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
王传喜同志是时代楷模,是最美奋斗者,通过《榜样7》,你知道了哪些王传喜的先进事迹呢?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
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篇1
初夏时节,入夜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印象代村”,或品尝小吃,或娱乐嬉戏,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印象代村”是代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采取“旅游+”模式,融入了夜经济元素,为在这里创业的400多家商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当华灯初上,这里游人如织,成为周边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夜游经济新高地。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在王传喜的带领下,2018年,代村提出“再创业、再出发”,通过巩固提升一批老项目、策划建设一批新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水平上台阶,全力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依托兰陵县蔬菜大县资源优势,投资8亿元建设农企园,先后吸引20余家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企业进驻,拉动就业4000余人;2020年9月,“新农人培训中心”投入使用,面向全国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共培训1万余人……随着各类乡村振兴项目的迅速发展,代村实现了以农为本、多业并举,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2021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村集体纯收入再上新台阶。
在王传喜看来,当好振兴乡村“领头雁”,不仅是带领代村一个村,更要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子富起来。2012年以来,王传喜先后采取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2018年起,他带领大家实施覆盖12个农村、1个国营农场,辐射周边20平方公里的“田园新城”规划建设,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带动26000余名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要再用3到5年时间,打造一个‘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于一体的农业之城、农民之城,让老百姓生活在花园里,工作在田园里,和代村村民一样幸福。”王传喜说。
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篇2
走进代村,一排排小洋楼鳞次栉比,沿街商铺林立,观光小火车在花海中穿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今天的“好日子”。“在代村,商铺、花园、步行街,什么都有。家门口就是小学,走几步就是幼儿园,再往前走就是社区医院,城里人能享受到的便民服务我们都有。现在,很多城里人假期都到代村来享受生活。” “代村集体经济发展好,我们有分红、有补贴。村里的老头儿、老太太就喝茶、下棋、拉呱,没烦心事。感觉生活在世外桃源。”
“村子走上了富裕路,也要让村民走上幸福‘桃源’路。” 多年来,王传喜秉承强烈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情怀,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信念,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时刻把群众的话记在心上、把群众的事扛在肩上,把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一件一件地解决好、办扎实,让大家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传喜坚持发展成果群众共享,为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行群众生活必需品村集体无偿供给、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启动民生工作专项行动、建设新安居楼、建设运粮河公园、完成代村商城扩建工程等,让“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善扶”在代村一步步成为现实。2021年,代村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30多倍,乡亲们直言“幸福生活比蜜还甜”。
“我们在基层,就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让群众满意。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王传喜说。
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篇3
1999年3月,王传喜放弃了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工作,毅然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然而刚一上任,迎面而来的不是“祝贺”,而是“三大难题”:村集体欠债,“还款难”;人地不均、零散经营,“动土难”;民心散、村风乱,“治理难”。
“难题在哪,出路就在哪,只要我们记住自己是共产党员,打起精神,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胜利。”面对“三大难题”,王传喜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这样讲,立志带领乡亲们拔掉穷根、摘掉穷帽。
面对一张张法院传票和一次次庭审,王传喜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盘活集体资产,借新账还老账,甚至拿出自己的家庭收入还集体的账,逐步摆脱了负债困局。为了_“人地不均、零散经营”这一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矛盾,王传喜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实施动土均地、有序流转、集体经营“三步走”,化解了土地碎片化、收益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正村风、聚民心,解决好治安问题,王传喜和班子成员带头轮流带班值班,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持牌上岗,营造良好村风民风。
不到两年时间,靠着一股子拼劲儿和超出常人的付出,王传喜成功解决了困扰村庄发展的“三大难题”,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干部,就是为群众干事的人。”王传喜常说,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打工”,要舍得下力气、多吃苦吃亏。王传喜经常通宵达旦工作,连续奋战在一线,全年没有休息日。工作以来,他记下了260多本工作笔记,认真记录代村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群众反映的一项项诉求。在王传喜的建议下,村里将每月5日定为党员学习活动日,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还建立了以党支部“提事”、村委会“议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事”的工作机制。
党风带村风,村风带民风,要想树立起良好的党风村风民风,村干部必须带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传喜说,从上任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规矩,坚决做到“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一切围绕集体,服务群众。村里平均分配土地时,他带头认领距离村庄最远最差的地;旧村改造搬新居,他和乡亲们一起抓“阄”;有老板为了“买地办厂”送来现金,被他严辞拒绝;他的工资始终执行最低档,上级发放的补助、奖金、慰问金都被他全部交给村集体……
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篇4
王传喜:“听说这批苗子有问题,是什么情况?”
代村农业科技园总经理刘雁滨:“月初育的一批苗,它现在长势不太好。具体什么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这个技术力量达不到,分辨不出来。”
新苗长势不好,村里技术员找不出原因。王传喜马上安排人到县里请农业专家来把脉问诊。
临沂市兰陵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付成高介绍说:“目前判断是飞虱传播的,这个是一种虫害,如果打药容易飞,所以防治性难度还是相对比较大的。”
通过专家建议,技术员采用了安放黏虫板物理杀虫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了种子,王传喜要带着大伙在特色蔬菜、精品蔬菜方面延长产业链。
王传喜说:“我们田园新城规划了5000亩的智慧农业种植,我们还要面向全县扩大基地,成为长三角城市农产品供应的大基地。”
田园新城是代村今年新规划的大项目,要联合周边11个村、1个国营农场,辐射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带动26000余名农民增收致富。
临沂市兰陵县晒米城前村党支部书记苑磊说:“通过和代村抱团发展,首先能够激活我们现有的闲置资源,我们可以在代村的带动下,去发展一些代村的附属产业,村民收入较以前肯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提高。”
除了现代农业,今年,代村又实施了商城提质扩容增收行动,增加了300多个商铺,带动2000人创业就业,形成更强的带动作用。
王传喜说:“_,就要从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入手,我们联合的周边11个村庄,有2万多亩的土地资源,年产各类蔬菜5万多吨,我们就是要把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这个链条延长,增加农民收入,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两天,村里新建的4栋安居楼刚刚封顶,这项民生工程是专门为每年增长的适龄人口而建的,村里年满22岁的村民都能分到。临沂市兰陵县代村村民朱付健说:“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小家, 周边的那个配套设施,也特别完善,我们特别期待,能真正住在这里面,感受这种幸福感、归属感。”
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篇5
打开王传喜办公室的文件柜,近300本工作笔记摆放得整整齐齐,笔记本侧面留下了1999年至2022年,20多个春夏秋冬的时间印迹,记录着他带领代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振兴乡村的心路历程。
王传喜现任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从20世纪90年代回乡任职开始,20多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如今,昔日贫困涣散的代村早已“改头换面”,成为村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村:各产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父老乡亲过上了幸福生活……王传喜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
发展产业项目“拔穷根”,人均纯收入较20年前增长了30多倍
眼下,走进代村,一排排小洋楼鳞次栉比,沿街商铺琳琅满目,观光小火车在花海中自由穿行。“商铺、医院、中小学,样样齐全,城里人能享受到的,我们都有。”在村中,经常能听到村民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诉说今天的“好日子”,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你或许想象不到,20世纪90年代的代村却是另外一副样子:民心散、村风乱,村集体负债累累,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夏季停电,持续停水,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1999年3月,王传喜刚一上任,没有“传喜”,迎面而来的是村里欠债380万元,还款难;人地不均、零散经营,动土难;民心散村风乱,治理难的“三大难题”。因为巨额债务,王传喜曾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共收到法院传票126张,出庭就达100多次。
面对困难,王传喜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告诉债权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要村集体欠的钱,我们新班子都认。”他顶住近400万元债务的压力负重前行,通过盘活村集体资产,借新账还老账,甚至拿出了自己的家庭收入去还集体的账,逐步将债务分期分批全部还清。
王传喜也下定决心,不管多难一定要摘掉穷帽子,让村子强起来、村民富起来。如何才能让贫困村、贫困户尽快脱贫?王传喜日思夜想,边摸索边前行。带着老干部、新班子到一些发展比较好的村庄学习取经;启动全村土地流转,村民拿土地入股,村里集约化经营,建起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并争取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
20多年间,王传喜坚持发展产业项目“拔穷根”,带领代村边提升边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与科技、旅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党建引领,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代村经验”。2021年,代村各产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30多倍。
以身作则带头吃苦吃亏,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就要带头吃苦吃亏。”王传喜常给村“两委”成员这样说,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王传喜带头向全村党员群众“约法三章”:村里工程绝不允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绝不让直系亲属沾光。“两委”成员公开承诺:绝不假公济私,绝不侵占集体资产,绝不让党的惠民政策“缺斤少两”。
他坚持每天早6点晨会,经常工作到下半夜。工资标准却始终坚持最低档,上级发放的补助、奖金都交给村集体。近年来,他义务宣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理论200余场,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秉承强烈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情怀,多年来,王传喜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信念,坚持发展成果群众优先共享,推动实施了“富美代村”“健康代村”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建设代村医院、诚信中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最大程度方便了群众;实施“新安居工程”,始终以5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分配给新增适龄人口;村民的生活必需品、新农合费用全部由村集体承担;老年人可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并按月领取优待金;给大学新生发放1万至5万元不等的奖学金,每年投入民生保障资金达数千万元。
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篇6
“我当了书记,就一定要带领大家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说。从“负债累累、矛盾错综复杂”的问题村到如今产业兴旺的先进村、“亿元村”,多年来,王传喜将村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将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走出了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走出了一幢幢整齐的农家小楼,走出了一家家兴旺的商场店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将落后村庄变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庄,绘就了美丽乡村的斑斓画卷。
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努力当好群众的领路人。1999年,王传喜临危受命担任代村村支书。当时的代村村集体负债380万元,村民人心涣散,上访事件不断,王传喜下决心背水一战,走出困境。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亲自走访村民,听取群众意见,从土地这一根本问题入手,反复研究制定整改土地方案,积极做群众思想工作,更是在调整土地期间吃住在田地之间,最终土地调整顺利完成。如今代村凭借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优势,盘活了土地资源,新建一系列商贸城、农业公园、商业街等建筑。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当好群众的解忧人。作为蔬菜大县,兰陵县常年以传统种植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多万亩,但农业发展存在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够健全等问题。王传喜下定决心找准方向,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他带领村民高“五园一带”,走上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聘请农科院专家高标准规划设计万亩农业示范园,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蔬菜品牌化发展。王传喜带领村民们在新兴集体化道路上越走越远。2020年,村集体各项产业总产值达36亿元、纯收入达1.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万元。代村的产业发展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上率下、廉洁自律,努力当好群众的好榜样。“公生明,廉生威”,王传喜从上任之初就给自己定下规矩,在工作生活中坚决做到“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他以身作则,要求村里的工程决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决不让直系亲属沾光。有老板为在村里发展项目,私下为王传喜送钱送物,被他严词拒绝;儿子朋友想走关系搞到农业公园免费门票,王传喜让儿子亲自掏腰包付费;王传喜注重班子廉洁建设,吸纳作风优、能力强的党员进村委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在基层,就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让群众满意。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王传喜说,多年来他一直秉持公仆情怀,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与群众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让群众在发展中尝到甜头。从贫困落后乡村到生态宜居家园,代村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决心和毅力,我们年轻干部也应学习榜样的力量,践行榜样的事迹,挺起理想信念主心骨,练好能力本领基本功,接稳使命担当接力棒,以奋斗之姿迈进新征程。
榜样7王传喜同志先进典型事迹篇7
王传喜,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努力当好群众的领路人。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落后村。1999年3月,王传喜放弃了在兰陵县第二建筑公司担任经理的机会,毅然回到村里,挑起治村兴村的重任。面对村集体欠债数额大、人地不均、村风民风散乱的难题,他提出:“我是共产党员,难题在哪儿,出路就在哪儿”。他认真清理村集体资产,还拿出自己的家庭收入偿还村里的欠账,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实施动土均地、土地流转、集体经营,健全村党组织工作制度,带头值班巡查,推行持牌上岗,把一个负债近400万元的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模范村。在他的带领下,代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等。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他带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村情兴建各类产业,先后建成国家农业公园、代村商城、诚信医院等,推动实现以农为本、农文旅融合、多业并举的农村发展新模式。2021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达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他坚持发展成果归村民,实行群众生活必需品由村集体无偿供给,新农合新农保费用由村集体全部承担,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并按月领取老年优待金。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30多倍。2012年至今,代村通过产业扶贫等形式,帮助周边200多个村的1万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带动2.6万农民实现增收。
以上率下、廉洁自律,赢得群众好口碑。他一直说“村干部要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村里平均分配土地时,他带头要距离村庄最远最差的地。2004年,一个企业老板为了“买地办厂”,要送给他200万元,被他严辞拒绝。他的工资始终执行最低档,上级发放的补助、奖金都被他全部交给村集体。多年来,他坚持每天6点晨会,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外出考察学习都是当天夜里出发,回来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在他心里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都可以“放一放”。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