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

| 滔祥

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怎么写?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

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

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精选篇1)

小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酷热。

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这世界有时候会带着一点小恶意。觉得天气已经热得不行的时候,后面还有一个大暑在等着我们。这和人生中某些没有盼头的时刻极为相像,真是让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难受。

躲在商场里吹冷气,过街时咬一根含着会化的冰棍,一口冰汽水会舒服到不行,可有些书上说,女孩子最好不要吃太冰的东西,真是剥夺了人生许多的乐趣。

树荫下会多出一群坐在藤椅上下象棋的老爷爷,他们穿着白背心摇着蒲扇含着茶壶嘴,总爱和老友瞪眼睛,把日子过得又拧巴又有乐趣。如果再有一两个调皮的小孩在一边捣蛋,那日子别提有多生动。

而我总爱在傍晚的时候抬头看一看天,我总能看到天边一道火烧云,飞机划过的长长的白色轨迹,我期待着一场雨的降临,好让气温变得凉快一点儿。

可是那雨,久盼未至,真是好扫兴。

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精选篇2)

小小家的池塘里荷花开了,小小高兴地大叫道:“爷爷,快来呀!池塘里的荷花开啦!”

爷爷从屋里走出来,说:“哦,今天是小暑啊。一会儿你帮爷爷把冬天的棉被晒晒吧,要知道,六月初六龙晒衣。”

“什么是‘龙晒衣’啊?难道龙也会晒衣服?”小小奇怪地问。

“相传,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晒衣服的日子,那天只要有太阳,就得把衣服晒晒,这样……”

“这样就能让冬天睡觉时暖和些,对吧?”爷爷还没说完,小小就抢着说道。爷爷没有理小小,继续说道:“就能防止衣服发霉。”

“爷爷,你以为我只会问吗?对于小暑这个节气,我也知道一点哦!”

于是,小小大声说:“小暑三候您肯定不知道,是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看来我家小小知道得真不少啊!“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来吃西瓜了!”小小立马念道:“小暑、大暑西瓜熟,水多味甜又解暑!”

古代人真有智慧啊,把节气跟时间、农作物结合得这么科学!

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精选篇3)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但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摄氏度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摄氏度、日最高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精选篇4)

7月7日,是小暑。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意,弥漫着热气,酷热难熬的夏天来了。

你听—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朵朵野花时隐时现,就像穿了花裙子的小仙女;知了们热的哇哇大叫,“知知知”叫个不停;晚上,蟋蟀们热了一天也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它们一边唱着歌,一边弹着吉他。夏天的音乐真美妙啊!

你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池塘里挨挨挤挤着大小不一的荷叶,圆圆的,就像一个绿盘子,上面有几个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绿宝石。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太阳的照耀下,变得更加娇艳。有的低着头,好像在思考问题,有的只开了两三瓣,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两朵挤挨着,好像在说悄悄话……深吸一口气,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飘来。夏天真是令人陶醉啊!

你瞧—小孩们在树荫下乘凉,他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吃着甜津津的西瓜。路上的行人被“热浪”吓跑了,纷纷躲在家里,只有来来往往穿梭的车辆。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原本还阳光灿烂呢,可不知是谁惹怒了天公,突然就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夏天真是个多变的季节啊!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小暑来了,盛夏到了,这真是一个让人既喜欢又难熬的季节啊!

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精选篇5)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的心得感悟范文(精选篇6)

小暑是一年之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小热,意思是说热天来临,但还未达到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正如谚语所说的“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周末的早晨,只听一声大喊“起床了,起床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一看,原来是爸爸,我问到:“干啥呀?”爸爸说:“快起床,再不起床就晚了”。“今天既不上学,又不上辅导班,干嘛起那么早啊?”我不情愿地说道。爸爸说:“今天咱们全家一起去骑单车。”我一听心里暗自叫苦,说:“老爸,你这是想害死我和哥哥吗?天气这么热。”爸爸“诡异”地笑了笑,说:“出去骑车可以消暑,保你不热。”

骑车还可以消暑,我顿时来了兴趣,想看看老爸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吃完早餐,我们一家四口浩浩荡荡向大运公园出发了。哥哥向来都是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一马当先,爸爸紧接其后,妈妈第三,我在后面摆尾。我们就像一列火车一样,一节跟着一节。

没过多久,我们就满头大汗了,太阳好像要我们尝尝它的厉害,反而加大了威力,千万根金线射了下来,炙烤着大地。

过了一会儿,我有气无力地对哥哥说:“哥哥,我觉得我已经是一块肉饼了。”哥哥也气喘吁吁地说:“我也觉得我头上烫得能煎一块鸡蛋了。”

一旁的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倒也觉得没那么热了。

我问爸爸:“你不是说骑车能消暑吗?”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到了终点你就知道了。

我们继续向前骑,为了不被哥哥看扁,我坚持不下车,碰到上坡,挣扎着骑各种s形路线也不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骑了上去,心情一下子就变得轻松了起来。下坡的时候我们骑得飞快,凉风扑面而来,所有的炎热和不适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到了终点,我们在树边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喝着水,聊着天,讲着笑话,虽然额头上还有未干的汗珠,但感觉一点都不热了,爸爸问我:“还热不?”我笑着摇摇头,爸爸说:“这就是我说的消暑的秘诀。”

我的“小诗仙”哥哥慢悠悠地说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在哥哥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我仿佛感到了一阵一阵的清凉。

16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