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

| 新华

演讲稿写得要有层次感,一层层去揭开,环环相扣,将最高潮的部分要能做到感染听众,让听众印象深刻。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1

我的家乡最著名的小吃就是那无烟烧烤了。每当想起那无烟烧烤,我就会口水流下三千尺,会迫不及待地去吃。

家乡的美食作文500字6篇家乡的美食作文500字6篇

吃烧烤的时候要有耐心,如果心急,一烤好就吃,那你可要受苦头了,非把你烫得满嘴是泡。吃烧烤也有讲究,你可以先吹一吹,再吃;也可以慢慢的吃。

这个星期六,妈妈特意带我去乡下品味那美味的无烟烧烤。开始吃烧烤了,只见这烧烤香喷喷的,色泽诱人,让人看了就想吃一串。这时,我先拿起胡椒瓶往烧烤里撒胡椒粉,再挑一串香喷喷的羊肉串,顿时一阵香气袅袅地钻进我的鼻孔里,我忍不住流下了口水。我先咬了一口,真是嚼劲十足。接着是一串牛排,我再也抵挡不住牛排的诱惑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嫩嫩的,脆脆的,让我不忍心把牛排吞下去。我一下吃了八串,妈妈见我吃得那么香,说我是个贪吃鬼。唉,谁让烧烤这么好吃呢!我宁愿是贪吃鬼,也要品尝这人间美食。回到家,我心里还想着那无烟烧烤。烧烤的香气还溢满在口中呢!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流口水了吧!大家快来品尝这令人回味无穷的人间美食——无烟烧烤吧!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2

饮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人生——题记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包括客家菜、潮州菜和广州菜三大菜系。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格,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粤菜的三大特色为淡、鲜、精,风味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这就是我身边的饮食文化,它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教我人生的真谛。

广东,由于地方靠海,气候适宜、温暖,因此粤菜不像北方的辣,而是相对温和的淡。淡而清,清而鲜,鲜而稳,需要慢慢地品尝和回味。从它的“淡”,我领悟到做人平平淡淡才是真,正如鲁藜所说的:“永远把自己当作平凡的人,就会工作得更刻苦,更踏实,更好;心灵就会获得平静,而人生的明镜就会变得清晰。”是的,把自己当作泥土,并非贬低自己,而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表现,这是一种人格的高尚,像鹤长啸九天那样坦荡充实,清音干云,光明磊落,这就是“淡”。

粤菜的另一个特色为“鲜”,因为靠海,所以有十分丰富的水产品,这让粤菜画上了“鲜”的印记,它更追求原汁原味,因此有了“鲜广东”一说。从它的“鲜”,我领悟到做人要做真实的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自欺欺人,要做真实的自己,要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只有认清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才能继续前行。用虚假骗取真诚,生活赐给你的是难咽的苦酒;以真诚博得信任,人们捧给你的是甜美的山泉。这就是“鲜”,做真实的自己。

粤菜还有一个特点为“精”,粤菜的饮食十分注重形象和品质,包括严格的选材和精致的花雕。从它的“精”,我领悟到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有时候正是因为一个细节便决定你的成败,细节决定成败,这就是“精”。

粤菜,我身边的饮食文化,它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教会我人生的真谛。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会继续寻找,与它同行!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3

万里无云的一天,我和妈妈去双桂坊调查特色小吃,我早已准备好了。

到了双桂坊,我和妈妈并没有急着点菜,而是东逛逛西看看。这里面的小吃各种各样,如:豆渣汤、大汤包、大麻糕、甩饼、馒头……弄得我眼花缭乱,都看不清哪几种是特色小吃了,只得一一记在了本子上。一样样问妈妈,没想到妈妈也手足无策,小声对我说:“我也不太清楚,只听别人经常说什么大麻糕,大汤包,银丝面、三鲜馄饨什么的,你先记下来吧!”我听了,连忙记了下来,生怕连这些都忘记了。我和妈妈又走了一圈,验证一下有没有刚才报的特色小吃,结果令我非常高兴,全有了真想一蹦三尺高呀!可这时,妈妈又说了:“咱们不能全买,就选一个你平常没吃过的尝尝吧。”我听了,立刻给出了答案“麻糕!”,可想想麻糕也吃过了呀?接着,我左思右想,一连串答案从我嘴里滚了出来“银丝面”、“三鲜馄饨”……可能选一样呀,没办法,我只能选一样呀,没办法,我只好选了“大汤包”。

刚端上锅,汤包热腾腾的,我快速用筷子撑开汤包,没想到来了个“不速之客”汤包。里面的气冒出来,活像一座火山,可上面插着一根吸管,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想,一口吸了下去,嗯,香香的,有一股浓浓的肉汤味直扑鼻子,我又吸了一口,可不知怎么的,口吸到了一点点,汤味全没尝到,我再准备喝下一口,可发现里面没汤了,汤包也瘦成‘小不点’了,没办法,我只能开始吃皮,一开始,我咬了一小口,怎么也不想吃皮,嘴里满是刚才的肉香,后来,肉的香味没了,我只得继续吃皮,渐渐地,皮也快被我吃光了,只剩一点了,刚塞入嘴,我觉得这块皮比其它的都好吃,烂烂的,十分香。我把它含在嘴里,不想让它滑走,吃玩后,我心里甜滋滋的,十分开心。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其它特色小吃就等着你们自己品尝吧。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4

跟着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故事吧!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源远流长。

在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特质看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从影响看

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在人的生活中,那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同学们吃过不少美食。可“要问我也——非猪肚鸡火锅不可”。

说起猪肚鸡,那可是令人垂涎三尺,唇齿留香!软软嫩滑的童子鸡,酥脆可口的猪肚。联接它们的是大片金灿灿的汤,那汤里还加有姜、枸杞、红枣等,做的这样别致,只有广东人才能想的出来!黄、金、棕、红、白,做出来也是那样的五彩缤纷,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猪肚鸡做法中等,但时间特别长。首先要把童子鸡和猪肚洗干净,放入碗中,用盐或白醋分两次搓洗猪肚,并用水冲洗干净,再将猪肚放入滚水中烫3分钟,捞出后切成条状。再把鸡剁成小块,放入滚水烫3分钟,用清水洗干净后,在锅里加入清水,放入姜片和胡椒粒,大火烧好后,再煮20分钟,再加盐和鸡精。美味就这样大功告成了!当然,一向爱滋补的广东人可不是胡乱做的,而是因为猪肚和鸡有安神,降逆止呕,补虚美容等功能,吃了以后,保证你浑身倍儿强,倍儿壮!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6

有那么一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在百姓的心中可以说是大若天地。中国上下五千年沉淀了中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也造就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年糕,是我国汉族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农历年时的应时食品。在春节,我国许多地区都会吃年糕,我的老家自然也不例外。

年糕,与“年高”谐音,有“年年高的寓意,象征着收入、职位或小孩子的知识和身一年都比一年高。虽说只是寓意,没有多大的真实性,但象征了老百姓们朴实、简单的美好祝愿。

听爷爷说,这年糕的由来,得从一个传说讲起。在远古时候,有一种怪兽称为“年”。“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起来过冬了。“年”饿得不得已时,便只好下山,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人们为了纪念和感恩“高氏族”的首领,便把“年”与“高”字和在一起,取其谐音为“年糕”。

年糕,在我的老家是过年的必备品。拜神时,总要取一小块年糕放在贡台上,以祈求神灵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拜完后,便可以拿年糕来吃了!这对于我来说莫过于最好的事了。煎、炒、炸、蒸、煮,一块普通的年糕在奶奶的巧手下,运用不同的烹饪手法做成了一道道各具风味、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灿黄灿黄的,别提有多诱人了!

吃的时候,大家都围成一桌,一边吃一边聊着生活的趣事与近况,你一筷,我一筷,你一言,他一语,好不热闹!其实,我想,在那一刻,重要的已不是年糕本身了,而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欢乐与亲情。看着老人们欣慰的笑脸,皱纹里满满的都是甜蜜,我的心中也仿佛有一股暖流淌过。是啊,传统美食、风俗习惯什么的,为的不就是这一刻三代同堂的欢乐吗?

如今,在这个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流水线上的今天,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群体,却仍然在大年夜聚集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讲诉着彼此的故事,带着美好的寓意和企盼,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7

我的家乡柳州,美丽富饶、城市繁荣,只要你来了,就会舍不得回去,但柳州最有名的就得数那鲜香麻辣的地地道道的螺蛳粉了。

螺蛳粉具酸、辣、咸、鲜、烫的独特风味。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配上酸笋、腐竹、木耳、花生、萝卜干等一些劲口的配料,再淋上一大勺滚烫滚烫的螺蛳汤,一碗色香味具全的螺蛳粉就做成了。不过,你别小看这螺蛳汤,它可有讲究了,它是以青螺作为主料,加上五香八角等几十种香料熬制成的,在柳州,要是你做的螺汤淡而无味是不会有人看一眼的,精心熬制的螺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躁、辣而不火、油而不腻的特点,一般是用一个大铁锅来煮,骨头、螺蛳浸在锅里,汤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鲜红的辣油,散发着浓郁的辣香。

当你看到一碗正宗的螺蛳粉时,你肯定会食欲大开,瞧,晶莹白滑的米粉和翠绿的鲜菜浸在殷红的辣油里,而被炸得金黄酥脆的腐竹也点缀在其间,花生、黄花菜、酸笋,披上油亮的红油外套,沾沾自喜。令人垂涎三尺。

可以毫不避讳的说,螺蛳粉是柳州第一小吃!走在柳州街头,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螺蛳香,那游离在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酸辣美味,以及“吸溜吸溜“的吸粉声,构成了柳州街头一道必不可少的靓丽风景线。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8

中国的美食有成千上万种例如:北京的烤鸭,湖南的臭豆腐……我家乡的美食就是出了名的臭豆腐。

一说起臭豆腐,你们肯定会问:“这豆腐都是臭豆腐了,你们怎么这么喜欢吃呢?”其实,臭豆腐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在这大街小巷子的路旁不时传来一阵阵叫卖声:“快来买了,正宗的臭豆腐,又香又便宜!”一听到有臭豆腐,我就央求妈妈买臭豆腐给我吃,只见那摊主把一块一块的一寸方形的豆腐从“卤水”里捞了出来,再又放到油锅里炸,在炸的时候,就能听到一阵阵“吱吱”的声音。炸了几分钏后,一串串臭豆腐便炸熟了,摊主又用刷子沾上了一点配料,刷到了臭豆腐上面,于是,一串串臭豆腐便能吃了,我迫不及待地拿着一串串臭豆腐吃了起来,我情不自禁地叫道:“哇,真好吃呀!”我又狼吞虎咽地吃着臭豆腐,不知不觉地,一串串臭豆腐便在我的肚子里了。

这时,我才感觉到嘴巴好辣,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一旁的妈妈笑着对我说:“还想要再来一串吗?”我搔着头,不好意思地回答:“想是想,不过,我的肚子已经吃饱了。”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9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食品丰富的时代,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零食,商店里也摆满了包装精美的食,红橙黄绿青蓝紫,样样齐全。但是,病毒、细菌也跟着来了。

特别是校门口,路旁到处都是小摊子,里面的东西看了就让人恶心,什么威龙啊,辣条啊,依我看来,都是毒的不得了的毒药!因为这些都是“三无”产品。可是,有些同学却那么喜欢吃。

我记得以前报纸上曾经提到:有个小孩每天都吃校门口卖的垃圾食品,有一天中午,他突然感到肚子痛。于是,去医院检查,居然得了急性肠胃炎。还有,校门口的早饭也很不卫生。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饭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些小朋友喜欢敷衍了事,随便买点东西,吃了就上学去了。不过我不是其中一个。所以我会乖乖地吃完妈妈给我变着花样的营养早餐。

我呼吁:同学们,让我们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为我们的健康负责!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10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先”。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中国的饮食文化传承至今已经五千余年,可谓是灿烂辉煌,如若繁星。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的是天人合一,而饮食文化亦是如此,中国的饮食文化,当从神农氏开始至今,五千余年来,中国人一直强调药食同源的道理,而神农尝百草正是药食同源的最早见证。

中国的饮食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的大致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我国从古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

第三,讲究美感。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11

有一种美食,香嫩可口,再浇上微辣的黑胡椒汁,散发着浓浓的香味。闻着,嚼着,咽着,一股香浓的滋味在你口腔里久久回味……说起这种美食,你肯定不陌生,它,就是牛排。

来到“必胜客”坐下后,点了几份菜,就坐在椅子上慢慢等待。六点五分。六点十分。六点一刻。渐渐,我没有耐心了,时不时向厨房瞄去,可次次都是宋江的军师——无用。人们常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可此时,我感觉时间过得是如此漫长,仿佛被冻结了一般,简直度秒如分,度分如时,度时如日啊!

终于,一位服务生端着一个盘子缓缓向我们走来了,我动脑一想,莫非是我的牛排?我向四周望了望,没有其他人。我立即兴奋起来,双手抓起刀叉,眼睛死死地盯着服务生手上端着的那个盘子。此刻,屋外是那般黑暗,使人感到哀愁。屋内是这般明亮,空气里流动着我欢乐的分子。五步,三步,一步……越来越近。牛排呈现在我的面前了,还“嗞嗞——”地冒着热气呢。

我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看准较嫩的一小部分,轻轻一叉,再用刀开始慢慢切割。可是,牛排是刚出炉的,残留的水珠在高温里爆开,正有一颗,咬住了我的手指。“哎哟!”我放下叉子,往伤口上吹了几口气。接下来我可小心了,侧着切,油不容易溅着。不出所料,一下子,几小块便割好了。我用叉子叉住了一块牛排,放进酱杯里蘸了一点酱汁,又叉了几条意大利面,一起往嘴巴里送。糯糯的酱汁滑滑的,牛排丁嫩嫩的,意大利面软软的,好吃极了。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竣迪,擦擦吧,你成‘大花猫’了!”我接过纸,擦了擦嘴,才发现盘子里的肉已所剩无几。酱杯里的酱汁也“萎缩”得接近杯底了。于是,我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干脆把余下的肉全给消灭了。而看看妈妈的盘中,还剩一大半呢。

妈妈常说我是吃货,我看真的名副其实呢!

饮食文化方面的演讲稿篇12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大若天地。我们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从食物中获取的,大地万物的生灵全部都要靠食物来补充能量,获取营养,维持生命。再看这部《闲话中国人》,开头第一炮便是在大谈“饮食”。中国的饮食文化早有上千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传统文化了。由此可看出,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所占地位之重。

外国人重于情趣,中国人则重于饮食。中国人既然能以食为天,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世界上还有比天大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中国人甚至认为“普天之下,莫非一吃”,认为不管任何事都能用“吃”来解决。这就是现代中国人对千百万年前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的认识,这也是书中所说的“泛食主义”。

说到这“泛食主义”,它也包含在饮食文化内,只不过是口语上通过文字来表达的。就像是说人就叫“人口”;谋生就叫“糊口”;职业和工作就叫“饭碗”。干什么工作就吃什么饭,就像书中所说的:“修鞋补锅是吃手艺饭;说书卖唱是吃开口饭;当教书匠是吃粉笔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儿。”总而言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切都与“吃”扯得上边。

饮食,说白了也就是吃饭。但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终于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人的“吃饭”文化。

何为“吃饭”文化,我想这也只能在中国才寻找得出答案。在中国人看来,食物乃生命之源。因此给人食物,请人吃饭,是一种很重的礼仪;而接受他人的食物,则是受了很大的恩惠,必须加以回报。这,便是中国文化中“吃饭”文化的基本准则。但在这一来一往,你一席我一顿的过程中,这“吃饭”文化渐渐的变了味儿。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渐丰满的腰包也闲不住了,开始流行起“请客吃饭”,而“吃饭”文化的基本准则也渐渐成为中国人请客吃饭的正当理由。大家也习惯起这新一代的“吃饭”文化。像这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老人做寿诞,小孩过生日,谁家不请,哪个不吃?如果升了职位,涨了工资,搬了新居,走出国门,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会堂而皇之地要求你请客吃饭。有人来了要“接风”,送人走了要“饯行”,有事要“撮一撮”,没事也要“聚一聚”。用书上的话总结:中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爱请客吃饭的民族。

这饮食饮食,说完了“食”,接着得说“饮”了。

既然说到“饮”,那么“茶”,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

中国人爱喝茶,西方人爱喝酒。“西人饮酒而取其汁,国人饮茶乃取其气”,这是书上的原话。西方人喝酒是为了身体,中国人品茶则是为了意境。

自古以来,茶就是文人雅士所热衷的“至清至雅之物”,它也往往用于陪衬一些山水美景,文雅之趣。所以,这喝茶不叫“喝茶”,得叫“品茶”,从这品茶中还能品出人生哲理,事物的启迪,从而自古产生那么多的'伟大诗人来“颂”茶。就连这品茶中,还品出了茶术之道。

不单“食”能请,这“茶”也能请。比如这“吃早茶”,则是如今商场上用来谈生意的办法之一。吃早茶不过于排场,但也不过于寒酸,几叠小食,一杯清茶,既能解决早餐问题,也可以享受其中的一点“意境”。它也确实比请客吃饭少了一点铜臭味,少了一点利益和关系。

柴米油盐酱醋茶,厨房中的繁杂琐事,生活中的切切察察;

悠悠上下五千年,时代中的巨大变迁,历史中的中国文化。

这本书可谓笼万物于形内,把生活中最繁杂却又最简单的事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人读完此书,必定能领悟到中国文化中饮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远影响。

29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