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

| 业鸿

《榜样7》为大家宣传介绍了很多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其中“王亚平”的先进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欢迎大家来阅读。

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

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篇1】

最近一段时间神舟十三号顺利返航的消息受到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伟大的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终于回到了地球的怀抱,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王亚平。

作为一名女性航天员,她打破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很多纪录,她不仅是首位两次登上太空的女性航天员,还是首位在太空出舱活动的女性航天员。我们都知道由于女性和男性在体能上的差别,女性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王亚平做到了,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证明,在航空航天方面中国的女性丝毫不会输给男性,她的每一项成就都让国人感到特别骄傲。在成功返回地球之后,王亚平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中国航天工艺形象大使,之所以不与她这个称号,只希望王亚平的事迹能够鼓励更多热爱航空航天事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王亚平也非常珍惜这个称号,在线鼓励青少年们加入航天队伍,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了解王亚平的朋友们都知道王亚平的家庭条件很一般,并不是那种大富大贵的家庭。

她出生于农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的父母以及亲戚根本不懂什么是航天,对于他们来说,种好自己脚下的地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王亚平并不这样认为,她从小就有一个航天梦,即使身边的人都不理解她,但是也丝毫不会改变她对于航天的执着。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发奋学习,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除了学习方面非常努力之外,王亚平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在加入了航空队之后,她发现自己的体能远不如同队的集团队员,于是她便普遍体能用男队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但是却是最后一个离开。

如果换成其他人可能早就受不了了,但是王亚平却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自己能加入航空队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了。既然走到这一步,就要做到最好,不辜负自己曾经的付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亚平最终两次登上太空创下了多项记录,还多次被授予了英雄航天员的称号。其实王亚平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一个男人的支持,这个男人就是她的丈夫赵鹏。

王亚平和赵鹏于2006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么多年以来两人的生活一直甜甜蜜蜜,赵鹏也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他的工作也比较忙,但是考虑到王亚平工作的特殊性,赵鹏做出了让步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任务。即使王亚平经常因为训练不能回家,赵鹏也没有任何怨言,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妻子,希望她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争光。

说起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之前二者都是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任务中,他们发现两人都参与了这次任务,于是约好在空中相遇的时候,要向对方传达自己的爱意。本以为将是一段甜甜的爱情故事,没想到赵鹏竟然认错了自己的妻子,错把另外一位女飞行员刘洋当成了自己的妻子王亚平。

于是他就这样把表达爱意的电波传给了刘洋,收到电波之后的刘洋非常的懵,不知道赵鹏为什么会给自己发这段电波,直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是赵鹏把她当成了王亚平,这才闹出了这么小小的乌龙。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做,之前的他们一直都是这样打招呼的,由于当时二人都是军人,并不能够随时随地的联络,于是他们才想到了这个办法,当两人在空中相遇时,便给对方发一条表达爱意的电波,即使擦肩而过的二人并没有说话,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这也让大家忍不住感慨到,这就是飞行员的浪漫。

在王亚平和赵鹏结婚的第三年,他们打算生一个孩子,本来两人已经做了这个决定,但是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时航天员选拔开始得知消息后的王亚平激动不已,成为一名航天员,一直都是她的梦想。

于是她几乎想都没有想就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之后,王亚平凭借着过人的飞行技术以及心理素质,成功当选了。得到这个结果之后王亚平非常激动,但是随即她就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必须暂时放弃生孩子的计划,这个选择对她来说非常困难。

一边是自己的梦想和责任,一边是自己小家的幸福,无论怎么选她都会有些不甘心。就在她纠结不已时赵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对他来说支持妻子的梦想是最重要的事情。当时的赵鹏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如果继续飞行下去,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对于赵鹏来说,升官与否并不重要。

如果夫妻两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只是想着自己,那么这场婚姻一定不会长久,为了解决妻子的后顾之忧,赵鹏主动辞职跟随王亚平来到北京,当起了王亚平背后的男人。对于很多男人来说,事业远远比家庭重要。但是赵鹏却并不是这样想的,他知道妻子能够当选航天员究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他甘心为妻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他明白一名航天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之中,不应该有任何的顾虑,于是他便将家中的所有琐事都包揽了下来,从来都不惹王亚平生气。

终于在2013年的时候,王亚平乘坐神舟十号飞船飞上了太空,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历史。

在所有人都为她鼓掌欢呼时,赵鹏的内心却非常复杂,从理性来看他相信我国的航天技术也十分相信他的妻子,但是却还是忍不住为妻子担心。

直到半个月之后,神舟十号成功着陆内蒙古,他才放心的松了一口气。那一刻对于赵鹏来说,什么荣誉都无所谓了,只要妻子能够平安地回来就行。

2016年王亚平终于如愿地当上了妈妈,没有休息太久她又重新投入到训练当中,重新回到训练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体能的下降还是让王亚平有些失落,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沮丧,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动力。

2021年10月16号王亚平再次乘坐神舟十三号登上太空,在太空出差半年之久,这个时间创下了我国在太空最长出差时间记录。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王亚平化身太空教师,向大家展示了空间站的各种生活场景,并于元旦和春节期间将所有数篇战士和全国人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

今年四月份神舟十三号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且成功返航,在王亚平出舱之后,赵鹏首先带着女儿和鲜花,欢迎她回到地球的怀抱,他们的感情令人羡慕不已。曾经在一次采访中,王亚平向大家表示,在她的心中她是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但是她不算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因为在女儿出生不久,她便投入到了训练当中,之后也很少有回家陪伴孩子的机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几乎没有时间处理家里的事情。

这一切都是赵鹏和她的父母在照顾,因此她非常感谢自己的丈夫赵鹏,其实自古忠孝难两全,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权衡,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即使是圣贤之人,恐怕也没有办法完全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王亚平会感到纠结并不是什么大事,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多亏了有赵鹏的出现,才能够让王亚平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当中,最终两次成功的登上太空,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力量。很多人可能会替赵鹏可惜,如果她当初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如今是不是也能做出一番成就呢?其实我们并不能这么看问题,既然赵鹏当初选择了家庭,那就说明对于赵鹏来说,家庭比事业更加重要。

谁说成功的人一定是事业有成,如今在赵鹏的支持之下,王亚平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赵鹏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满足和开心的。夫妻之间不需要计较那么多,只有这样,婚姻才能够长长久久地持续下去。

赵鹏和王亚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是互相成就的,无论是谁离开了对方,恐怕都不行。这大概就是婚姻的魅力了,希望他们之后也能一直这样幸福下去。

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篇2】

王亚平,女,汉族,1980年1月份出生,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个人职业生涯一直在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荣获“二级航天功勋奖章”、“英雄航天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最美太空教师”等等。

王亚平从小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是却塑造了非常好的性格,以及很好的身体素质,在学校中经常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比赛,而且还能够拿到不错的名次。

1997年被招生入选的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凭借着刻苦的学习,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飞行驾驶技能,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武汉空军部队,担任运输机飞行员。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2批航天员,王亚平正式入选,为了想要实现她的梦想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王亚平表示“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得到。”2013年王亚平经过层层选拔之后,终于乘坐神舟10号进入太空,当时在“天宫1号”给全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太空课”,所以也被评为“最美太空教师”,2021年再一次进入太空,并且完成一次授课,被誉为“教学中的顶流,网课界的天花板。”

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篇3】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烟台姑娘王亚平再次开启飞天之旅,中国空间站迎来首位女航天员。时隔八年,再问苍穹。王亚平在追梦飞天的路上,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她回来的时候,正好是福山11万亩樱桃花开的时候,我们静静地期等着亚平回来看花海,我们在家等着她!”王亚平高二班主任赵佳海激动地说。

“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王亚平因“太空教师”被大众熟知,这次再度问鼎苍穹,她又多了很多“首个”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还是中国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图片来源:新华社

“能从山东一个美丽的小乡村长大的孩子成长为一名航天员,无论在我的童年、中学,还是在军校,都是不敢想的,是祖国发展的大环境,是我们祖国的强大,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去实现梦想,甚至超越梦想。”王亚平说。

王亚平是个勇敢追梦的人,她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梦想,我常说自己是个幸运儿,幸运地赶上了我们国家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又幸运地赶上了我们国家招收第一批女航天员。成长在祖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节点上,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幸运。

从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执行“神十”任务,三年的时间要完成四年的课程,面对八大类近百个科目,数千小时的训练,王亚平深知天梯无捷径,在那些日子里,王亚平从来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时间,没有睡过一天懒觉,没在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

和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体力方面难免有差距。但王亚平认为,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在平时的训练内容、训练标准、训练要求上,她默默对自己提高了要求。

“每练完一次,技术上又进步了,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每次水下训练结束后,她都觉得很有成就感,稍作休息后,她又去跑步机上边锻炼,边回顾整个训练过程,总结经验。

“我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二字”

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飞天之梦,世界瞩目、举国同庆,这也给当时还是女飞行员的王亚平播下了一颗“飞天”的种子。那时毕业不久当运输机飞行员的她就在想,我们有了男航天员,我们也会有女航天员。

从飞上天空到飞入太空,王亚平用了十年——2013年,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乘组成员飞上了太空。回首这段经历,她庆幸自己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挺感慨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探索成就了辉煌。

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篇4】

王亚平,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荣获“二级航天功勋奖章”、“英雄航天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最美太空教师”等称号。

出生平凡,立下凌云梦想

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一个普通的农家,她从小好学、要强,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她的身体素质特别好,是“天生的体育能手”,在学校的各种长跑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到她就读的学校招生,王亚平被选中。大学四年,她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同时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飞行驾驶技能。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武汉空军部队,担任运输机飞行员。在这期间,凭着过硬的作风和出色的业务技能,王亚平很快就成为骨干飞行员,参与执行并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多项重要任务。

坚持不懈,刻苦训练不言弃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得知消息后,王亚平立刻就报了名,并成功进入预备航天员行列。之后,她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难,面部扭曲变形,甚至连眼泪都甩了出来。

在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穿戴120多公斤的装备入水,进行长达4~6小时的不间断训练,一次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个“全马”。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王亚平放弃,她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得到”,“每练完一次,技术上又进步了,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圆梦太空,成就“最美太空教师”

2013年,经过层层选拔,王亚平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那次飞行中,她还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在“天宫一号”里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太空授课”,这次授课大大激发了孩子们钻研科学、探索太空的梦想。

2021年,时隔八年之后,她和翟志刚、叶光富再次进入太空,在空间站一起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地球。在这次太空之旅中,王亚平两次在太空授课,一一展示各种各样的实验,被誉为“教学中的顶流,网课界的天花板”。

此次太空之旅,王亚平还创造了多项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目前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能成为飞行员就已经是万里挑一,成为航天员更是几亿人中才选出一个,这样优秀的王亚平值得我们大家的尊敬!

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篇5】

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漫步太空的女航天员、“太空教师”……王亚平代表刚一出现在“党代表通道”上,就成为现场记者争相提问的焦点。

此时此刻,对于王亚平来说更加值得纪念,因为去年的今天,王亚平和战友出征太空,当时正在对接通道,准备开启空间站核心舱的大门。现在,王亚平站在“党代表通道”上,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即将步入庄严的会场。王亚平的表情和心声感染着每一个人:“我们幸运地步入了新时代。从2013年我首次飞天,到一年前再次飞天,这十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勇攀高峰。我们有了更广阔的飞行平台、更长的飞行时间,有了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我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是一种时代的力量,更是一种传承的力量。王亚平忘不了,当年,神舟五号飞天,她有了自己的飞天梦想。但那时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飞上太空并到舱外漫步,还能在太空给莘莘学子讲课,点燃他们的飞天梦想。如今,第一批听她太空授课的学子们,有很多已经成为她航天战线上的队友。

王亚平热情洋溢地说:“现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经开始,欢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们。再过不久,中国空间站也将全面建成,我们也期待和国外同行一起进驻中国空间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亚平对明天充满自信和期待:“我们时刻准备,为党冲锋,为国出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篇6】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声音从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传回地面课堂,屏幕前的学生凝神屏息,看着由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进行的现场直播!

2013年6月20日,中国人第一次把课堂搬到了太空。之后,2021年12月9日、2022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又在中国空间站两度开启“天宫课堂”。

从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三号,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两次飞天,三次太空授课,一生难忘。王亚平说,“太空教师”,是我从事航天事业的一份特别收获,更是人生道路上一枚无比珍贵的“徽章”。

太空课堂,探究宇宙奥秘

2013年,入选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后,王亚平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在太空给全国中小学生上一课。“从未当过老师的我,第一次站上讲台就是在太空,激动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王亚平说,带着这样神圣的目标奔赴太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6月20日那天,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像师张晓光的协助下,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第一次太空授课非常圆满!实验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引人入胜,学生们看得入迷,几乎忘了老师人在太空、课堂远在300多公里的高空。王亚平说:“从耳机里,我清晰地听到了同学们惊叹又开心的笑声,听到课堂里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2021年12月9日,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在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太空授课活动。”课堂上的点点滴滴,王亚平都如数家珍。

把乒乓球放进水里,就能浮上水面。在地球上,似乎是常识,但在太空里呢?王亚平把一个乒乓球放到一杯水里,球并没有像平常一样浮上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乒乓球为何逃不出“水心”?王亚平耐心地向身处地面的学生们解释,“浮力是随着重力产生的,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浮起来。”

分处地球和太空两端,相同的实验,却得出不同的结果。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虽然站在天宫里的只有3名航天员,但在摄像机的另一端,有成千上万双对未知充满好奇的眼睛注视着。王亚平说:“那一刻,置身浩瀚太空,和同学们‘天地连线’,一起分享科学的乐趣,神奇浪漫,惊叹震撼。”

天地互动,点燃科学梦想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王楠给王亚平写了一封信:

“六年前,您在天宫一号里给还是高中生的我,讲解什么是‘陀螺的定轴性’;六年后的今天,我坐在北航的实验室里,又研究起了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

作为当年聆听太空授课的第一届“太空班”学生,她高考时选择了航天相关专业。后来,研究生毕业,正式成为一名航天人……王楠追求梦想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像她这样热爱航天、投身航天事业的孩子还有很多。

第一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点燃他们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让他们逐渐走近航天、了解航天,也更加热爱航天。王亚平说:“这给了我再次飞天的动力,更激励我一定要把第二次、第三次太空授课讲得更好!”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再次开讲,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王亚平又讲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课堂的最后,还特别进行了“天地连线”,网友们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抛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3名航天员一一作答。这些问答,充满奇思妙想。

“我有没有机会成为一名能在太空中做实验的科学家呢?”有人问。

王亚平的授课搭档叶光富鼓励大家,“随着空间站的建成,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到空间站来开展科学实验,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到空间站上来做实验,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提交到空间站来,然后在地面上远程操作。”

太空授课,“天地互动”,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正如王楠给王亚平信的结尾写道:“或许一直以来,您并不知道我是谁,但您早已成了我追梦路上向往的光。未来我会继续以您为榜样,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微小却坚定的力量。”

团结协作,共谱航天乐章

奇妙无比的太空授课,背后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看似普通不过的实验,在太空操作起来可能也很费思量。

人在失重环境下连站稳都很难,何况还要开展授课、实验和拍摄?为了完美呈现,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一起携手,在地面进行了200多个小时的训练,做足了功课。

“就拿水球实验来说,动作轻了重了、水量多了少了,都可能导致水膜破裂。我们就一遍一遍地练;再比如‘冰雪’实验,状态很不稳定,一不小心它就会结晶。”王亚平说,“每次实验失败后,我都会和队友们认真查找原因,分析对策,找出窍门,做好预案。”

“天宫课堂”每持续一秒,天宫一号就在太空移动了7800米,王亚平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横跨了好几十公里。如何保证40多分钟空中课堂不间断天地传输、每一帧画面清晰稳定,是一次全新的挑战。王亚平介绍,她和专家团队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制定了几十种预案,确保万无一失,以达到最佳效果。

王亚平说:“太空授课是航天大协作的缩影!从设计实验内容到准备教案,从研制教具到天地协同配合,每个环节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努力。”

地面多一份努力,太空多一些从容。正是这种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激励航天人攻坚克难,让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一次又一次突破。

一堂太空科普课,背后的科技支撑十分强大,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宽敞明亮的“天宫课堂”、流畅的天地双向互动……相比2013年在天宫一号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天宫课堂”是在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内进行,展示空间更大,通信保障技术更加成熟。一个个细节见证着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日新月异。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王亚平在太空课堂上的这句结束语,深深扎根在热爱航天、崇尚科学的孩子心中,接力传承,共同谱写中国航天事业的动人乐章。

这些年,王亚平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王亚平动情地说:“我愿永远做一名孩子们心中的‘太空教师’,尽我所能,为孩子们打开神秘太空的大门,带着我们共同的梦想,在科学的世界里自在遨游,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榜样7“王亚平”个人先进事迹介绍【篇7】

1997年,17岁的王亚平通过了空军选拔进入长春飞行学院,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翱翔蓝天,让她对更广阔的天空充满了好奇和渴望。2003年,当她在电视机前看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画面时,探索太空、为国争光的“飞天梦”让她更加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2013年6月王亚平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历时15天,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历时183天,王亚平创下了多项纪录。作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不仅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还成为目前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

“我很幸运,赶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从事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谈及这些成就,王亚平总是心怀感恩,她说:“是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空,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崇高荣誉。”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王亚平同乘组其他2名成员一起圆满完成数千项操作、数十项在轨科学实验。一堂几十分钟的太空授课,背后是200多个小时的反复试讲;一项简单的太空实验,背后是数百次的精心操练;一次惊艳的太空行走,背后是上千次的严苛训练。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她烂熟于心;数以万计的指令,化作条件反射式的肌肉记忆……在王亚平眼中,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

如今的王亚平已经实现了漫步太空“伸手摘星”的梦想,但是她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13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