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
孟昆玉是北京“最帅交警”,他在工作中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篇1)
选择成为一名警察
孟昆玉,来自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交通支队。其所在支队主要承担着长安街及天安门广场周边的交通秩序治理、交通维护疏导和每天升降国旗的交通保障等工作,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传承的队伍,被誉为“神州第一岗支队”,也是离五星红旗最近的交通警察。
2001年7月从警校毕业后,孟昆玉毅然决然选择成为一名警察,“选择成为一名警察,就是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奉献。”
从始至终孟昆玉都没有忘记资金曾经立下的誓言。“无论在工作中遇到多么危险的事情,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放弃,更不会退缩。”
执勤时遇到腿脚不方便的大爷大妈,孟昆玉就主动扶过马路。执法时遇到群众不理解时,我就耐心解答。“那时候,我经常到路口周边的学校给孩子们上安全课,时间长了,每天路过路口的大爷大妈都主动和我打招呼,还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
“路口西南角看自行车的刘大爷,每次我上夜班时,都主动从家里给我带饭。”孟昆玉的回忆朴实且温暖, “有一次我执完勤想在路口东北角买个煎饼,当我回车里拿完钱准备交钱的时候,煎饼摊大姐说不用了,刚才有个学生给你付过了。我一回头,路口里全是学生。之后我去学校讲课时都提到这个事儿,但至今也没找到这个学生,真心感谢他们。”
为群众着想的孟昆玉,也曾会因为群众的不理解而委屈。
“一次下大雨,因正值晚高峰,路面湿滑、车流量大,我一直淋着雨在路口疏导,积水已经没过脚踝,浑身也都湿透了,忽然一辆出租车靠近我身边,副座上有一位乘客抱怨说:他们堵的时间有点长了。”听到群众的抱怨孟昆玉第一时间感到委屈,但随后便深刻地认识到,“我遇到的‘难’其实正在激励我为群众解决更多的‘难’。”
榜样的力量
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孟昆玉心中就有榜样。
“我一直以我的老前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苏俊栓同志为榜样,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老一辈交警视形象为生命的职业标准,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
孟昆玉回忆,参加工作以后,队里把他安排到了和平门路口站岗执勤,“当时参加工作时,我的前辈和榜样苏俊栓,就是交管局响当当的模范人物,他的指挥手势真是透着一股精气神儿,我特别仰慕,就向他请教。他说站岗打手势是交警的基本功,练好是一辈子的事,练不好也是一辈子的事。”
苏俊栓的话一直激励着孟昆玉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干好一行。“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把苏老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标杆,我也希望像他一样,人们提起地铁路和平门路口就能想到我,想到孟昆玉。”
因为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2007年孟昆玉被授予的“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奖章。
伴随所在工作区域车流量不断增长,路口时常发生拥堵,孟昆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实践,创新采取了“多引带转、不断公交、制住抢行、快清事故”的疏导方法,“我把在路口排队左转的车由一条带成三四条,将直行车提前引导到路口中间,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
最初疏导的时候,好多司机都不敢往前走,谁第一个过来,孟昆玉就给谁竖大拇哥。“到后来我在指挥的时候,排在前排的司机都主动给我竖大拇哥。久而久之,这个路口的交通秩序就越来越好了。”
2009年,几名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把孟昆玉在路口执勤的视频传到了网上,还冠以“京城最帅交警”的称号,一时间孟昆玉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交警”了,倍感压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孟昆玉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信念。
2020年,孟昆玉有幸作为民警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授旗仪式,“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就是要把人民满意、群众认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在孟昆玉心中,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干得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这些事儿确实让我体会到了被群众需要的感觉。我们就是要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爱群众,切实为他们着想,办实事。有了群众的支持,再难的事儿都不难。”
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篇2)
从警21年,孟昆玉的岗位在变、职务在变,始终不变的是对公安事业、对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从警初期,针对和平门周边公交线路复杂、群众问路多的情况,孟昆玉制作了四块公交线路指路牌立在路口,方便群众查看;针对出租车乱停车的情况,设计制作5000张名片大小的停靠站示意图卡片,发放给出租车驾驶员;自费购买了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随身携带,在帮助群众的事情上想得细之又细。
在昌平支队任职期间,面对北七家镇冠华苑社区交通管理难点,在治标上,高峰时段加派警力维护,重新完善道路标志标线,合理调整信号灯配时。在治本上,积极与相关部门合力推动道路改造。今年6月,定泗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这条原本仅9米宽的道路变为三上三下6条车道,早晚高峰的拥堵时间大幅下降。
针对昌平区交通事故和安全隐患,孟昆玉带领队伍不断加大货车超载超限、闯红灯、尾气不合格等查处力度,加大摩托车改装、不戴头盔等处罚力度,强化礼让行人教育管理。在隐患治理方面,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在源头监管方面,联合城管委梳理了全区备案渣土车1225辆,整治全区高风险企业48家,确保重点运输企业车辆安全出行。
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篇3)
2014年,孟昆玉调任中心区交通支队五中队中队长,直接守护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一年365天,每天两次,孟昆玉和战友守护着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当所有的目光聚集在威武的国旗护卫队时,孟昆玉和战友永远是镜头外的风景,但他很骄傲。在孟昆玉看来“将平凡的工作重复一千、一万遍,并且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做到最好,平凡也会变得伟大”。
2016年,孟昆玉被任命为西城交通支队府右街大队大队长。孟昆玉组织专门力量开展24小时交叉式巡检,每天安排警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建立了巡逻警力“巡更打点”工作机制。针对老城区停车空间狭小,他提出“增设施、调单行”“解刚需、求共治”的停车管理方式,使路段通行秩序得到显著改善,交通拥堵报警大幅下降。
2019年,孟昆玉回到中心区交通支队任副支队长,担起守护天安门、守护红墙、保障长安街交通畅通的职责。孟昆玉带领民警徒步测算长安街一线距离,制作“岗位说明书”,分时段、分点位、分任务明确交通疏导维护措施,广泛组织开展岗位疏导标兵评选、比武竞赛等争优活动,推动长安街民警交通指挥疏导水平和岗位执勤形象再上新台阶。
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篇4)
一身深蓝色警服,笔直站姿,孟昆玉眼神坚毅。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一名普通交警,到_。从警21年来,他始终扎根一线。
2001年毕业,孟昆玉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警服。“我的学习榜样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苏俊栓,他的指挥手势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刚参加工作,孟昆玉每天苦练基本功,很快便成为全队公认的业务能手,他创立的“孟昆玉式微笑执法”受到群众好评。
2009年,几名大学生把孟昆玉在路口站岗执勤的视频传到互联网上。标准的手势、暖心的服务、专业的解答……孟昆玉被粉丝亲切地称为京城“最帅交警”。
那时,孟昆玉发现经常有路人拍他疏导交通,甚至还有专程从外地来的。“每次看到镜头就感觉压力倍增,生怕姿态不够挺拔,有些‘小动作’被拍下来。”
很快,领导也发现了孟昆玉的变化,找他谈心。一番开导后,孟昆玉如释重负。“我慢慢习惯了在聚光灯下工作,不管有没有市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我都要用最严格的标准去约束和要求自己,这种压力也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2014年,孟昆玉调任中心区交通支队五中队中队长,护卫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一年365天,每天孟昆玉和战友都要守护五星红旗的升降。“起三更、睡半夜成了我那时候的生活常态,每天需要定3个闹钟才行,生怕自己睡过了点。”
他把“爱找问题想办法”的风格延续到了新岗位。孟昆玉带领民警徒步测算长安街一线距离,制作“岗位说明书”,分时段、分点位、分任务明确交通疏导维护措施,完善疏导措施,有效提升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次,在和平门路口执勤时,孟昆玉发现随着公交车线路越来越多,很多乘客找不到车站。“一天下来问路的能有上百人,行人横穿马路不仅降低了路口的通行率,而且非常危险。”孟昆玉想了个办法,他和同事制作了4块公交线路指路牌,分别立在路口的四个方向,大大方便了群众。
类似的情况还有,发现医院附近经常堵车,提出组建“生命绿色通道”来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一瓶小小的“速效救心丸”占不了自己衣兜多大地方,却可以在紧要关头救人一命,他就一直随身揣着;出租车路边随停载客,其实并非有意对抗规则,不如绘制一张标明停车区的小卡片,方便司机的同时也降低交通隐患……
在中心区值勤要求高、压力大,更锻炼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那段时间,是孟昆玉从警以来接受过最大挑战的事情。对孟昆玉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要维持秩序确保十万人的游行队伍、一点五万的受阅部队和两千八百多辆的受阅车辆准时准点到达集结点位。“我们连续半个月都没有休息。作为全中国离五星红旗最近的警察之一,我太自豪了,我告诉自己承担这个任务,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孟昆玉说。
带着这份为民服务、对党忠诚的初心,一路走来,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
尽管成绩骄人,但他认为自己很平凡。“从一线交警到_,你觉得有什么变化?”面对记者的提问,一如刚走上交通执勤岗位的答案,孟昆玉说:“不管身份如何变化,我还是那个为人民服务的交通警察。”
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篇5)
“作为首都交警,必须始终坚持首善标准,通过精细管理、精耕细作,确保交通安全、有序运行,展现大国形象和首都风采。”孟昆玉介绍,在交通勤务组织上,北京交警持续强化“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作风,深化完善安保模式,精细组织勤务运行,确保勤务交通和社会交通双兼顾;在交通安全治理上,扎实推进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深化交通安全治理攻坚,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净化交通环境;在夯实基层基础上,强化交通科技应用,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深化警务机制改革,以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展现首都交警的担当作为。
孟昆玉表示,下一步,带领队伍忠诚践行“为党中央站好岗、为百姓守好夜”的庄严承诺,筑就十里长街平安路,以过硬实绩展现新时代首都公安民警的责任担当。
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篇6)
2001年参加工作的孟昆玉,第一次“出名”是在2009年。那年夏天,几名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拍摄了孟昆玉在路口执勤的视频并传到了互联网上。笔直的站姿,娴熟、标准又帅气的手势,令人眼前一亮。很快,孟昆玉火了,被网友称为京城“最帅交警”,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能成为“明星交警”,绝非偶然,孟昆玉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总结出“多引快转、不断公交、制住抢行、快清事故”的疏导方法,大大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作为公认的业务能手,他多年来累计纠正各类交通违法5万余起,未发生一起投诉。
从一线执勤交警,_,一路走来,孟昆玉已荣誉满身: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5次,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模范个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
从警21年,孟昆玉的岗位在变、职务在变,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未变。在他看来,老百姓的认可是最好的奖章,是一辈子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每一次执法都尽可能做到最好,不想让老百姓再跑第二次,每一个手势也尽可能达到最高标准。”孟昆玉工作之初在和平门路口站岗执勤,一站就是10年。他会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以备群众的不时之需;周边公交线路复杂,他会制作公交线路指路牌放在路口;出租车乱停车,他会制作停靠站示意图卡片发给司机……一点一滴的“小改善”,让和平门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近15%。
为群众着想的人,也会被群众记在心里。时间久了,周边老百姓对孟昆玉就很熟悉了。路口西南角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大爷会在孟昆玉值夜班的时候送来饺子、面条。“老百姓把我们当亲人,我们也把老百姓当亲人,这种感觉特幸福特好。”孟昆玉说。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交警守护的是出行的安全和畅通,而要做好交通“守护神”,满足老百姓不断提升的期待,面临着很多挑战。
2021年,孟昆玉调任昌平交通支队支队长,昌平区交通形态复杂,人口流动性比较强,交通管理困难也比较大,但孟昆玉迎难而上,组织开展交通安全隐患点摸排和治理,梳理出58处事故隐患路段及20个流量大路口,对接相关公司,通过导航系统对事故多发路段、施工路段、流量大的路口进行精准语音提示,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当孟昆玉来到昌平时,北七家镇冠华苑社区居民面临着出行拥堵的难题,早高峰开车出小区要耗时几十分钟,居民怨声载道,相关投诉也很多。在孟昆玉的推动之下,相关部门合力推动道路改造,拥堵难题最终根治,老百姓的批评也变成了表扬。
“我们就要以老百姓的诉求和希望作为工作目标,不怕吃苦,主动向前一步。各方面要主动谋划,主动作为,提高工作本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提升群众出行的安全度和满意度。”孟昆玉说。
2023“最帅交警”孟昆玉事迹简介(篇7)
基本功
孟昆玉第一次广为人知,是因为“很帅”。
那是2009年夏天,几个大学生拍摄了他在十字路口上班的画面。 黑色警服,亮色马甲,腰系传呼机,样子帅气清爽,动作娴熟标准。 视频传到网络后,孟昆玉火了,被称为“京城最美警察”,媒体采访蜂拥而至,他还上了《新闻联播》。 这段经历满足了当时28岁的孟昆玉小小的虚荣心,他一有空就在网上找自己的名字,对着“粉丝”的留言偷着乐。
其实,走红的时候,孟昆玉已经在和平门路口扎了8年了。 这里距离天安门广场只有一公里。 在工作中,在一个信号周期内他必须做25到30次手势,每班3小时做900次以上的手势。 这是他的日常工作,但令人高兴的是他也有点意外。 “这不是我们做警察的基本功吗? ”
成为这样扎实的基本功,孟昆玉会受到一个人很深的影响。 2001年刚参加工作,他被安排在和平门路口工作。 当时崇拜的“大神”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的英模苏俊栓,他的指挥手势真带劲,我非常仰慕,让他教我怎么做。
苏俊栓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 “站岗是交警的基本功,学好是一辈子的事,学不好也是一辈子的事。 ”孟昆玉回忆说,当时自己稚嫩内向,时间也很充裕,看一眼课本就练习、多用,这种笨办法也成了最好的办法。
在宣武交通支队副支队长韩志勇眼里,孟昆玉格外勤奋敬业,“不管什么时候接受什么任务,他的回答总是‘好的,没问题,放心吧’。” ”
在长安街指挥交通的孟昆玉。 北京市公安局提供图片
想办法
成名后的生活热闹多了。 “粉丝”来给他拍照并签名,司机违规被拦住后,不生气又兴奋,“啊,是最帅的警察。 ”不少市民对交通管理有意见,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都来找孟昆玉。 后来,他养成了带着小笔记本上班的习惯,把大家反映的情况和建议记录下来,整理后报告大队。
这种问题意识,年轻的孟昆玉早就有了,而且,他是个善于积极解决问题的人。
在和平门路口执勤后不久,他发现随着公交车路线的增加,很多乘客找不到车站,于是向路口中间执勤的警察问路。 “一天下车问路的人有几百人。 行人横穿道路不仅会降低十字路口的通行率,而且非常危险。 ”他不时举手给行人指路,引起司机的误会,差点儿停车、转弯。
于是孟昆玉想了个办法。 他和同事做了4张公交路线的路标,分别站在十字路口的4个方向,大大方便了大众。
类似的情况是,地铁站沿途禁止出租车停车,但司机停车揽客,引起了交通堵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孟昆玉在上班的路上把附近的出租车候车点标示在地图上,印上名片大小的出租车候车点的形象,每次执法都给了被处罚的出租车司机卡片。
通过各种“巧招”,在他守望的几年间,和平门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近15%。
在长安街指挥交通的孟昆玉。 北京市公安局提供图片
另外,孟昆玉在天宁寺桥附近上班时,一名中年男子求助,孩子被烧伤需要去北京儿童医院,但路上太堵了,无法通过。 我想请警察帮助我。 报告、医嘱、开车、带路,4分钟后,孟昆玉将送孩子的车引导到医院门前。
这件事引起了孟昆玉的思考,附近有很多医院,如果没有“生命绿色通道”,可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经查,在他的建议下,在警区管界的基础上,队伍建设了通往儿童医院、阜外医院、积水潭医院、人民医院等医院的“生命绿色通道”保障队伍,在救护车出发前预警,沿途交警跟踪护航,为危重患者提供急救时间
2006年,一次执勤,孟昆玉接到求助电话,心脏病发作患者被迫用警车开道送往阜外医院。 事后,孟昆玉觉得,心脏病发作并不少见,如果自己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在危急时刻会有帮助。 所以,从那以后,这个小药丸就被他放进了口袋里。
过了一会儿,药有用了。
一辆公交车在道路中间突然停车,正在执勤的孟昆玉和同事赶紧上前询问,发现一名中年女子躺在地上,说她心脏不好,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孟昆玉从口袋里掏出救心丸给她穿上衣服,最终陷入危险。 同事后来问了他。 “你自己有心脏病,怎么会有这种药?”他享受了一下,“救急”。
在现场
2014年,孟昆玉调任中心区交通支队五中队中队长,正式开始担任基层领导职务。 五连辖范围包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和长安街,重大国事和外事活动特别多。 为此,孟昆玉带领连队民警徒步推算长安街一线距离,撰写《岗位说明书》,完善指导措施,实现各项重大活动的交通指导“零失误、零失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两次,五连要守五星红旗的升降,为升旗仪式做交通保障,三更、半夜睡觉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2016年,孟昆玉被任命为西城支队府右街大队大队长,为了维护好辖区交通秩序,他组织专业力量开展24小时交叉式巡察。 2019年8月,孟昆玉又成为中心区交通支队副支队长,国庆节前夕,他连续两个月住在单位,昔日炙手可热的帅小伙,黑眼圈几乎要耷拉在地上。
9月29日,孟昆玉在单位上班,为国庆节做准备。 北京新闻记者王飞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继续发扬光大,发展势头强劲,孟昆玉有自己的诀窍。 那就是“在现场”。
2021年10月,孟昆玉奉命到昌平区交通支队任支队长。 接到命令当晚,昌平区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孟昆玉立即驾车70多公里直奔现场。 经过调查,分析原因,发现交通事故是偶发事故,但任何事故都有危险性——道路状况不好? 线的标记不清楚吗? 坏天气? 司机的误操作? 孟昆玉说,所有问题只有在第一现场才能找到答案。
发现隐患是第一步,管理紧随其后,他确信“重大交通事故一定是可控的”。 昌平区交通状况复杂,有山区、有高速、有城乡接合部、有旅游胜地,很多人骑着严重交通事故的渣土车、摩托车不戴头盔、酒后驾车,这里的工作不比城区轻松。
经过调查分析,孟昆玉和同事发现渣土车交通事故集中在红灯、逆行、超速、超载等违章驾驶。 从2021年底开始,他们加大了对上述情况的整治力度,排查出昌平区1200多辆渣土车,安装了动态监测系统。 针对右转死亡事故多发的特点,他们排查12个路口,绘制路口指示标线,配合相关部门在渣土车右侧安装盲传感器设备,避免死角看不见电动车、自行车、行人造成重大事故。
通过一年的工作,昌平区重大交通事故数、伤亡人数双下降。 “每降低一次交通事故发生率,每减少一个死伤者,拯救就是家人的幸福。 ”孟昆玉说。
今年“十一”前夕,孟昆玉又被分配到中心区交通支队任支队长,他很快就投身到了国庆交通保障工作中。 从一线工作的“京城最美交警”,到交通支队支队长,再到_,孟昆玉无论身份如何变迁,都会说:“我还是为人民服务的交警。 ”。