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怎么写?主要是利用园区自身的资源、区位优势,借助园区管理的土地、税收、租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开发经营,以绿色生态、低碳、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精选篇1)
1.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选择生产设施等基础条件较好、科技含量较高、区域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建设项目进行申报,以项目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园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切实可行,实施主体、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明确,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和管理制度健全。
3.项目申报须填写《湖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申报表》,申报材料必须明确项目起止时间,管理和实施责任单位、责任人,详细地点,具体实施方案和预期目标,投资规模、筹资渠道和资金用途,具体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计划等要素。并附其他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等资料。
4.项目于建设年份上一年12月底前以当地农业(林)局文件并附正式文本形式送市农业局,市属部门建设的项目由实施部门申报。各县(区)园区建设项目原则上每年上报4-5个,市属部门视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项目数量,由市农业局组织专家论证,择优确定。
5.落实责任,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各地要落实措施和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管理,加强指导、培训和检查,严格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和资金效益充分发挥,确保项目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完工后,由市、县(区)农业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报请市人民政府认定,由各地设立“湖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标志牌。今后凡申报省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必须在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择优推荐。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精选篇2)
(一)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漳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把示范区建设好、管理好,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农业局,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相应成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2.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考核机制:一要建立市、县、乡三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二要严格督促各部门、各县(市、区)、各乡全力配合,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三要强化考核,对任务完成好、建设质量高、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部门、县(市、区)给予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措施不落实、建设质量不达标、示范带动不明显,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3.创新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按照机制创新、分工明确、灵活高效的原则,强化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由市政府牵头,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协调机制,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市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国土、科技、规划、住建、环保、供电、交通运输、金融等有关部门参加联席会,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示范区的建设。
(二)保障措施
1.深化农村改革
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一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严格农业用地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管理。二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和全市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制定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对进入漳州现代农业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区域投资的企业,在其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从土地出让和租赁、贷款贴息、科技项目扶持等方面予以优惠。
2.加大资金投入
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不断加大财政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农业投入要求,市财政每年统筹整合一定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扶持项目,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信贷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资本投资示范区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融资机制。
3.重抓人才教育
加大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中专学历教育、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型农业专业人才,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合作与交流,推广农业“五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大从高校引进高层次、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力度,在农业重点产业领域,培养一批科技专家和科技带头人。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开发,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进漳州市现代农业建设。
4.营建创建氛围
运用漳州电视台、漳州人民广播电台、闽南日报、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漳州市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跃氛围;通过现场交流会、农业会展、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全面展现漳州现代农业发展成就,进一步提高漳州农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精选篇3)
(一)科学规划,启动建设
20__年,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内容,完善政策扶持,完成示范区建设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项目,全面推进
20__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产业运行机制,全面推进示范区9大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有效推进漳州市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发展。
(三)查缺补漏,完善提升
20__年,进一步落实示范区建设扶持政策,并对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及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查漏补缺,对建设项目及配套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充实、完善和提高,高水平完成示范区创建。
六、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漳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资总额101.7亿元(表4),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6亿元、产业发展投入62.8亿元、产业融合投入4.1亿元、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投入3.2亿元。
(二)资金筹措
漳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筹资金及财政补助资金,其中自筹资金84.2亿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7.5亿元。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到20__年,通过示范区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产水平和总量均有显著提高。到20 年底,水果产量341万吨、蔬菜300万吨、茶叶7.7万吨、食用菌38万吨、花卉19万亩、林竹154万亩、猪肉13.8万吨、牛肉5985吨、羊肉689吨、禽蛋2.2万吨、禽肉5.3万吨、水产品197万吨。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现有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形成以9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产品体系。
(3)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效益不断提升,示范区发展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漳州市农民人均收入进一步提升,在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比增10%以上,达16778元。
2.社会效益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不仅能有效推进漳州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还将提高和改善资源的利用方式,同时示范区的建设将对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起到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示范区的建设,推进了多产业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这些基地的发展将向社会提供水果、蔬菜、茶叶、畜产品等农副产品,有效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且为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发展地方商品经济创造了条件。
3.生态效益
现代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通过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各种形式的现代农业,有利于减少农业污染和消耗,发挥农业生态功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引进和推广应用现代农业高新科技,将有效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精选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创建工作,有力推动我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九府办发〔20__〕1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旅游化理念提升农业,聚焦产业兴旺,聚力乡村振兴;围绕优势产业,突出带贫益贫;精致建设园区,打造“一园一景”。大力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不断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向优势产业和产业园区集聚,现代科技和先进理念向优势产业和产业园区集聚,努力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为优势主导产业集聚区、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带贫益贫机制创新区、一二三产发展融合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
二、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创建九江(修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龙头作用和何市、杭口、马坳3个省级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一二三产发展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示范点(秀美乡村示范点)、国家级旅游景区与特色乡村旅游点、“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扶贫基地有机结合,重点围绕“两茶(茶叶、油茶)一桑”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做强做优核心区,提升扩大辐射区,突出产业化、生态化、环保化、景观化、智能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以“四态融合(业态文态生态形态)、三区共生(园区社区景区)”为核心的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丰富全域旅游要素,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二)“一乡一园”建设标准
1.产业特色明显。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每个园区重点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园一主业一循环”的目标。
2.生产经营集约。按照“县有万亩示范区,乡有千亩示范园”的标准,“一乡一园”核心区面积要达到1000亩以上,辐射带动区面积要达到乡镇耕地面积50%以上。
3.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建立,8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可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在试行品类的产品要实现全覆盖。
4.技术应用先进。园区内种养模式先进,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良种覆盖率达100%。
5.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100%,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6.经营体制创新。园区内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土地流转率达6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休闲观光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按照“一年成形,两年成名,三年成效”的工作要求,完善提升九江(修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及杭口、何市、马坳等3个省级园和白岭、渣津、西港、黄沙等4个市级园,力争至20__年底省级园达到5个以上,市级园达到30个左右,基本实现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乡镇全覆盖。紧盯创新中国成立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力争至20__年形成以国家级园区为引领,省级园区为支撑,市级园区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四)区域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景区景点、乡村振兴示范点(秀美乡村示范点)及集镇,突出沿河、沿路、近城优势,推动三产融合,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修河沿线有关乡镇要重点结合修河风光带打造美丽休闲农旅线,高速公路及国、省道沿线有关乡镇要重点结合全域旅游打造采摘观光、设施农业、科技示范、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农旅目的地。县城近郊有关乡镇要重点布局生态观光农业、文创农业、农事体验等业态,促进“农旅、农工”融合发展,打造县城美丽后花园。围绕“两茶一桑”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做好补链增链强链文章,集中建设3个左右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油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蚕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力打造以茶叶、油茶、蚕桑为资源结合型产业集聚区。
三、工作重点
(一)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按照“一园一主业一循环”的要求,年度“三冬”工作重点围绕“一乡一园”核心区建设布局,突出茶菊、油茶、蚕桑、果蔬、中药材、畜禽水产等种养业,以“一乡(村)一品”为基础,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推进产业扶贫和带贫益贫,在园区内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态化的种养基地,确保20__年底各乡镇“一乡一园”核心区内主导产业种养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特色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园区销售总收入的70%以上。打造一批规模化茶菊、油茶、蚕桑与中药材种植基地,蔬菜及特种水产种养基地,休闲养生度假基地和大宗农产品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县扶贫办、县科技局、县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带贫益贫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与园区高标准种养基地紧密结合的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同时引导有条件的现有加工型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每个省级园区至少达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每个市级园区至少达到1家市级龙头企业,力争3年内园区内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整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园区内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3年内合作社总量达100家以上,带动紧密合作型农户1万户以上,其中带贫益贫达到5000户以上,并根据产业特点,适当发展合作联社。同时,在园区内建立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责权利对等”的利益联结机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推进农业特色品牌建设。以园区为龙头,建设全国知名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整合农产品品牌资源,打造茶菊、油茶、蚕桑、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区域性品牌,力争3年内园区主要农产品“两品”认证率达到100%,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区域性农产品品牌总量达10个以上;实施区域性品牌的市场化包装运作,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打造一批省内、国内农产品知名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完善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一批与园区相关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进农超对接,鼓励超市到园区建立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园区农产品网络营销,推广“园区+经纪人+会员”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此外,大力对接央企、各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大型商超及扶贫832等网络销售平台,不断充实和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扶贫产品营销体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管办、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加强与市级以上科研院(所)的“联姻”,合作共建实验、实训、科研基地。整合园区内的科技资源,建立公共研发推广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支持园区建立各类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力争3年内园区建立农业科创平台1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蚕桑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按照“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编制完善县域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一乡一园”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全域旅游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重点明确全县园区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建点连线扩面,突出“点”上特色,强化“线”上优势,展现“面”上效应。各乡镇结合景区景点、乡村振兴示范点(秀美乡村示范点)、集镇周边和产业扶贫做好谋篇布局,立足当前,结合上情,突出产业重点,突出产业特色,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园区主要建设内容与标准,今年内编制完成“一乡一园”建设规划。〔责任单位: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园区办”)、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严格创建标准。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的创建标准,科学制定年度建设方案,做到明确任务,明确人员,明确时限,明确责任,认真做好“一乡一园”的申报创建工作。在产业安排方面,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传统特色,重点围绕“两茶一桑”,科学选择,龙头引领,突出发展1至2个特色优势产业。在园区布局方面,要依托景区景点、乡村振兴示范点(秀美乡村示范点)、集镇及已有产业扶贫基地,科学确定产业园核心区,结合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在园区建设方面,要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畜禽标准化圈舍等设施设备,推广喷滴灌、物理和生物杀虫、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含量;要因地制宜发展“园区景区化、田园公园化、产品商品化、农房民宿化”,不断推进农旅教文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茶科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文旅局、县扶贫办、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抓好全产业链开发。围绕主导产业全产业链,瞄准薄弱环节和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强弱项,补短板,提升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在基地建设上,坚持规模化,推进集中连片;坚持设施化,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坚持绿色化,建立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在产业发展上,围绕主导产业,抓好“种植与养殖”结合,做强种养产业循环链;抓好“基地与加工”结合,做强加工转化增值链;抓好“线上与线下”结合,做实产销对接营销链;抓好“农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做深农林文旅康融合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县商管办、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科技装备建设。在科技支持上,突出种养新品种的研发、选育、培育,突出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在有机旱作农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装备提升上,突出机械化,发展适宜山地丘陵区作业的小型农机、植保装备,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突出信息化,大力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力争3年内,园区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园区核心区全面建成物联网示范点。(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信息办、县蚕桑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科学培育经营主体。坚持培育、扶持、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耕、种、管、收、储、加、销等环节,推动社会服务向产后烘干、储藏、加工、包装、营销等产业链后端延伸。支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与覆盖区域农户建立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合力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县商管办、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精选篇5)
一、发展目标
以园区为引领,通过联农带农方式,推进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20__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232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4.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4%。
到20__年,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浆)果播面达7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出栏牦牛、西藏羊、藏香猪8万头(只)以上,产量4824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达到50%,“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比例达30%左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冷链物流流通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二、规划布局
(一)生产区域布局。立足多样化生态特点、立体式空间布局、差异性气候特点和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
(二)产业链布局。就近建设与产业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依托绿色生态园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性、经营性服务业。围绕农业创意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等新业态。
(三)园区布局。构建国家级到县级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合理布局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
三、重点任务
(四)建优产业基地。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0.8万亩。实施“净土”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高原有机蔬菜生产基地0.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0.4万亩、特色水(干)果1万亩,建设牦牛、西藏羊、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场各1个。以实施《县促进特色农牧业创新发展激励办法(试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就地就近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依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有机蔬菜、道地中药材、特色水(干)果及牦牛、西藏羊、藏香猪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六)培育知名品牌。按照《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要求,参照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制定出台与发展品牌相配套的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力争到20__年制定出台绿色农产品建设标准3个。以“净土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模式,大力培育“莴笋”“羌活”“大蒜”“牦牛”“藏香猪”等特色优势地域品牌。依托对口援建重点开拓省内和浙江中高端订单销售市场,扩大与当地采购商的常态合作,推进品牌农业延伸行动,丰富创新品牌产品现代营销渠道,实现品牌产品订单(认购)销售占比30%以上。
(七)提高农产品质量。以优质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规范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制、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落实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田残膜回收处理。
(九)推进产村相融。把产业布局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推动农文旅体跨界融合,开发乡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建设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设施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
(十)强化科技支撑。围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进一步开展产业技术帮扶,强化专家服务团巡回指导服务工作,解决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到20__年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100户以上,培训农牧民2.4万人次,实现技术指导培训100%覆盖;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0人、“一村一名农技员”提能培训55人;培育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480人;特聘村级农技人员5名,实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80%以上的农户。
四、主体带动
(十一)突出园区示范引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鲜明、设施装备先进、产业链条完整、新业态发展良好,农业综合效益高的示范作用,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集聚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突出科技支撑、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注重生产、加工、服务、营销等多环节主体培育,着力构建全产业链条利益分享机制。
(十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采取“以园招商”的方式,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在省内外具有较好知名度的龙头企业。
(十三)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规范农民合作社设立登记、组织运行、财务管理、经营服务等,鼓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实现全县超三分之一的农户加入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实施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培育省级家庭农场3户以上。
(十四)健全服务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集农技指导、信用评价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等把服务网点延伸建设到产业基地。大力培育覆盖种养、加工、销售、科技、金融等各环节多元化的经营服务实体。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推广生产托管、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合作方式,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以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为重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
五、支持政策
(十五)强化财政支持。以落实《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为载体,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提供风险保障资金。支持建立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农业园区建设。
(十六)强化金融服务。积极推广“政银担”合作模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园区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积极开展农业农村产权融资服务改革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进园区,落实以奖代补、风险补助和担保业务费补助政策,鼓励担保机构为农业园区发展提供政策性担保服务,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实现园区产业全覆盖。
(十七)强化用地保障。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腾退等节余的建设用地,优先满足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手工作坊,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建设项目领域规范实施“点状用地”,开发建设服务于园区项目用地。实施预留一定比例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将农产品烘干冷链设施、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产品储藏流通设施、休闲采摘设施作为农业附属设施纳入农业设施用地范围。
(十八)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围绕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烘干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应用和职业人才培养。建立农业园区与专家对接范围机制。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壮大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技术队伍。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以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经信局、县科技农牧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旅发局、县林草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农业现代园区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督办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农牧局,由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