上激烈的竞争,走上和大家一样的读研之路。但对于考研来说,这种初衷是不正确的。同时在考研的时候静不下心,也不会有带来好结果。希望大家的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所谓的躲避就业。

第四种:自身好高骛远且意志力薄弱

在决定做一件事情后,第一天热情满满,第二天热情开始消退,第三天趋于平淡。3分钟的热度并不是好事情,可能会打乱原有的学习节奏。如果在本科期间专业课成绩不过关,那么也尽量不要选择考研,以免浪费时间。

研究生如何才能更好的就业

虽然说研究生确实要比本科生就业薪资更高,但是市面上也有很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就业规划。想要找到好工作,可以参考如下:

1、定位清晰

研究生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并不意味着你的学历就多值钱。你需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要能为企业带来价值。

2、做好规划

读研期间不仅要醉心于学术,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要提前做好,边做规划边实践,这样就可以明白自己适合什么,多提升专业技能和经验,毕业后才能更好就业。

3、多考证书

虽然说研究生学历本身就是能力的证明,但是多考几本有用的证书对于就业更有帮助。

17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