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简介大全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暑节气的简介(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暑节气的简介大全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slight heat)。《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 小暑养生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养生主网站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出梅
出梅又称为"断梅"指:梅雨结束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出梅是在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所以历书上的出梅日期在七月八日至十九日之间,每年的梅期比较固定而且各地都一样。
入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小暑时节当心三大“危险”食品
祸首一:“烧烤+啤酒”易患痛风
据搜狐新闻报道,45岁的刘先生平时经常脚腕痛,最近一段时间疼痛日益加重,连走路都觉得困难。他到医院骨科检查,并没发现关节病变。医生仔细询问了生活饮食习惯后,让他检验了血尿酸,结果显示患上痛风。原来刘先生性格豪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他的酷爱,尤其是一到夏天,每天20串烤肉、几串烤鸡腿,两三瓶啤酒就是晚饭。
对策:多吃蔬菜降低风险
据仁济医院风湿科介绍,入伏以来像刘先生这样,因症状不明显而未曾就医的痛风患者,由于近期饮食没有节制,海鲜、牛羊肉和啤酒等摄入过量而诱发疾病,甚至加重后才来确诊的痛风患者非常多见。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中青年男性,是痛风的高危险人群。其中,海鲜和烧烤的牛羊肉,以及啤酒都是高嘌呤食品,易引起痛风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没有痛风病史的人可以选择烧烤加蔬菜和其他饮料或者啤酒配蔬菜的组合。有痛风病史的人,则应忍痛割爱,放弃喝啤酒、吃烧烤。
祸首二:吃完小龙虾腹泻高烧
近来迷上麻辣小龙虾的老李,夏天图方便就在家楼下排档买了三斤麻辣小龙虾回家尝尝。可谁知就这么吃上了瘾。连着吃了三四天,老李发现自己总是胃抽痛,起初没有在意,以为是多年来的啤酒病。后来又吃了一次小龙虾,夜里便出现腹泻、高烧等症状,他这才意识到可能是麻辣小龙虾捣的鬼。
对策:煮透可放心食用
麻辣小龙虾并非不能吃,但应该吃新鲜的、熟透的小龙虾。一般来说,死了超过两三小时的龙虾会腐败变质,顾客食用后极易导致腹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小暑时节气温高,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导致寄生在小龙虾身上的病菌大量滋生,人们吃了之后很容易中毒。小龙虾属寒性食物,多吃容易伤脾胃,摄入过多蛋白质,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建议每次食用最好不超过1斤。目前的龙虾大都属人工养殖,龙虾头携带较多寄生虫一般不宜食用,新鲜龙虾洗净后,经高温烧熟煮透,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但是生龙虾和隔夜龙虾就不要吃了。
祸首三:喝冰啤伤胃黏膜
刘先生今年30出头,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在外吃喝。一年前,刘先生曾因过量饮酒患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出院后他按照医生的要求恢复很好。但前不久,刘先生和两个朋友出去聚餐,因为天气炎热三个年轻人喝了13扎冰镇啤酒。当晚,刘先生和其中一位朋友就出现左上腹剧烈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两个人都患上了急性胰腺炎。
对策:每天喝啤酒最多一千毫升
冰啤酒的饮用温度不能太低,老年人、体弱者和一些脾胃虚寒病人、心脑血管、慢性胃炎、溃疡病人和孕妇及肠道疾病患者,要严禁饮用冰镇啤酒。小暑天气炎热,很多男士喝杯冰镇啤酒解暑,但殊不知狂饮饱餐后,令胰腺超负荷工作,引起急性胰腺炎。冰啤酒并非人人适宜,更不能过量。健康人群每天喝啤酒最好不超过1000毫升,否则易诱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小暑的习俗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於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六月六,晒红绿
在小暑时节,各地还流传着不少习俗,尤其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农历六月初六有很多节名,如“姑姑节”,此时正值农闲季节,农村妇女得闲要回娘家看父母;如“翻经节”,据说始于唐朝,寺院藏经在这一天要翻检曝晒;如“晒衣节”,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书籍)拿出来晾晒,谓之“晒龙袍”,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还有天贶节,“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
传说故事:这一天,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此日群众有吃“炒面”之俗,即把新麦炒熟磨成面粉,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传说吃了一夏天可以不拉肚子,去暑气。
小暑时节的天气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的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